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虚谷志归后赋十首 其三

虚谷志归后赋十首 其三

元代 方回

涉世痴何甚,休官老自应。閒踪今野鹤,荣念已春冰。

频报宣麻相,新交辟谷僧。微吟时得句,此外别无能。

诗人方回的古诗

送方复大宣城学录 其二

元代 方回

方氏来南汉闰时,蒸尝所在富孙枝。歙溪真应仙翁墓,严濑玄英处士祠。

邂逅弟兄元共祖,殷勤子我总能诗。因风不要花瓜颗,梅老遗篇幸寄之。

大衍易吟四十首 其三十三

元代 方回

五王复唐祚,不杀武三思。苋陆察爻义,惜哉张柬之。

正月三日立春

元代 方回

曾戴金幡胜,如今有几人。
尚能容白发,屡得见青春。
定力忘寒燠,冥怀任屈伸。
遥知残雪地,即复化为尘。

生日戏歌

元代 方回

予生宝庆之三岁,五月十一日己未。五十有八甲申年,其日己未亦复然。

天支地干标六秀,四柱得一文且寿。阳火在天为太阳,阴火为月受日光。

将望之前四日夕,十分圆光已八七。常闻人生不满百,何幸七十且八十。

文章学问七八分,亦胜愚夫老无闻。古之五月而生者,后有胡广前田文。

予贱不敢望汉相,贫亦不能孟尝君。借使时人不比数,自有诗名照千古。

垂弧之月至于今,适逢前五仍后五。稚女簪榴花,小儿著艾虎。

宿酲困不解,依旧醉起舞。不妨一年两度作生朝,更造菖蒲酒,饮过闰端午。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

元代 方回

孟子告子辨内外,汉王项王争雌雄。
谁欤著定会陔录,梭象终输与遁翁。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 其六

元代 方回

眼待稻花看,青苗浸急湍。万家应恸哭,五月更恒寒。

政尔千仓足,犹云一饭难。凶灾忽如此,容易便平安。

送前歙黟楚□□五首 其三

元代 方回

吏方居官时,美誉无不有。及乎恶声出,乃在解官后。

有势易为好,无势易为丑。万事要诸终,公论翻覆手。

请看楚大夫,得代数年久。两邑父老言,至今不改口。

予决未始私,馈献无所受。不为病留此,热官已唾取。

鼎贵何足云,人当论贤否。黟歙君桐乡,此亦足不朽。

次韵谢吕君见寄二首

元代 方回

鄂城未至客湓城,谁识惓惓欲见情。
端肯寄书凭雁足,遥知求友愿莺声。
论心政愿投胶漆,临路良难渡水罌。
江海一生今老矣,待来重结岁寒盟。

俗叹

元代 方回

六十馀年老病身,少曾识破世间人。俗棋幸胜元无著,市药多誇脂不真。

傅粉涂脂何可近,藏机伏阱未须嗔。莲华岳顶看秋月,莫向长安踏市尘。

雨夜怀仁近二首

元代 方回

平生湖海气,岁晚可谁邻。
朋友非难得,情怀未必真。
孤灯昏夜目,破衲冷秋身。
明日天晴否,过从仅此人。

虚谷志归后赋十首 其二

元代 方回

万事何时足,不如归故乡。真能主东道,未爱博西凉。

雪后春台暖,梅边夜枕香。孰堪思旷友,共隐剡溪傍。

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 其十

元代 方回

高安僧宝姚圆至,盐水谁其成酱冰。莫为猢狲打筋斗,回头不记读书灯。

送陆君重 其五

元代 方回

起伏难前定,行藏喜自由。足堪娱寿母,幸不乏先畴。

酒具饶鱼蟹,郊居少应酬。两无惭事育,何用到壶头。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三

元代 方回

士本不畏贫,所畏迫老境。百忧无一乐,可醉不可醒。

寒风颇欲霜,缝补阙袍领。酒胆一何大,和陶效坡颍。

诗成间亦佳,未忍一炬炳。

赠徐可大

元代 方回

畬粟锄山稻田少,岁常平价发仓储。鼎来官职诸公有,特表门闾近世无。

甚至不乘果下马,自应早获掌中珠。端能赈施终如始,定见阶除曳紫朱。

先天易吟三十首 其二十八

元代 方回

嗜欲损为益,荣华降是升。圆图观起处,生意伏阴凝。

正月连雨

元代 方回

新年未有一诗新,转觉羁怀感慨频。
人日直连元日雨,梅花合让杏花春。
避愁愁不舍孤影,怕冷冷偏旨老身。
几夜五更了无寐,床头黠鼠亦欺人。

西斋秋感二十首 其十一

元代 方回

钟动市声绝,夜禁严鞭笞。独许浮屠氏,铙呗恣□□。

□□有病死,信巫不信医。既死又信佛,佛事殊不赀。

儿女数欢戏,顿失哭泣悲。一家不若是,里巷讪笑之。

高堂十七篇,岂不存丧仪。世事无一古,儒业偏独衰。

读素问十六首 其二

元代 方回

真人古不死,变形能登天。圣人乃其亚,在宥亦长年。

尧舜寿踰百,犹若腒腊然。后世妄庸子,多欲求神仙。

喜鹤田李元晖至

元代 方回

江海踰千里,春秋近七旬。盗兼兵塞路,贫与病随身。

行李奔穷岁,生刍奠故人。论文岂知许,但喜酒杯亲。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63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