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酬稽勋吕思泉写怀喜雪二首 其一

奉酬稽勋吕思泉写怀喜雪二首 其一

明代 符锡

仙郎天上访春来,文藻偏承景运催。大液镜中行度马,上林花底坐倾杯。

寒霾九土依稀尽,瑞霭千门次第开。何似伤秋悲宋玉,令人重忆楚兰台。

诗人符锡的古诗

与李景咏夜话

明代 符锡

东湖湖上坐清风,月涌银河落镜中。四海论心如此夕,不知倾盖几人同。

双喜图

明代 符锡

山人懒上大鹏背,十载辰游空故情。双溪给事今出宰,见乃令弟如见兄。

名家才隽负年少,策马况当蟾窟行。披图谁为写双喜,彷佛玉树相和鸣。

鹊声和鸣阿翁喜,庆门积庆良有以。大郎待诏金马将,小郎桂折秋风拟。

物类由来得气先,造化于人何彼此。不问填河事渺茫,亦知化石寻常理。

蹭蹬风云却忆渠,霜毛未遂凌紫虚。汝鹊西川不惮远,双溪为问意何如。

严陆二太史教试中书叠韵戏柬一首

明代 符锡

出处年来不解谋,风尘岁晏可能休。谩誇妙舞当红袖,曾愧知心是白头。

闭户寻诗春自逸,倚门弹铗晚何求。移书适问瀛东似,几日平津好汎舟。

丛都宪椿萱挽诗二首 其二

明代 符锡

丛公抱经略,宿著边城威。商声何迫促,千里来庭闱。

庭木早既彫,庭萱今复委。空堂寂回首,鼎养馀甘肥。

林乌恨罔极,血洒沾裳衣。孝思允惟则,肃纪公将归。

三寿堂诗

明代 符锡

敦仁寿自致,福备乐由生。仙翁海屋姿,令子甲科名。

贵寿如有期,封章倏来并。颂声满华堂,草木被光荣。

静隐容何脩,善缘还自徵。处身无外慕,泽物本至情。

开轩对松菊,觞咏谐弟兄。瑞凤怀仙署,星轺下玉京。

弭节寿觞举,趋庭莱綵轻。遄归何所迫,王事有期程。

忠孝靡二涂,去矣念兹行。

风雨述怀

明代 符锡

楚山千里望辰州,一月蓬窗不裹头。借问客怀诗卷里,几多风雨几多愁。

和荅西巢友人 其三

明代 符锡

逝水都将付鬓丝,酒狂那复话当时。独怜豪气千人上,消得孤吟风首诗。

淡淡江风吹早桂,冥冥山雨老秋葵。桃源忆得迷津处,春信凭谁寄远思。

梅坡卷 其二

明代 符锡

十里山亭一径回,小梅无恙绕亭开。巡檐猛可闻双喜,疑有探花人到来。

喜晴次答李慱厅二首 其一

明代 符锡

一雨三农望,才看足便休。亨嘉怀睈代,调燮杖儒流。

院柳含风细,池莲荡日浮。典祠真吏隐,疏懒更何求。

见南书堂

明代 符锡

舍人縳屋水南村,何似柴桑旧里门。酒熟隔篱呼野老,吟馀埽叶可松根。

飧英自可撑肠腹,种竹还看长子孙。谁向纠纷谈吏隐,巳将幽意属琴尊。

送杨子忠尹青田 其二

明代 符锡

四十年才过,郎官领未迟。虚堂聊启饯,明月恰圆时。

礼乐还渠讲,清贞实我师。汇缘匪根蒂,从笑广军奇。

乙酉三月泛舟梧江偶述 其一

明代 符锡

府门烟雨漾晴沙,十里长州兴未涯。病客不知春早晚,东风开遍木绵花。

舟次阿城次韵王推府

明代 符锡

十年从宦各西东,北上联舟幸尔同。流浪未嗟云水伴,梦魂巳到蓬莱宫。

飘萧暮雪将轻冷,点缀春花舒早红。调入新诗纤月下,知君此意正无穷。

章均秀令堂孺人节寿诗

明代 符锡

青袍此日拜生辰,且喜城南第宅新。慈竹万竿输节操,江梅一树倍精神。

表门自荷君恩重,移禄谁兼子职亲。但愿年年有今日,不妨兰茁肃宾姻。

竹泉卷

明代 符锡

何处邻家好弟兄,一轩松竹两陶情。松崖索我曾题句,竹坞烦君频寄声。

翠筱晴分凉月影,碧流春护暖云生。为报惠连应入梦,几回风雨汉江城。

送刘君熙载尹临武

明代 符锡

旅寓逢明府,相过不厌频。贵游终爱博,乡里任情真。

骑发燕台暮,律回湘水春。衡阳有书札,屈指雁归晨。

驻武缘伏枕连日抚景感时不觉乡思浩然遂成五言古诗聊志余怀云

明代 符锡

武缘诚僻邑,风气别一区。城郭居民鲜,荒寂拟郊墟。

重林啼怪鸟,幽壑舞蝍蛆。仲春扇炎风,盛夏始不如。

弱女事贸迁,丁男罕诗书。犷悍遂成习,推朴亦有馀。

自我驻军来,寄迹于衡庐。出门无可语,入户但长嘘。

徒效庄舄吟,幽怀竟莫祛。柯时歼渠寇,解兵赋归欤。

青山固有待,稚子足启予。长揖上官去,不乐更何于。

雪斋为郑太守赋二绝 其一

明代 符锡

海门遥望旧书堂,雪满壶山趣更长。奇字漫誇杨子宅,芳名袭见郑公乡。

重经天心湖

明代 符锡

春向此湖来,三日牵不辍。秋向此湖归,一日帆遂绝。

时命岂疾迟,篙师匪工拙。于何长叹嗟,知了愚未彻。

端午口占戏柬育之

明代 符锡

两月江城把酒卮,良朋佳节每相宜。为问客愁缘不减,有人灯下数归期。

符锡

符锡

江西新喻(今新馀)人。符观子。任明代《韶州府治舆图》一书主编。著作有《童蒙须知韵语》、《颖江渡稿》,撰《韶州府志》十卷。► 4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