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絜斋世丈以西园述怀集苏六十韵诗见示,为赋五古四章 其四

絜斋世丈以西园述怀集苏六十韵诗见示,为赋五古四章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西北有浮云,白白澹将坠。安知东南望,有海乃无地。

海气秋昏昏,天星为易次。仰天发浩叹,空陨诗人涕。

见几者何人?相率思去位。萧晨读公诗,浩然见归思。

归去岂不佳,中外正多事。念天生才心,济世乃为贵。

百折苟不回,终必申吾志。远人况相格,何用恤浮议。

行收已失权,更截旁溢利。顾此凋

诗人丘逢甲的古诗

张琴柯以所摹其先德万里归舟图索题,为赋四绝句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楼船横海苦无功,仓卒难乘破浪风。一笑归来春梦醒,江山如画老英雄。

台湾竹枝词 其十三

清代 丘逢甲

盘顶红绸里髻丫,细腰雏女学当家。携篮逐队随娘去,九十九峰采竹芽。

山村即目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一角西风夕照中,断云东岭雨濛濛。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新池石阙篇

清代 丘逢甲

女贞之木木有节,种向新池双石阙。千秋石上名不灭,问年三七下弦月。

女者朱,妇者胡,夫者谁,癯而儒。榴花红,缝嫁襦;菊花黄,药满盂。

灵药返魂魂不起,菊花一夜抱香死。下弦月,照流黄,舌端血化青莲光。

都人士女啧啧赞叹,佥曰宜褒扬。小吏陈书、大吏上章,言之天子旌其乡。

吁嗟乎!广长舌,开法界,惟妇之舌长是戒。谁知巾帼有常山,三寸舌前万灵拜。

天倾地陷石不坏,君不见女贞之木木有枝,峨峨双阙标新池。

祝文信国公生日日,得伯瑶风雨中见怀诗答寄,叠前韵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七忠祠前陈羽舞,闪闪云旗降风雨。荒山夜出英灵语,如闻此会足千古。

谁其尸者狮山人,万里来话琼林春。会者齐吴楚闽粤,来祝带血啼鹃身。

此会惜君未得遇,五日江风阻诗句。西台莫唱朱鸟吟,东山尚蟠冷龙气。

芷谷居士画大幅水墨云山、瀑布二图,并题句见赠,长句赋谢

清代 丘逢甲

墨风一夜驱云起,龙气濛濛万山里。轩窗如闻瀑布声,天下奇观宁有此?

纷纷众史画格卑,嗟君抗古森雄奇。下追西庐上北苑,中间直蹑黄大痴。

填胸磊块化丘壑,臆造桃源付耕凿。胡尘不到画里天,如此江山殊不恶。

平生画山不画人,四海无人堪写真。此图忽著人者两,草庐对语空山春。

口读君诗目君画,众木槎枒群石怪。动摇古壁愁欲飞,骇视云中忽龙挂。

岂惟城市生山林,风云惨澹开胸襟。可怜祗向画图见,孤负苍生霖雨心。

南园感事诗五首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女墙残月度钟声,捉鼻微吟笑洛生。不信风流今歇绝,夜乌啼雨过春城。

题画竹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山村即目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轧轧车声水满陂,溪山佳处客行迟。林腰一抹炊烟淡,知是人家饭熟时。

次韵寄谭彤士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怕向宣南说旧游,烽烟满目客登楼。欧阳门下吾尤愧,但有文章放出头。

答王贡南同年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杨柳鹃声荡古愁,陆沈无力挽神州。不如同学希夷蛰,梦醒梁唐晋汉周。

答王贡南同年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浩浩天风入素琴,刺船人去有遗音。不须更恨神山远,留取相思海样深。

答丁三叔雅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上有君山下有湖,洞庭有乐今何如?穴中亡吴有遗谶,龙威丈人开素书。

次韵答维卿师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空存扶汉分章手,无计能开日月昏。独立苍茫发遐想,自由钟起国民魂。

送长乐学生入陆军学校二首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若从中国论古学,文武由来本不分。终使西人遘黄祸,吁天早出学生军。

和晓沧买犊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平生慕马援,边郡事田牧。此志苦不成,牛后随人逐。

我家东海东,弃置委荒服。田间旧牛宫,群夷酣食宿。

诛求遍鸡豚,何况牛大畜。田家苦此累,不令㹀养犊。

惟昔大牢公,实致维州覆。彼哉伊何人,得毋乃其族!

遗民痛贻祸,恨欲食其肉。至今乱未已,东望为痛哭。

何时得伏波,重使交趾复?我归耕我田,汉书牛背读。

王晓沧将之官闽中赋别 其五

清代 丘逢甲

鼓山东望龙渡处,海雨曾飘开国旗。从古英雄论成败,不堪重话共和时。

题潘鸿轩百花卷

清代 丘逢甲

即教论画亦名家,墨气蒸成五色霞。展卷如逢仙世界,令人长见四时花。

台湾竹枝词 其十四

清代 丘逢甲

铁笛吹来竹外烟,梅花消息素怀牵。瑶台芳讯来何暮,惆怅溪桥欲雪天。

谢林雪斋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寻诗海外气何雄,海外尤传画笔工。花是英皇鸟俄帝,不妨齐取入屏风。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65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