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郭谏臣
晚过内邱县,东风轻拂衣。云旌去缥缈,烟景渐霏微。
故里花将发,他乡客未归。兼程日南往,中夜梦魂飞。
城中夜归
日落归心促,天高朔气凝。月明寒渡水,烟白夜船灯。
疏懒真堪弃,脂韦素未能。拙哉萧狷叟,垂老乞为僧。
孟冬日南苑即事
穷日牵尘鞅,因耽别业幽。园林开绿野,台榭俯清流。
落叶飞还舞,閒云去复留。地偏心境寂,无语倚南楼。
途中有怀灵殿寺梅花三绝 其三
二月江乡已落梅,飞花散作白云堆。且
悟石轩待月归舟漫成
悟石轩中竟日留,坐闻仙籁引箜篌。苍烟晴带诸天暮,丹桂香含一壑秋。
醉喜微风生短袂,归看明月浸虚舟。每逢佳景偏多兴,狼藉杯盘夜未收。
赠别李侍御谪庐州
汉世风裁说李膺,看花曾伴曲江行。一朝误落城狐计,千古应传骢马名。
淮海秋添迁客思,庐江水似使君清。休因去国违初志,天子垂衣本圣明。
后苑牡丹盛开与诸公同赏分韵得杯字
名花娇艳雨中开,把酒临轩待客来。绣幕香浮青玉案,雕阑光映紫霞杯。
残春去夏无多日,老景看花得几回。且向樽前共欢赏,莫教零乱委苍苔。
晓发徐州
晓发彭城驿,舟迎水拍堤。天连淮树远,帆拂楚云低。
雁向平沙起,鸡从夹岸啼。江乡行渐远,雅思欲幽栖。
赠张幼于访旧
幽栖常傍白云眠,乘兴时登访戴船。旧约喜从千里去,新诗应拟万人传。
沧江水接天俱远,采石秋高月正圆。知向故人欢会处,桂花香落酒樽前。
省中秋晚即事
斜日薄西山,幽斋梦初醒。窗虚隙照明,室静炉烟冷。
老圃带秋容,疏林淹暮景。省中出每迟,松落空阶影。
虔城秋暑
地与炎荒接,秋高暑尚烦。纳凉开北牖,看竹敞前轩。
幽砌蜗潜出,深林鸟自言。江乡鲈正美,何日返家园。
秋日登滕王阁
高阁崔巍入太清,閒来登眺不胜情。开帘山向樽前落,俯槛云疑衣上生。
夕照霞飞红欲敛,秋江水涨绿初平。乾坤纳纳堪容我,愧缚悠悠世上名。
登上方寺
路入楞伽寺,明湖映远峰。两崖松桧合,一径薜萝封。
亭逼青霄近,林藏绿荫浓。开樽共吟眺,烟树暮重重。
暮春日蠡东对客遣兴
抱病江乡过客稀,春深白日掩柴扉。樽前爱坐山当户,醉后何妨酒满衣。
飞絮池塘鱼竞出,落花庭院燕初归。来朝不浅登临兴,著屐穿云入翠微。
早发青浦
五夜溪塘风雨声,水村鸡唱渐天明。数杯浊酒醉初醒,一枕黄粱梦未成。
篷底捲帘看日出,沙边解缆趁潮平。扬帆远向云间去,极目烟江无限情。
送王司业同年北上三绝 其一
江上西风动客旌,故人相对眼俱青。一杯赠别休辞醉,世路于今畏独醒。
夜宿会亭公馆
古驿当周道,环居多树林。一番春雨后,千里使星临。
苔晕侵阶长,花香入院深。灯前看绿绮,何处觅知音。
赠郑广文擢任国博
薇垣分镇岭云边,词客相逢有郑虔。捧檄前登新绛帐,谈经不改晏青毡。
章汀岁晏风霜苦,魏阙春来雨露偏。自昔入朝多见嫉,莫将诗向万人传。
上巳前一日与客同集虎邱山楼
山楼携客饮,春色正堪怜。叠嶂浮云外,明湖落槛前。
松门斜映日,花径暗流泉。欲扫千人石,欣然一醉眠。
月夜东归
雀舫乘潮发,摇摇日暮归。入春新酿熟,渐老故人稀。
临水心如洗,看云思欲飞。停舟天渐暝,月色映荷衣。
解官归过旧宅漫述
宦游湖海忽抽簪,回首家山岁月侵。旧识亲朋多即世,新栽松竹渐成林。
春寒花气沾衣薄,雨霁山光入座深。寂寞柴门寒食后,閒来负却一生心。
郭谏臣
郭谏臣(1524—1580)字子忠,好方泉,更号鲲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八年,年五十七岁。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袁州司李。严世蕃贪得无厌,谏臣持正不阿。历为吏部主事,屡有陈谏,词意正直。累官江西布政司参政,罢归。后起郧阳巡抚,未上卒。谏臣著有《郭鲲溟集》四卷,《四库总目》称其诗婉约闲雅 。► 405篇诗文
舟中晨起
夜宿山家
春日约方司训同看梅花
赠陈雨泉方伯
吴江道中二首 其二
雨后南园晓望
舟中晚眺
新夏登虎邱山阁
春日访方司训二首 其一
自赣抵万安舟中遣兴
穆宗登遐书感
秋日与蒋使君同游黄公涧
八月十六日与客同游西湖
天街月夜
挽朱秀才良玉
晓渡漕湖
立春日江上写怀
午过皂口驿
夜宿崇明寺旧寓
山斋睡起
丹阳与家兄弟舟中叙话
送马宪副同年之楚
中秋晚过虎邱
寒夜独坐二首 其二
送徐明府赴海阳二首 其一
竹梧轩晨起
春日携榼同顾陆二文学往北寺野望
夜归娄门
自仪真舟行大江
春城送张幼于游钱塘兼寄张水部德夫
南园口占二绝 其一
山行过仙槎寺
吴江访李中丞晚归二首 其二
都门与王比部马宪副申内翰三同年叙别二首 其二
漳江门与王孙既白叙别
琴川夜归
家弟归自秣陵携酒同登虎邱
秋晚南园二绝 其一
春日访方司训二首 其二
固镇道中
送王司业同年北上三绝 其二
送钱秀才兄弟应试
德州夜坐达旦
赠方司训子静次许太仆韵
蠡塘舟中晚眺
送杨大参同年赴粤西二首 其二
王庄驿遇同年刘宪副
暮秋与徐兵宪郭参戎同登望江楼二首 其一
秋日寄高大参省丈
蠡东前园即事二首 其一
晨起得起官报
舣舟灵殿寺与客同探梅花
晚春归蠡西旧宅
赣城秋晚
月夜渡湖过虎山桥
蠡东书馆寒夜有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