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日照道中

日照道中

宋代 党怀英

路转清溪树蔚然,解鞍坐愒午阴圆。避人鸥鸟惊飞尽,时有游鱼弄柳绵。

诗人党怀英的古诗

黄菊集句

宋代 党怀英

九月欲将尽,鲜鲜金作堆。绕篱残艳密,拥鼻细香来。

五色中偏贵,群花落始开。可怜陶靖节,共此一倾杯。

晓云次子端韵

宋代 党怀英

滦溪经雨浪生花,晓碧翻光漾晓霞。川上风烟无定态,尽供新意与诗家。

送高智叔归济南

宋代 党怀英

已作西溪约,还为汶上行。漂流知分际,会合见平生。

旅枕劳归梦,家山入去程。空斋桃李月,寂莫照清明。

潍密道中怀古

宋代 党怀英

十二全齐势,兴亡俯仰中。地倾潍水北,山断穆陵东。

破冢馀残甓,荒蹊足转蓬。燕齐旧悬隔,不接马牛风。

雪中四首 其四

宋代 党怀英

岁晏雪盈尺,农夫倍欣然。不作祁寒怨,应知有丰年。

笑我寄一室,归耕无寸田。无田吾不忧,饮啄当问天。

我看多田翁,租赋常逋悬。低头负呵责,颜色惨可怜。

不如拾滞穗,行歌两无牵。

应制粉红双头牡丹二首 其二

宋代 党怀英

春意应嫌芍药迟,一枝分秀伴双蕤。并肩翠袖初酣酒,对镜红妆欲斗奇。

上苑风烟工献巧,中天雨露本无私。更看散作人间瑞,万里黄云麦两岐。

过棠梨沟

宋代 党怀英

地僻人烟少,山深涧谷重。坡陁下长坂,迤逦失诸峰。

问俗知怀土,听歌识相舂。几家茅屋外,田亩自衡从。

寄贾因叔

宋代 党怀英

鹑居鷇食两迷阳,四十犹贪桂子香。石汶为君抛水月,宪陵回首见冰霜。

虫鱼细碎成书癖,荆棘峥嵘失醉乡。举白北轩真一梦,竹间犹记雨浪浪。

题大理评事王元老双橘堂

宋代 党怀英

朱橘复朱橘,传分包贡实。煌煌中堂榜奇画,照公堂前萱草碧。

公今致养丰䘵食,更取蛮珍奉颜色。举觞一笑三千秋,坐看诸孙索梨栗。

琼花木后土像

宋代 党怀英

皇娲化万象,赋受无奇偏。胡为堕爱境,亦为尤物牵。

煌煌灵祠花,玉蕊冠春妍。婉如倾国姝,独立江湖边。

顾惜怨夺移,含秀梁宫烟。青黄竟自寇,始信拥肿全。

珍材归好事,肌理致且坚。瑑刻方寸馀,遗像规汾壖。

愿言税灵驭,要复安所怜。神游妙难诘,岂以大小悬。

槐根开梦国,橘实游棋仙。静想宝龛中,坐纳东南天。

况有大者存,指顾超八埏。

日照道中

宋代 党怀英

路转清溪树蔚然,解鞍坐愒午阴圆。避人鸥鸟惊飞尽,时有游鱼弄柳绵。

睡觉门外月色如昼霜风过翏然成声作一绝

宋代 党怀英

老木经霜众窍空,月明深夜响秋风。始知天籁非人籁,吹万由来果不同。

题春云出谷图

宋代 党怀英

春云乍出山有无,春云巳去春山孤。山光空濛不可写,正要云气相萦纡。

山吞云吐变明晦,半与嵓谷生朝晡。轻林萧萧暗溪树,馀影漠漠开樵居。

舟人舣棹并沙吐,坐看缥缈摇空虚。巧分天趣出画外,韵远不与丹青俱。

今人重古不知画,但爱屋漏烟煤污。惜哉东坡不及见此本,诗中独有叠嶂烟江图。

次文孺韵

宋代 党怀英

病眼花生纸,羁怀棘绕墙。挑灯檐溜急,到枕漏声长。

响彻鸡埘曙,寒迎雁背霜。凄凉三径菊,无梦到壶觞。

感皇恩 赋叠罗花

宋代 党怀英

碧玉捻柔条,蓝袍裁叶。明艳黄深软金叠,道装仙子,谪堕蕊珠仙阙。为春闲管领,花时节。汉额妆?,楚腰舞怯。襞积裙馀旧宫褶。东君著意,留伴小庭风月。任教??唤,群芳歇。

鹧鸪天·云步凌波小凤钩

宋代 党怀英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吊石曼卿

宋代 党怀英

城头山色翠玲珑,尚忆清狂四饮翁。铁马冰车断遗响,桃花石室价春风。

平生诗价千钧重,身后仙游一梦空。想见蓬莱水清浅,芙容城阙五云中。

奉使行高邮道中二首 其二

宋代 党怀英

细雪吹仍急,凝云冻未开。牵閒时掠水,帆饱不依桅。

岸引枮蒲去,天将远树来。行舟避龙节,处处隐渔隈。

煦山道中三首 其一

宋代 党怀英

二年三到水云乡,瘦马凌兢怯路长。野雪未乾春未雨,落鸢飞起暗尘黄。

浪溪别吴安雅

宋代 党怀英

浪水清且白,频年照行役。褰裳涉微波,微波去无极。

悠悠溪上山,送我往复还。与君临水别,幽恨寄山间。

党怀英

党怀英

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冯翊人(今陕西大荔)。北宋太尉党进十一代孙,金朝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金朝大定十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党承旨”。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崇尚宽简,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年,受诏编修《辽史》,大安三年逝世,逝世后埋葬于奉符城党家林,谥号文献。擅长文章,工画篆籀,称当时第一,金朝文坛领袖,著有《竹溪集》十卷。► 6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