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沈立斋赴吉安博士

送沈立斋赴吉安博士

明代 孙承恩

振铎看君去,离筵惜袂分。人才重江右,名誉擅休文。

秋夜听山雨,春风采涧芹。草玄扬子寂,传业郑生勤。

圣世宁遗士,旌书会出群。未应虚岁月,迟子有奇闻。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 老子

明代 孙承恩

履柔制刚,执虚御实。窥测消长,窃弄阖辟。恍惚莫象,变通无穷。

孔圣所叹,其犹如龙。

东园八咏 其二 丛桂庭

明代 孙承恩

中庭何所有,丹桂俨成行。朝露浥华滋,秋风吹古香。

名门擅今昔,毓秀非寻常。会多青云侣,远绍燕山芳。

怀送别诸亲友

明代 孙承恩

谷阳城外短长亭,斜日莺啼酒半醒。别语匆匆浑不记,两言珍重独分明。

使交舟中杂诗 其六

明代 孙承恩

山水饶幽兴,篇章亦漫裁。只将消永日,不是倚多才。

题画册一十二首 其九

明代 孙承恩

碧树障红尘,山亭多白云。清谈欣有伴,送酒可无人。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十七 商高宗

明代 孙承恩

高宗穆穆,肇迹幽潜。恭默思道,精诚格天。奋伐僭虐,万邦是若。

王灵濯濯,汤孙不怍。

送朱文石太史奉使襄藩四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武侯人物更谁同,千载南阳说卧龙。今日子行须大手,再镌休烈重祠中。

题便面三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湿云狼籍水悠悠,茅屋人家竹树幽。野鸟不知缘底急,飞先渔艇过溪头。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 褚河南公

明代 孙承恩

河南蹇蹇,王魏之伦。在太宗时,谠言屡闻。牝鸡祸成,徒切忠谏。

主德则昏,公节愈见。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四十六 汉武帝

明代 孙承恩

盛气当阳,雄才御世。嘉乐唐虞,狭小汉制。振举百度,征伐四裔。

烨烨明明,恢我王治。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三一 白少傅

明代 孙承恩

早登王朝,忠谠屡闻。再逐江州,与时浮沉。鸡林声价,香山踪迹。

宠利淡然,可谓达识。

谢锦衣孙伯泉写菊见惠

明代 孙承恩

孙侯赠我此画菊,我疑图来自甘谷。昔时疑筌少传派,近岁陶成共机轴。

怪石磊磊苔藓斑,苍崖屈曲鸣高湍。轻红嫩白巧相错,疑金紫玉纷成团。

石根细草青绵茙,三四筼筜森作丛。野花无名亦竞秀,云烟澹浥开秋容。

我家故园东海侧,篱落年年费栽植。别来岁久应荒芜,天涯对画空相忆。

我言孙侯画菊不是画,精神似与菊俱化。晚节寒香秪自知,精思妙墨何论价。

坐玩还多逸兴生,骚人千古怀幽贞。更须孙侯拂绢素,画取老夫餐落英。

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 其四 野菊寒泉

明代 孙承恩

幽花照寒泉,秋光翠欲滴。扁舟彼何人,遥遥渡空碧。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五 吕文穆公

明代 孙承恩

太宗重光,文穆柄政。悃悃其厚,侃侃其正。孰侮孰诬,我嘿我容。

休休其中,大臣之风。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三 文潞公

明代 孙承恩

休休元臣,堂堂大耄。端雅静重,镇压浮躁。危疑定策,社稷之功。

天下异人,夷使改容。

寓感四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牛性不司夜,犬力不任耕。铅难铸作剑,杙岂胜为楹。

致用苟越分,怀羞堪拊膺。驱驽驾远道,纵苇济沧瀛。

所忧在颠溺,旦夕为怔怔。奈何相逢者,犹怀欣羡情。

书扇赠刘生子仁三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金粟曾闻月里栽,灵株一岁一花开。嫦娥解惜不轻授,留取高枝待子来。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 其四 杜工 ...

明代 孙承恩

少陵诗之圣,浑浑元气通。尚论制作盛,尽善如周公。

胸藏五车书,笔扫千军雄。辉煌三礼赋,曾献明光宫。

平生用世志,自许稷契同。摧颓值时难,坎轲悲途穷。

兵戈苦骚屑,黄屋当尘蒙。崎岖走行在,饥寒迫其躬。

操觚赋时事,宇宙归牢笼。勤拳社稷虑,恳恻生民恫。

凛凛忠毅色,烈日明秋空。上可继风雅,下应陋雕虫。

一时旅人迹,万古诗坛宗。九原倘可作,执鞭吾当从。

火烟

明代 孙承恩

舟经火烟驿,而不见烟火。山围白日阴,颓石立磊砢。

河流剧湍急,激射如箭笴。百丈劳挽牵,顿曳如鳖跛。

悬崖巧砌叠,仰视畏欲堕。下有萝薜封,上有云雾锁。

路险意弥切,览胜亦云颇。会当乘长风,一鼓中流柁。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七 李文靖公

明代 孙承恩

和靖镇俗,忧勤励君。体国寥寥,孰知公心。天书矫诬,新法乱政。

异言纷纷,始颂公圣。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