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郡斋即事

郡斋即事

宋代 范仲淹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诗人范仲淹的古诗

依韵和提刑张太博寄梅

宋代 范仲淹

数枝梅寄寂寥人,多谢韶华次第均。
穰下此花留未发,待君同赏后池春。

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四·夜

宋代 范仲淹

春色人皆醉,秋光独不眠。
君看明月下,何似落花前。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四·风笛

宋代 范仲淹

风引湖边笛,焉知非隐沦。
一声裂云去,明月生精神。
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

宋代 范仲淹

汉陂高兴自飘飘,何必天台渡石桥。
潭上药灵多饵菊,林渡诗逸半书蕉。
勤歌兰佩招逋隐,懒事尘缨逐采僚。
客有赤松盟约在,异时猿鹤不相辽。

酬和黄太博

宋代 范仲淹

古籍东南美,蔚蔚幕中议。
懿行希圣贤,高文粲游赐。
伊余发已秃,偶继立朝士。
何以宣王政,甘为时所弃。
酌以广州泉,不易伯夷志。
直哉心如弦,安虑道边死。
窃尝力于古,秉笔庶几至。
孰为未闻达,聊以道幽秘。
夫君锵以名,忧为世之器。
赠我百馀言,升堂出而示。
土木朽且陋,黼黻谬增贲。
毋临烦刻画,返朴吾所愧。
华勋爱士心,蓬壶延才地。
何人薦于子,当彼得言位。
吐以胸中奇,落落金玉继。
九虚高可游。凌厉垂天翅。
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依韵和同年朱兵部王宾客交赠之什

宋代 范仲淹

鹤禁兰宫达了身,高居南阙重为邻。
西园冠盖时时会,北海樽垒日日亲。
共弃荣华抛世态,同归清静复天真。
一如刘白东都下,更得裴公作主人。

鸣琴

宋代 范仲淹

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
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

岁寒堂三题 其二 君子树

宋代 范仲淹

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夭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

有声若江湖,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或当应自然,化为补天石。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宋代 范仲淹

传闻王子仙,润边遗一骥。
当时青云路,鸡犬亦可致。
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赠棋者

宋代 范仲淹

何处逢神仙,传此棋上旨。
静持生杀权,密照安危理。
接胜如云舒,御敌如山止。
突围秦师震,诸侯皆披靡。
入险汉钭危,奇兵翻背水。
势应不可隳,关河常表里。
南轩春日长,国手相得喜。
泰山不碍目,疾雷不经耳。
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
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
成败系之人,吾当著棋史。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一·湖山

宋代 范仲淹

湖山满清气,赏心甲吴越。
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
渔父得意归,歌诗等闲发。

又和赏梅

宋代 范仲淹

故人为使富天才,相与抽毫赋早梅。
气豓未劳横玉笛,风光先合寄金垒。
陇头欲寄交情远,林下初逢病眼开。
必若和羹有遗味,花王应亦命公台。

苏州十咏 其二 木兰堂

宋代 范仲淹

堂上列歌钟,多惭不如古。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

宋代 范仲淹

穰下胜游少,此洲聊入诗。
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
洁白怜翘鹭,优游羡戏龟。
阑干红屈曲,亭宇碧参差。
倒影澄波底,横烟落照时。
月明鱼竞跃,春静柳闲垂。
万竹排霜杖,千荷卷翠旗。
菊分潭上近,梅比汉南迟。
岸鹊依人喜,汀鸥不我疑。
彩丝穿石节,罗襪踏青期。
素发频来醉,沧浪减去思。
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
绘写求真赏,缄藏献己知。
相君那肯爱,家有凤皇池。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六

宋代 范仲淹

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新定感兴五首 其二

宋代 范仲淹

山水真名郡,恩多补谏官。中间好田锡,风月亦盘桓。

游庐山

宋代 范仲淹

五老闲游依舳舻,碧梯云径好和途。
云开瀑影千门挂,雨好松簧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僧言荣辱此间无。
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炉。

送常熟钱尉

宋代 范仲淹

姑苏台下水如蓝,天赐仙乡奉旨甘。
梅淡柳黄春不浅,王孙归思满江南。

送真元二上人归吴中

宋代 范仲淹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
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
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
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同年魏介之会上作

宋代 范仲淹

寒苦同登甲乙科,天涯相对合如何。
心存阙下还忧畏,身在樽前且笑歌。
闲上碧江游画鷁,醉留红袖舞鸣鼍。
与君今日真良会,自信粗官乐事多。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27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