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哀诗录寄富溪朱孝子且以自哀吾母云

哀诗录寄富溪朱孝子且以自哀吾母云

元代 邓雅

吾母久已殁,汝母亦不存。哀哉不有母,何由生我身。

幼小俱失怙,丧乱家益贫。衣食仰慈母,教育乃成人。

母殁身独在,再见嗟无因。慈乌未返哺,哀鸣夜达晨。

呼天食不闻,痛恨何由伸。母德实深厚,至哉比坤元。

报答恐无地,扬立当显亲。曾参有明训,与子书诸绅。

诗人邓雅的古诗

夜坐有怀丁御史子坚

元代 邓雅

山斋夜岑寂,落木含凄风。青灯照孤影,幽思浩无穷。

人生无定居,飘转如飞蓬。美人在何许,使我心忡忡。

援琴复置之,默坐想音容。

题高山流水图

元代 邓雅

泰山一何高,江水人何深。宁知伯牙弦,妙合钟期心。

清风邈千载,太息谁知音。斯人好古调,拂轸徽黄金。

一弹玄鹤舞,再弹苍龙吟。翛然山水趣,得之在胸襟。

画师人好古,能画复能琴。援笔写幽意,溪声风满林。

秋夜忆陈尚泰

元代 邓雅

白发山中叟,清秋卷里诗。五言推古淡,数月惜分离。

雁过西风急,乌啼北斗垂。怀君当此夜,愁绝倚窗帷。

寄永丰教谕戴正心

元代 邓雅

戴君掌教恩江上,正是皇朝全盛时。文化今渐极南北,才名久著浙东西。

云霄万里瞻丹阙,庠序三年坐绛帷。但使英才登俊造,莫嗟微禄久淹迟。

客中春望有怀永平毛教谕弘济西安何大使维翰

元代 邓雅

青山长不改,白发日偏多。客思迷芳草,年华逐逝波。

旧交成契阔,往事亦蹉跎。西北关山远,相思奈若何。

邹幼亨以召赴京告归养亲因寄二首 其二

元代 邓雅

水驿曾追送,天门又赐归。布衣沾雨露,綵服拜庭闱。

生计思田里,风光说帝畿。解装无长物,满卷灿珠玑。

奉饯外舅之襄阳

元代 邓雅

外舅襄阳去,江南草绿时。夕阳沙上酒,旧雨卷中诗。

云断吴天隔,舟行楚岸移。浩歌明月上,长啸远风吹。

到想春将尽,居应地最宜。鹿门深草木,汉水净凫鹥。

庞老神仙宅,羊公德政碑。览奇应有作,感旧莫生悲。

六矢男儿事,千金贾客赀。此行虽特达,早发故园思。

丁已十月余偕鞠孟端曾伯曼龙恒泰姚子南子深从弟彦章游玉笥夜宿法 ...

元代 邓雅

涉涧扪萝入洞天,冷风吹面鬓萧然。白云厓壁三千丈,劫火丘墟二十年。

喜有丹书藏石室,肯留诗客卧松烟。夜深月冷闻天乐,疑是瑶台宴十仙。

七夕留屏山馆中

元代 邓雅

去岁山中客,曾为七夕吟。感时怀往昔,守拙到如今。

生计田园薄,羁愁岁月深。不知牛女会,还识此时心。

题高子完具庆堂

元代 邓雅

斯人薄世荣,所厚在伦谊。构堂奉双亲,綵衣日娱侍。

崔嵬灵椿古,丰茂萱草翠。培养全其天,南陔庶无愧。

追悼先友曾吾忠

元代 邓雅

忆我年方壮,多君学已明。往还论古道,生死见交情。

夜月书窗白,春风墓草平。不堪挥老泪,况复听猿声。

采莲曲 其一

元代 邓雅

粉黛妆成宫样新,汗凝微涴紫罗巾。绝怜来往西湖上,贪看荷花不顾人。

久旱用廖南溟韵

元代 邓雅

我有双剑恨不斩虹霓,虹霓日日天东横隔断,山东雨暗山西晴,良田六月尘埃生。

官家租税乏供给,胥吏打门朝暮声。安得封书奏明主,下诏即免今年徵。

君不闻府帖昨夜来点兵,汉官政化今又更,令民卖牛买剑东南征。

伤哉大旱政如此,何不蠲租罢战纾民情。为邦乃以民为本,本固未必邦家倾。

呜呼本固未必邦家倾,安民不战四海平。

题邹文彦永思堂

元代 邓雅

兵戈有宁日,父母无归时。黯黯塞云远,萧萧风木悲。

江流千古恨,堂树永思碑。亦有先亲念,诗成不忍题。

答刘修已

元代 邓雅

独对山中月,秋风正飒然。未为攀桂客,空学煮蒲仙。

鬓发千丝乱,琴书四壁悬。故人怜寂寞,诗寄白云边。

贺邓尚之除丰城虞衡

元代 邓雅

献赋曾闻上玉京,还乡人羡锦衣荣。论交未可轻贫贱,托好由来儗弟兄。

万里云霄初发轫,半生湖海却驰声。何当便把丰城剑,且跨洪涛斩怪鲸。

暮归途中作

元代 邓雅

残阳在林梢,孤鸟度微影。行人念归程,十里隔松岭。

萧萧风色寒,漠漠烟光暝。稍喜近人家,溪桥接村径。

客中寄文彬

元代 邓雅

细雨清明近,幽斋白日长。怀君当此际,为客在他乡。

有恨花随水,无情鬓易霜。遥知故园竹,新笋过邻墙。

玉笥十咏 其七 绵峰瀑布

元代 邓雅

谁拖素练千尺长,乃是绝壁飞流浪。上人洗钵坐崖石,惯闻水乐鸣铿锵。

寄曾孙稼刘彦文二公俱授徒清江

元代 邓雅

蚤闻曾氏传忠恕,复忆刘几置墨庄。乔木至今齐阀阅,众星犹自好文章。

两家托好丝萝旧,百里携书道路长。为写新吟寄飞雁,暮云翘首意苍茫。

邓雅

邓雅

元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字伯言。明洪武中,以郡举入京,寻辞归。与梁寅方善,讲学石门山中。工诗。有《玉笥集》。► 31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