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罗浮山下人家 其三

罗浮山下人家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化禽啼处药苗肥,日日携锄上翠微。葵叶蓑衣棕瓣笠,满山风雨抱云归。

诗人丘逢甲的古诗

重送颂臣

清代 丘逢甲

恻恻重恻恻,行人适异域。华夷忽易适,何处为乡国?

车马多离声,川原带行色。同来不同往,欲语涕沾臆。

论交本世好,古谊吾所式。结发论文字,廿载忘形迹。

海氛忽东来,义愤不可抑。出君箧中符,时艰共戮力。

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当时好意气,灭虏期可刻。

何期汉公卿,师古多让德。忽行割适议,志士气为塞。

刺血三上书,呼天不得直。北垣遽中乱,满适淆兵贼。

此间非死所,能不变计亟。亲在谋所安,况乃虏烽迫。

乾坤已中变,万怪竞荒惑。人情易翻覆,交旧成鬼蜮。

君亦挈家来,航海期不忒。得君意中慰,归粤途始即。

卜居家再迁,山中事稼穑。与君此偕隐,山水况奇特。

君言暂归视,尚有旧庐室。来如潮有期,信在期不失。

闻君言未毕,哀泪弗能拭。翘首沧海东,苍波渺无极。

昔时乾净土,卵育长鲸匿。吾兄去秋往,三春阻消息。

因君速归驾,异类安可慝?愿君信如雁,勿竟誓成浽。

归途逼炎景,珍重慎眠食。到时常寄书,千里若门阈。

书来君不来,累我长相忆。形影为君单,语言为君默。

我欲从君往,天不假羽翼。时因西风夕,吹梦到君侧。

送君诗盈幅,难展肠结轖。诗成复自写,不辨泪和墨。

愿君置怀袖,长鉴此悃愊。

次韵答晴皋自桂林东下舟泊阳朔见寄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西水今年没渚洲,涨痕重叠水边楼。藏蛟石洞深难伐,穴蚁金堤溃未修。

农舍荒凉场九月,炊烟延眺米千舟。知君东下高吟处,祗有哀鸿与和酬。

山居诗五首 其五

清代 丘逢甲

德公司马徽,流寓同襄阳。峨峨鹿门山,近接水镜庄。

幼安昔避地,亦复偕彦方。吾友有谢生,夙昔同行藏。

黻佩不可期,负戴聊徜徉。携家此偕隐,远渡婆娑洋。

岂不思东归,故里今犬羊。买山共卜筑,耕凿炉峰旁。

垆峰一何高?上有松苍苍。上枝古藤虬,下根茯苓香。

山深富灵药,同采佐糗粮。何须出雒市,名播如韩康?

次韵答藕华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天马何曾西极来,千金市骏枉燕台。不应河岳英灵尽,岁岁天门诏榜开。

送刘铭伯之美洲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西海之西东海东,有洲悬立地球中。此行遍布尊亲义,为道中天日月同。

虞笙以题蛱蝶图诗见示,为赋此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乐府新歌蛱蝶词,后庭玉树怆愁思。六朝金粉飘零尽,正是江南肠断时。

观澜亭题壁,亭旁有庵供佛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我佛如怜国债深,山河大地变黄金。莲台冷袖兜罗手,半壁尘丝古殿阴。

西湖吊朝云墓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心持一偈證人天,草歇无芳柳不绵。谁采蘋花荐遗冢,秋风渔唱满湖烟。

题张仙根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燕瘦环肥笔底来,重翻古案隶新裁。玉钩斜畔香魂笑,又费人间点鬼才。

送夏同甫还浙,兼讯汤蛰仙

清代 丘逢甲

玉带河边折柳条,送君归看浙江潮。九秋雕鹗诗心健,万变鱼龙海气骄。

吾辈尚谋文字乐,何人解向国魂招?归舟倘见山阴客,为道雄心郁未消。

红楼梦绝句题词为菽园孝廉作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不是怡红是悼红,笔头点鬼论原公。美人香草湘累感,都付愁珠怨玉中。

题絜斋丈鸳湖舟隐图十首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唱彻陂塘买未能,乡心閒写大吴绫。秋来烟雨楼头梦,饱啖蒪鲈羡季鹰。

澳门有赠

清代 丘逢甲

海上我来寻大侠,如君何让古朱家。北胡南越英雄在,落日萧萧广柳车。

雪中游莫愁湖四首 其四

清代 丘逢甲

长祝龙天护美人,英雄儿女局翻新。荷花杨柳华严界,再借湖光现色身。

寄怀维卿师桂林七首 其六

清代 丘逢甲

十年剑佩记追随,鹿耳惊涛怆梦思。铁马金戈春教战,锦袍银烛夜谈诗。

荒山镵影悲今日,残月钟声异昔时。欲写哀歌寄天末,红棉飞遍越王祠。

兰史为洪银屏校书作红豆图徵诗,为题四绝句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笛里偷声换字工,明珠入掌比玲珑。剧怜生小相思骨,如此情人合姓红。

江乡

清代 丘逢甲

江乡寒食杏花时,紫陌寻芳马去迟。双脸断红人一笑,春光阑出隔墙枝。

戏东兰史

清代 丘逢甲

隔江曾和海山词,一棹今来访范蠡。为向银屏问消息,画中红豆最相思。

题太白醉酒图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早年妙句擅沉香,晚作流人下夜郎。谁识先生非酒客,当时慷慨为勤王。

答敬南见赠,次原韵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一石天下才,敢云独八斗。郁郁信陵君,平生付醇酒。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65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