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徐山人还蜀山兼寄张静居

送徐山人还蜀山兼寄张静居

明代 高启

我因解绂远辞京,君为修琴暂入城。
偶尔相逢春酒熟,飘然忽去暮烟生。
山头学啸犹闻响,世上留诗不写名。
西涧烦询张静者,年来注《易》几爻成。

诗人高启的古诗

送周复秀才赋行李中一物得纨扇

明代 高启

不画乘鸾女,应怜素质新。
霜机惊落早,风麈尚挥频。
席上曾歌怨,窗间或掩颦。
何如为君子,远路障埃尘。

晚香轩

明代 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郊墅杂赋 其七

明代 高启

路迂桥断处,门静犊眠时。孤墅藏群柳,诸田灌一陂。

僮闲春作少,妇懒午炊迟。谁道花源好,还令太守知。

背面美人图

明代 高启

欲呼回首不知名,背立东风几许情。
莫道画师元不见,倾城虽见画难成。

凉州词(二首)

明代 高启

关外垂杨早换秋,行人落日旆悠悠。
陇山高处愁西望,只有黄河入海流。

剡原九曲九首 其七

明代 高启

清晖泛悠悠,东与班溪合。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寞,忽有人烟杂。我欲发棹讴,渔郎肯相答。

姑苏杂咏 五坞山五首 飞泉坞

明代 高启

山空响更远,雨过流还急。
余沫洒回风,一林红树湿。

题松雪翁临祐陵草虫

明代 高启

宣和遗墨画难工,唯有王孙笔意同。
莫问吴宫与梁苑,一般草露覆秋虫。

剡原九曲九首 其六

明代 高启

危梁渡清濑,逶迤入前渚。犬鸣树蒙茏,烟景暗虚聚。

雨中耕叟歌,月下归人语。欲寻仙尉踪,凄凉一茅宇。

五坞山五首 其四 白云坞

明代 高启

云开见山家,云合失山路。闻语知有人,欲寻已迷误。

风雨早朝

明代 高启

漏屋鸡鸣起湿烟,蹇驴难借强朝天。
却思春水江南岸,闲听篷声卧钓船。

呵那瑰

明代 高启

牛羊草漫野,大帐天山下。
十万控弦儿,闻箛齐上马。

赠卖墨陶叟

明代 高启

龙井老人称墨仙,有家近在荆溪边。
铁臼秋鸣竹屋雨,瓦篝春扫桐窗烟。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日长小殿试乌丝,光迸骊珠欲浮动。
世间潘李今已无,黄金满箧争来沽。
词臣供写《上林赋》,画史用作瀛洲图。
文物年来颇凋弊,丧乱谁言少知贵。
便须从子乞双螺,醉草檄书磨楯鼻。

寄题安庆城楼

明代 高启

层构初成百战终,凭高应喜楚氛空。
山随粉堞连云起,江引清淮与海通。
远客帆樯秋水外,残兵鼓角夕阳中。
时清莫问英雄事,回首长烟灭去鸿。

送范架阁赴嘉禾兼简李使君

明代 高启

陆相祠前路,孤舟欲上时。
空江难晚别,荒郡易秋悲。
月送潮声早,云随雁去迟。
幕中知有子,太守只题诗。

剡原九曲九首 其二

明代 高启

殿中初未仕,高节振衰谢。读书在兹丘,萧然竹间舍。

王来有深言,留宿山水夜。谁云南阳翁,独枉将军驾。

观军装十咏·矛

明代 高启

画干似蛇长,谁论半段璟。
日斜亲斗罢,高宴卓沙场。

寓天界寺

明代 高启

雨过帝城头,香凝佛界幽。
果园春乳雀,花殿午鸣鸠。
万履随钟集,千灯入镜流。
禅居容旅迹,不觉久淹留。

斗鸭篇

明代 高启

春波漾群凫,戏斗每堪玩。宛转回翠吭,缡振文翰。

声兼江雨喧,影逐浦云乱。唼喋队初交,纷披势将散。

持敌忽同沉,呼俦更相唤。时陈水槛侧,或聚湖亭畔。

长鸣若贾勇,远奋如追窜。荷叶触俱翻,菱丝冒齐断。

鱼骇没中流,鸥惊起前岸。心逾陇雉骄,气压场鸡悍。

海客朝自驱,溪娃晚犹看。稍欲碍行舟,浑忘避流弹。

苦争应为食,幸胜非因算。微鸟昧全躯,临川独成叹。

客舍雨中听江卿吹箫

明代 高启

客中久不闻丝竹,此夕逢君吹紫玉。
断猿哀雁总惊啼,我亦无端泪相续。
数声袅袅复呜呜,散入寒云细欲无。
愁望洞庭空落木,梦游秦苑总荒芜。
曲中识诉君心苦,不道人听更凄楚。
关山灯下叹羁臣,江浦舟中泣嫠妇。
忆昨阊门费酒赀,玉人邀坐弄参差。
彩霞深院花开处,明月高楼鹤去时。
如今忽在他乡外,风雨寒窗两憔悴。
恨无百斛金陵春,同上凤凰台上醉。
始知嶰谷枯篁枝,中有人间无限悲。
愿君袖归挂高壁,莫更相逢容易吹。
高启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5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