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董太仆归省华亭

送董太仆归省华亭

明代 郭谏臣

十年抗节戍蛮荒,仗剑归来鬓未苍。赤胆朝天时共瞩,锦衣归昼里生光。

秋高淮海鸿飞远,月满华亭鹤唳长。知向故园晨省处,好将莱綵慰高堂。

诗人郭谏臣的古诗

柏乡遇铨司旧吏时为县尉赋此

明代 郭谏臣

客途逢故吏,知我旧铨郎。作尉同梅福,之官在柏乡。

严城勤斥候,传舍盛供张。更向虞君问,云何去庙堂。

早发南行口占

明代 郭谏臣

泽国春寒花事迟,行人临发又愆期。今朝放棹梁溪去,处处东风飐酒旗。

舟中晓起

明代 郭谏臣

两岸桃花夹水流,一樽时醉木兰舟。多情最是三春梦,夜夜遥从故国游。

春晚省中书感简许司封同年

明代 郭谏臣

东风扑面动微和,春服初成试越罗。城背暖消残雪尽,林梢晴带夕阳多。

眼前物态看来变,镜里光阴老去何。肯谢荣名似君少,扁舟湖上傲烟波。

英气歌

明代 郭谏臣

男儿挺生天地间,英雄激烈如邱山。养育成就在磨砺,间关百折胡厚颜。

巾帼之遗不足耻,绿林之辈不足死。会须一忍在万全,方是英雄好男子。

君不见应侯昔为魏相客,青蝇白璧遭谗贼。拉胁折齿佯死馀,使车猥载来秦国。

立谈勇略万乘倾,相权赫赫诸侯惊。仇人亡命终授首,故人聊惜绨袍情。

又不见王孙昔日未遇时,淮阴年少争相欺。俛首俯伏出胯下,一市嗤笑无能为。

谁知事汉擒楚猴,油幢虎帐临淮流。百辱仍将中尉报,一饭岂惜千金酬。

丈夫落落心千古,悻悻小辈何足数。乃知能屈始能伸,古来如此非独我。

春日山房有客过访因留宿别

明代 郭谏臣

芳林日出翠烟消,无限春心寄柳条。红雨池塘游蝶醉,绿阴庭院月莺娇。

半窗残月论文夜,一枕微醺中酒朝。感尔相过又相别,青青酒旆映河桥。

琴川夜归

明代 郭谏臣

百里琴川路,扁舟载月归。扬帆凌皓景,把酒弄清辉。

山敛孤云尽,河悬列宿稀。更阑人醉后,露下湿荷衣。

池亭望雨不至

明代 郭谏臣

江乡千里旱,处处桔槔声。树底蝉鸣晚,檐牙鹊噪晴。

疾风吹雨散,落日照川明。陇上农家子,难禁怅望情。

静海道中晚眺

明代 郭谏臣

向晚沧洲道,舟行落照边。残霞寒映水,衰柳暮连天。

风静布帆捲,潮平锦缆牵。客途可乘兴,沽酒用青钱。

三月三十日登虎邱

明代 郭谏臣

携酒登山阁,危阑日欲斜。汲泉临石涧,试茗到僧家。

无意闻啼鸟,伤心问落花。来朝春已去,空自惜年华。

蠡溪秋夜

明代 郭谏臣

一池秋水浸芙蓉,荒藓如裀草径封。平楚雨收烟惨淡,长空云翳月朦胧。

欲逃尘网同孤鹤,閒向邱樊愧伏龙。寂寞山窗灯火夜,樽前啸咏任疏慵。

送马大参同年北上

明代 郭谏臣

一片征帆带夕晖,官桥烟柳暮依依。别时红蓼迷江渚,到日黄花满帝畿。

命下喜生毛义檄,梦回惊睹老莱衣。知君才力犹强健,肯向明时暂息机。

送兰溪金明府赴召北上

明代 郭谏臣

送君驰驿去,江上雨初晴。一鹤同琴往,双凫拂棹行。

掖垣新视草,花县旧知名。闻说朝阳凤,偏从盛世鸣。

春日与客同过张幼于湖上别业

明代 郭谏臣

春风湖上驻蓝舆,言访蓬蒿仲蔚居。高阁过云浮栋宇,匡床飞雨进琴书。

呼童频进松陵酿,对客时烹笠泽鱼。缱绻从君还竟日,倦游谁惜病相如。

武城怀古

明代 郭谏臣

昔贤曾试宰,兹地尚弦歌。俗带遗风古,城临流水多。

琴堂虚夜月,祠屋长春萝。未暇荐蘋藻,其如仰止何。

由万安山行回赣途中杂咏三首 其一

明代 郭谏臣

南向虔中去,缘江细路斜。虫丝悬古树,鸟迹印晴沙。

山背云移石,林根露泫花。眼前秋色好,幽兴在烟霞。

送王司业同年北上三绝 其三

明代 郭谏臣

雨过江城白苧秋,行看仙客赴瀛洲。平津延纳君侯事,不似相如已倦游。

冬夜与诸友同集冯郡伯园亭分得栖字

明代 郭谏臣

名园冠盖集,坐久忽鸡栖。明月当空满,晴云去树低。

窗间银烛剪,松下绿樽携。到处清辉绕,归途醉不迷。

冬日舟过蠡西

明代 郭谏臣

仲冬风日好,天气更宜人。雾散林初霁,霞明水欲春。

帆移青雀远,村狎白鸥驯。故旧时相迓,樽前意味真。

临清晚眺

明代 郭谏臣

地据京南胜,州临济北雄。河山齐鲁旧,风俗古今同。

烟柳连天碧,霜枫夹岸红。到来维短棹,沽酒夕阳中。

郭谏臣

郭谏臣

郭谏臣(1524—1580)字子忠,好方泉,更号鲲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八年,年五十七岁。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袁州司李。严世蕃贪得无厌,谏臣持正不阿。历为吏部主事,屡有陈谏,词意正直。累官江西布政司参政,罢归。后起郧阳巡抚,未上卒。谏臣著有《郭鲲溟集》四卷,《四库总目》称其诗婉约闲雅 。► 40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