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顾瑛
夏潮平没白鸥沙,舶䑲风生起浪花。为向船头置美酒,恰如天上汎浮槎。
银盘雪落千丝鲙,玉手冰分五色瓜。明日山中看疏雨,共将诗句寄丹霞。
舟中与陈敬初联句
行春桥下看山回,翠幕红帘面面开。一夜水风吹不断,蜻蜓飞入画船来。
金粟影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
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
云梯万丈手可攀,居然梦落清虚府。庭中捣药玉兔愁,树下乘鸾素娥舞。
琼楼玉殿千娉婷,中有瘿仙淡眉宇。问我西湖旧风月,何似东华软尘土。
寒光倒落影娥池,的皪明珠承翠羽。但见山河影动摇,独有清辉照今古。
觉来作诗思茫然,金粟霏霏下如雨。
乙未和孟天炜都司见寄五首 其五
闻道君王自早参,每虚前席问江南。何人医手如秦缓,有客能棋似李憨。
谢静远惠纸
蜀郡金花新著样,剡溪玉板旧齐名。荷君寄我黟川雪,犹带涟漪泻月声。
泊阊门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七
近臣谐谑似枚皋,侍宴承恩得锦袍。扇赐方空描蛱蝶,局看双陆赌樱桃。
翰林醉进《清平调》,光禄新呈玉色醪。密奏君王好将息,昨朝马上打围劳。
发阊门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八
虢国来朝不动尘,障泥一色绣麒麟。朱衣小队高呵道,粉笔新图遍写真。
宝雀玉蝉簪翠髻,银鹅金凤踏文茵。一从羯鼓催春后,不信司花别有神。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二
五家第宅近天家,侍女都封系臂纱。池上桃开销恨树,閤中香进助情花。
风回辇道鸾铃远,日射龙颜雉扇斜。韩虢并骑官厩马,醉搀丞相踏堤沙。
题赵子昂画楚江春晓
东方旭日出曈昽,照见巴江曲似弓。莫遣猿声到巫峡,山头犹有楚王宫。
虎丘十咏 其七 塔影
塔倚高标立,楼深一窍虚。海风吹幻影,颠倒落方诸。
次韵观帖之什
水如燕尾出湖分,合入长溪直到门。韦杜桑麻元两曲,朱陈鸡犬却通村。
换羊卖马囊中帖,刳瘿悬匏竹里樽。昨日烦君来阅赏,扁舟短缆系篱根。
玉山草堂晚酌以高秋爽气相鲜新分韵得鲜字
玉山草堂秋七月,露梢风叶正翛然。出林新月清辉发,当竹幽花夜色鲜。
羽客时来苍水佩,山僧频寄白云泉。文章录事休轻别,正好深樽满眼传。
以冰衡玉壶悬清秋分韵得壶字
郑玄于鹄本清好,况有名僧似仲殊。濠上鱼肥应受钓,厨中酒熟座教酤。
雨花落座成金粟,秋露凝寒贮玉壶。更向飞楼赌棋槊,香囊留得未全输。
金华王子、充夜饮芝云台上以丹桂五枝芳分韵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十
五王马上打毬归,赢得宫花献贵妃。乐起閤门边奏少,祸因台寺谏书稀。
侍儿随幸皆颁紫,骰子蒙恩亦赐绯。娣妹相从习歌舞,何人能制柘黄衣。
次韵刘季章治中邀夏仲信郎中游永安湖
湖上筵开张水戏,卷幔凉风吹短蒲。大鱼听乐浪头出,小艇卖花庚内无。
丙鼎庚庚识饕餮,甲煎斑斑炙鹧鸪。酒酣赋诗动海色,茧纸楷书能寄吾。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 其四
红绿油牌去复来,长身碧眼更䪹腮。口传催办军需事,一日能无一百回。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 其二
冉冉长蛇汉水东,嘘成黑雾满虚空。腥风怪雨重阴底,化作黄虬不是龙。
顾瑛
(1310—1369)元昆山人,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107篇诗文
次韵(二首)
和马孟昭韵
虎丘十咏 其一 千顷云
响屧廊
以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平声字分韵得如字
听雪斋以夜色飞花合春声度竹深分韵得声字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四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 其一
尧文文学过访赋别兼简鹤斋薛真人
晚泊新安有怀九成
泊垂虹桥口占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十一
赵仲穆临李伯时凤头骢
和缪叔正韵
芝云堂以风林纤月落分韵得纤字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得洞庭湖
乙未和孟天炜都司见寄五首 其二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一
和柑字韵
九月七日复游寒泉登南峰有怀龙门云台(二首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
游天平题文正公祠
拜石坛诗
夜宿三塔次陈元朗韵
和韵二首 其二
寄郑明德
玉鸾谣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六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十二
赵子期尚书于省幕创轩曰小瀛洲题诗要余与明德同赋
补之竹卷
寄杨铁崖
泊垂虹桥口占二首 其二
乙未和孟天炜都司见寄五首 其四
花游曲同张贞居游石湖和杨廉夫韵
乙未和孟天炜都司见寄五首 其三
次韵永嘉曹新民玉山席上作
春草池绿波亭以银汉无声转玉盘分韵得声字
次韵癸卯除夕
可诗斋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平声字分韵得方字
次龙门琦公见寄韵(二首)
秋华亭以天上秋期近分韵得秋字
乙未和孟天炜都司见寄五首 其一
分题送周仕宣南台典吏 分得芙容堂
柳塘春口占四首 其三
赵仲穆画看云图
钓月轩分题
纪事一首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五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