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行绝句十三首 其十三

山行绝句十三首 其十三

明代 顾璘

磈砢万石底,滴沥泉一泓。裹茗欲煮尝,未有龙头铛。

诗人顾璘的古诗

徐学士子容薜荔园十二首 其九 留月轩

明代 顾璘

明月出海底,挂向珊瑚枝。玉镜飞不去,中夜光离离。

满持洞庭酒,长歌谪仙辞。西风吹桂影,潋滟翻金卮。

远招十五叠 其十五

明代 顾璘

十五叠兮歌已终,声微泪尽心难穷。九原钟逢不可作,高山流水悲枯桐。

英雄去矣馀浩气,万古潺潺江汉东,魂兮为我流长风。

山行绝句十三首 其十二

明代 顾璘

槎枒半折树,倾欹欲堕石。行人如飞仙,渺渺下青壁。

车中杂言十首 其十

明代 顾璘

襜帷稳于榻,行炉火微温。不知外寒暖,侧听舆人言。

赋得霞觞寿吴翁

明代 顾璘

金母酿玄醴,日采扶桑霞。灵光化浮蚁,片片扬榴花。

神仙善幻相,阴阳注精华。酌以美颜色,炯如三春葩。

真气固元命,令人寿无涯。愿启长指爪,献之山翁家。

衡山杂画二首 其二

明代 顾璘

雨霁春湖阔,扁舟坐不还。放情亲白鸟,觅句赠青山。

定公房小画二首 其一

明代 顾璘

斲来东海骨,长惹老龙争。写作如来供,犹含风雨声。

邻叟见过

明代 顾璘

场雀惊且飞,篱犬隔树嘷。开门见田父,饷我携浊醪。

寒暄甫及席,首陈入城劳。继云太庙灾,策免数大僚。

京兆岁大比,荐拔多英豪。请君望泰阶,清平在崇朝。

闻言云田父,野语胡大谬。我袖恨不长,无以掩君口。

进退国大政,柄在相与后。挥霍如云雷,小民但奔走。

尔我服稼穑,所忧唯百亩。出位而妄言,它人恐相诟。

山厨蒸藜熟,与君酌君酒。明月生东山,移床就衰柳。

以铁冠寿徐子仁

明代 顾璘

干将鍊神剑,遗我铁一丸。道逢洪厓公,为制头上冠。

形模半月偃,金波错微荧。晶荧金天气,照耀素发寒。

赠子介眉寿,缀之瑶华簪。偃蹇青林侧,魑魅焉可干。

自荆溪问道往锡山

明代 顾璘

荆溪一水逶迤去,震泽群峰历乱来。纵使路迷都莫问,秋光随地可衔杯。

柳山诸诗八首 其二 咏归亭

明代 顾璘

爱此群石秀,披襟就清风。羽觞泛回涧,不觉匏樽空。

醉歌幽兰曲,行穿疏竹丛。浴沂有遗叟,俯仰将无同。

晚庭纳凉作五平诗呈泾川公

明代 顾璘

林风摇高梧,山云飘秋霖。飞泉摇城西,声垂湘江深。

空庭当凉宵,端居清人心。齐纨停轻挥,絺衣开疏襟。

遥钟从何来,悠然流馀音。琴丝烦空弹,壶浆慵孤斟。

檀烟生陶垆,閒忧几销沈。高歌昌黎诗,千秋期追寻。

柳山诸诗八首 其三 杏坛

明代 顾璘

渔父讥仲尼,孤凤遂辞楚。谁留坛树枝,摇花映江渚。

明明虞夏谟,白首困行旅。临河歌猗兰,千载复谁语。

和泾川公纳凉以五平属上去入声作三诗 其一

明代 顾璘

烦心如枯鱼,展转想斗水。凉飙从西来,猛雨爽我耳。

初临前轩看,返洒已满几。青松披鲜云,野景晚转美。

庭花瑶簪长,韡韡拟缟李。谁怀逢秋悲,且展解暑喜。

泾川神仙才,匪与朽腐比。新辞敷烟霞,缥缈起短纸。

长沙陶公祠

明代 顾璘

典午厄阳九,强臣犯京阙。匪慑勤王师,社稷几沦没。

虽虽长沙公,上游秉旄钺。志虽屈扫除,功已安

蝶恋花 舟雨

明代 顾璘

画舫轻摇风外橹。带雨声微,乍似新莺语。午梦遥随江燕去。

醒来尚绕青枫浦。

羁游枉却流年度。故国桃花,落尽长松坞。载酒何人来扣户。

残红踏遍亭前土。

拟古十一首 其五

明代 顾璘

高楼在何所,乃在骊山隈。复道通天行,华旗揭轩阶。

赵女理长瑟,朱弦一何哀。流响入青云,飞鸟尽低回。

顾瞻邯郸道,白露沾蒿莱。昔日繁华处,但闻狼与豺。

安得响响羽,衔尔栖丛台。

远招十五叠 其三

明代 顾璘

歌三叠兮思旧恩,明公遇我如弟昆。三年驱鸡走下邑,手挈驽劣还君门。

风尘折腰半失坠,如我在枳何宜存。誓填沟壑无死所,地轴倒陷摧昆崙,仰天痛绝声长吞。

承朱臣策张汝益顾世安自松江送菊至东省谢以短诗二首 其一

明代 顾璘

离披五色散秋容,三泖风流得坐逢。好语繁霜知爱惜,寒天留尔伴青松。

登清凉寺后西塞山亭

明代 顾璘

晚上高亭对落晖,万山寒翠湿秋衣。
江流一道杯中泻,云树千门鸟外微。
古寺频来僧尽老,重阳欲近蟹争肥。
霜枫恶作萧条色,故弄残红绕客飞。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60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