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八二 吕成公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八二 吕成公

明代 孙承恩

气备中和,心涵古今。克治之勇,涵养之深。宗程翼朱,共相斯道。

中原文献,惟子是绍。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使交舟中杂诗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篱落数家村,藤萝挂夕曛。儿童惊鼓吹,喧笑入柴门。

秋怀和答友人戴师观五首 其五

明代 孙承恩

肃肃风振叶,冥冥雨翻盆。羁人悄无事,兀坐掩重门。

朱炎何有哉,暂得免蒸燔。澄神任偃仰,澹默灵台暾。

简册有真趣,几席无嚣烦。兴来发嘉句,亦复开清樽。

落魄神愁肠,经营役吟魂。须臾华月上,耿耿依黄昏。

薿薿庭下树,小结浓云屯。放情六合外,飘飘凌紫氛。

麟山

明代 孙承恩

晨征闻晓猿,客子愁欲绝。凄风响枯苇,石壁挂缺月。

古驿临水涯,隐蔽山万叠。麟山名空存,豺虎日噬啮。

岭外甫浃旬,风景迥尔别。佩刀犹衣衽,畴能命其掣。

怀土山屡悲,远览意颇豁。愧无济时术,犹有纪事札。

寿宋樗庵辞四章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有清其秋令节芳兮。有丛者菊吐幽香兮。登公堂兮举公觞兮。

伐鼓吹笙浩且昌兮。祝公寿兮乐无疆兮。

戏答降箕青莲仙八首 其七

明代 孙承恩

欲问先生觅大还,浮名绊我愧尘颜。区中甲子频惊换,自是仙家瞬息间。

初度自寿十三首 其二 佳乐歌

明代 孙承恩

短发日飘萧。镜里朱颜渐槁。览今怀古,此生吾岂瓜匏。

忧心如捣。抚乾坤,世故多颠倒。到如今、雅志多违,惭负了、地厚天高。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 其十二 咏富家

明代 孙承恩

荣华擅京洛,甲第连朱甍。院宇生微凉,为乐方称情。

新裁朱履洁,乍试罗衣轻。华堂日张宴,飞盖相追迎。

吴儿与越女,弹丝复吹笙。酒酣归洞房,含笑拥倾城。

李白祠迎送神词三章 其二 降神

明代 孙承恩

灵夭矫兮既临,坐瑶席兮顾歆。咫尺兮不获以睹,渺余思兮心犹苦。

酌清流兮荐觞,采兰花兮作殽脯。鼓瑟兮吹竽,致慇勤兮为君娱。

君弗娱兮曷处,怅盘桓兮聊觞伫。

百字令 其二 寿夏桂洲阁老和坡翁韵

明代 孙承恩

上天纯佑,为社稷、生此中兴人物。巨器宏才更风流,挺立千寻绝壁。

冠世文章,包人度量,襟抱同冰雪。试论今日,何人堪比奇杰。

还羡秉笔黄扉,笑谈机务了,英猷横发。仰止皋夔,树芳声、千古谁能磨灭。

退食逶迤,开怀延国士,吐餐握发。望公何似,碧天永夜孤月。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八六 蔡文节公

明代 孙承恩

精识博闻,英气伟才。一时师门,邈焉寡侪。礼乐象数,性命道德。

考订发挥,俟圣不惑。

诸友有和复得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续得淮南招隐章,幽怀抵死惜春光。经旬不出郊原步,绿草相将叶渐长。

倩陈石亭作小园景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古今人物何相远,代往年徂迹故真。君试作图传异日,焉知不是辋川人。

次张阳峰壁间韵

明代 孙承恩

白日流云走石沙,诸天隐隐落空花。一尘不到清虚境,羡尔山中老衲家。

园居漫兴 其十五

明代 孙承恩

晨兴阅残编,开窗曙光入。忽有野人过,隔溪笑相揖。

题画册一十二首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落日策蹇驴,西风吹葛衣。征鸿起江渚,一一背人飞。

寄书京中故人

明代 孙承恩

南北关河又隔年,欲传书札意茫然。形容别后看将老,惟有迂疏只似前。

南斋十咏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清宵短焰光陆离,幽窗伴我伊吾时。论功较德真故知,弃置岂似秋蒲葵。

纷纷世态良可嗤,斯言有感韩昌黎。

送竹本与杨季玉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廿年前与此君盟,春雨龙孙逐队生。我已从来饱风味,为君邀致草玄亭。

石湖用前韵纪兴再次答

明代 孙承恩

老境多愁思,朝来怀抱开。漫游偕胜侣,乐饮怕停杯。

散性惟希白,高踪曷拟裴。秪看时龊龊,宁见量恢恢。

我自匏为斝,谁家玉作罍。雅怀须尽日,仆子莫教催。

杳杳终天恨,凄凄满目哀。贻谋那远料,积善乃深培。

美植惟梧槚,深阴胜棘槐。怀贤何及矣,抚世亦悠哉。

瓶罄思回棹,诗哦不计回。诸公尽才彦,拙句懒删裁。

抵家

明代 孙承恩

春风荡白日,晨鹊噪庭树。游子岭表归,欢笑喜仆御。

我行昔中秋,丹枫落江渚。归来易岁华,冉冉柳飞絮。

颜色渐老苍,急景不少驻。人生苦难保,骨肉喜欢聚。

上堂拜慈亲,入室抚婴孺。浮荣何足言,一笑解百虑。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