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丁复
大雅堂前第一峰,廉纤小雨养新浓。前年醉把湖州酒,坐对萧萧日下舂。
送岳彦皋湖北省亲
绣衣持节照青春,綵服趋庭溯绿津。门吏共迎鹦鹉近,邦人争看凤雏新。
瞻乌渚屋沈吟久,驻马郊扉下问频。出入只教都不识,每将民瘼细敷陈。
送麟天岸归里
河上先皇新作寺,山中游子独思家。孤藤得得千岩日,广袖翩翩五色霞。
耐可题诗留槲叶,莫因采药见桃花。向来也怪诸尊宿,长遣神蛇护木瓜。
送王云翼之西台
方柏萧森独马嘶,故园迢递早莺啼。九重湛露天方北,一个文星夜向西。
绣斧任贤交荐鹗,衣裳候寝问鸣鸡。鲤鱼自出舍旁井,凤鸟已衔门上泥。
再用韵呈云翼
同生千载不逢时,自出一家频见诗。月殿斧寒金粟树,河宫机烂锦花枝。
魏侯每过段干木,杜老固知元紫芝。欲引微词常缀缉,苦心抽尽不成丝。
与李五峰先生
雁荡山前结屋牢,先生攲枕听松涛。麒麟一出空祥瑞,凤鸟孤飞惜羽毛。
汉代文章迁史盛,晋时人物谢安高。懒将白发供朝绂,纵有金鱼换酒醪。
沙远晴波浅漾金鱼苗初上小如针将船载酒江头饮水柳千株满岸阴 其 ...
杨柳风轻欲午凉,蘼芜沙暖足春香。水乡父老茅堂酒,不信王孙道路长。
送季潭北游兼柬张仲举二首 其一
天上宫庭切玉绳,霜前舟楫起金陵。云明鸿雁寒相迓,风稳䲔鱼昼不兴。
丹罽导前参石佛,黄襕从上赐江僧。关山南国将归日,河水东风已解冰。
题子昂竹石图为赵叔敬作
赵君泽母一百七岁
南康校官致仕日,北堂夫人长寿身。一百岁后又七岁,千万人中眉几人。
王母蛾眉曾不老,诸孙鹤发但重新。桐川之水东到海,海上桃花树树春。
天寿节龙翔寺习仪次韵铦上人
彤扉笳鼓群公集,乌府冠裳百辟仪。金甲绕缠龙拥座,綵章掀舞凤交旗。
九天空阔苍云杳,四海升平白日迟。皓首南邦无变化,何由一息向天池。
奉酬李谨之见怀韵时予客三茅
读书不逢万乘君,垂老愿依千鹤群。涧底客身和月去,云中仙乐树时闻。
珠悬露树明堪摘,玉长霜田□不耘。道士若知人世事,笑凭殿槛说朱云。
与杜清碧先生四首 其四
圣君虚席礼贤初,太史濡毫应诏馀。沙草总肥金騕袅,宫花时落玉蟾蜍。
晋朝人物推安石,汉代文章识仲舒。成业经纶有如此,人生须读五车书。
梦游仙
春风捲席苍鳌近,夜月笙箫紫凤鸣。童女三千发如黛,碧桃花下笑相迎。
题江乡秋晓卷为李明远赋
满地寒霜水气昏,乱鸦啼起向前村。沙头白鹭机还动,未似熟眠深闭门。
送僧希道迎母之宣州
宪郎早是诸侯客,宅相须兴内氏家。徙舍曾闻习俎豆,行台今见重才华。
名门已道从张掖,逸足端知产渥洼。绣斧喜来初奉檄,板舆迎去欲看花。
深冰自跃供江鲤,常日仍思致海鲑。禁脔羹辞璚面兽,贡馀汤献锦文瓜。
怡声即有平安报,按部宁令造次差。豸角剡霜书载续,雀牙行路俗休哗。
固应反哺宜栖柏,亦复承恩拟泛槎。会著瑶池亲赐宴,玉桃三熟寿无涯。
送渭清远上人谒虞学士求墓志 其四
平生太史未相亲,秪托新诗附远人。自是星虚接牛斗,谁教天汉隔参辰。
题独峰图次虞阁老韵为高禅师作
虚空楼阁开金布,下界云雷护宝藏。万仞侧遮天半碧,五更先见日初光。
床敷峻极群龙绕,音乐交加百鸟翔。自是飞来五天竺,灵根种种妙生香。
送周良臣赴湖州知事
何颙青山碧苕上,庾俭绿水红莲中。风景与人殊自称,公馀携客归谁同。
题诗醉归带夕鸟,篆字小作蟠秋虹。他时自是冰雪掾,致身未愧水晶宫。
题宣和画卷
澹意芙蓉外,閒情翡翠边。波翻太液水,分送向南船。
送僧归鄱阳
护龙客赋《紫芝》歌,饭牛翁如白石何。山头桃熟不归去,秋深叶落忽已多。
舟行夹岸转青嶂,风定满湖皆白波。记得康郎洲下住,月明如海看渔蓑。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180篇诗文
寄谢子木
黄氏拂云堂
快翁上人还吴中将历游粤瓯闽南
题洪范图
送唐长卿赴常州教授
送公子帖穆入京
与韩成之饮
赠李明远
送刘尧甫之榆次县尹
次韵泐上人 其二
送孟久夫迁内台掾
送僧游庐山
题李遵道
送张志可侍父之奉化幕官二十首用杜少陵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浮舟 ...
题钱舜举画马 其二
送美上人归临川
五日书怀
送僧还径山
题森碧轩卷
送索都事调浙东佥宪
过溧阳钱氏祖墓
赋山上松送常上人
题春山晓行
送马彦翚进士赴江西省筦勾二首 其二
送翟彦敬升中台察院书吏
送由上人游金华兼简信上人
送冯履道之西涧书院山长
题花宿雁图二首 其二
寄题金鹅泉石轩
次韵宋太守薰烈避居汤水寺作赠其孙 其二
送杨文举赴江浙省宣使
逢僧话旧
送僧游浙东
赠齐生侍大父佥宪海南
同县尹张志道徵士黄观复阴秀才燕集六县校官叶仲庸池上分韵已而互 ...
送南台掾史刘孟琛陪治书顺昌朝贺
次韵郑复初录事秋夜三首 其一
寿龙翔长老欣笑隐
奉柬浙东索士嵓佥宪二首 其二
曹文贞公挽辞
常熟道中 其二
次韵江南 其二
送秦元之赴太禧同佥
送万容长老归故山
送人入京兼柬危太仆
与杜清碧先生四首 其二
越州景德寺镜清方丈题醉先
马德昭席上赋
金陵送人还武昌
赠危观
送冯侍御调燕南廉使
陈先生挽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