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寿王黄门封君

寿王黄门封君

明代 董其昌

南极星光似斗缠,掖垣花并绛衣鲜。黄金几散鸱夷子,白社同尊畏垒贤。

双掌恩华明主赐,九还真诀至人传。祝觞漫进鸠头杖,陈取青蒲献纳篇。

诗人董其昌的古诗

题曹源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后水巳非前水相,出流即是入流机。才沾一滴曹溪毒,大海红尘匝地飞。

寿高孩之宪使四十 其三

明代 董其昌

东海泱泱旧建牙,隼旟龙节玺书嘉。行间旗鼓高文苑,字里风霜凛法家。

盾墨磨将毫散綵,幕莲开处剑生花。虽然方叔称元老,不似冯唐遇主赊。

夏鹤田黄门自琉球奉使归致书问讯诗以答之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左掖颁圭日,东荒析木天。风烟迷甲子,岁月滞丁年。

抚剑惊波晏,投珠异域传。慇勤遗尺鲤,倍起陆沈怜。

太傅都尉万瞻明先生移居赐第诗以贺

明代 董其昌

凌云材料化人营,锡瑞鸣珂意气生。雅尚肯骄三太贵,恩华曾历四朝平。

悠然凤吹怀仙引,不尽鸿冥扈圣情。十二楼台迷处所,惟馀星使得知名。

送林兼宇简讨

明代 董其昌

玉节初颁下直庐,天涯岐路意何如。应多胜赏供诗句,不为归程滞简书。

丝竹声中翻孔壁,荔枝花下度潘舆。预愁后夜长安月,那有清言慰索居。

送李伯襄太史封秦藩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持节俄将视草虚,策文仍是史公书。人从真气沾星使,槎泛天河上斗墟。

明月小山丛桂侣,新秋一叶剪桐初。离心巳托南征雁,能到罗浮问起居。

送刘侍御还朝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休蒲风采重明廷,又见花骢指帝京。三辅澄清需揽辔,九流人物待持衡。

能无广论嗣公叔,夙有昌言轶更生。野史若为光祖道,祗凭班管纪勋名。

送周观察斗垣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霜鸿声里动骊歌,惜别难将别赋摹。大海尚存知己在,阳春未许和人多。

帝师城下寻黄石,野客衡门掩绿萝。宪府勋名悬日月,重瞻宫衮岂蹉跎。

范长倩偕隐天平山居四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滇海奇游万里馀,天平楼阁化人居。鹿门不独偕庞隐,彤管犹闻续汉书。

赠毛侍御

明代 董其昌

九夷职贡共航梯,何事遐陬暗鼓鼙。铁钺有人博阃外,金闺空自梦辽西。

天狼荐食谁当剪,老马遵途智巳迷。稍喜筹边公等在,东封笑指一丸泥。

武夷陈司马云窝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舟随五曲棹歌行,百叠松篁绕画楹。直与列仙争选胜,不妨游子自寻盟。

隔溪云色沉峰色,逢夜滩声映瀑声。莫是乘槎星汉上,试将名姓问君平。

赠萧象林比部

明代 董其昌

凫舄依天府,文章自选楼。青阳开左个,赤县最中牟。

朔雪梅花骑,江春竹箭流。赐金能贳酒,湖上待羊裘。

詶董景越漕台二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东山优诏见新除,又是西台揽辔初。轴转黄龙将禹贡,仗依玄武肃周庐。

即今疏草凌霜笔,尽出春秋演露书。却为式微偏荐慰,年来无恙只三馀。

陆君策畸墅问水二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湿云终日拥巢居,似尔沉冥得晏如。隐向北山无怨鹤,乐期濠濮有鯈鱼。

亦知仲蔚蓬心长,肯信王猷竹兴疏。总使田园生事拙,幽人只解爱吾庐。

题杜日章册九首 其九 玉举斋

明代 董其昌

手佩黄金印,身藏白玉壶。请看麟阁画,有此璧人无。

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东朝联事步清尘,牢落灵光亦主臣。奉诏偶然因旧学,趋班直讶邸陈人。

纷纶津邸宾僚盛,詄荡天门羽翼新。纵是枯桐蒙赏激,詶知恐异爨馀薪。

赠郑范溪大司马行边

明代 董其昌

元臣节钺九天开,经略勋猷亦壮哉。组练秋飞辉日月,玺书朝启役风雷。

行歌汉垒军容变,声到河湟虏气摧。敢以铙歌酬祖席,营平故是折冲才。

赠总漕王宪葵中丞三首 其一

明代 董其昌

试辅登坛拥节旄,司徒原佩吕虔刀。神京汤沐资安攘,天下咽喉属挽漕。

卿月辉辉膺异数,晨星落落几同袍。君家世泽随淮水,伫看文昌曳履高。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直驱海若作金墉,宪府秋蒐壮折冲。猛士何来因买骏,檄文挥去总雕龙。

水犀练取三千甲,天堑宁论百二重。老我雄心犹未尽,欣逢父老睹军容。

詶韩宫谕若海

明代 董其昌

孤踪泽畔跧,拱璧有谁先。古调高山在,韩文北斗躔。

采风存列国,准易测重渊。天禄推中垒,鸾台得子玄。

丝纶光内制,兰

董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 3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