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郭谏臣
兰舟维细柳,与客共攀跻。山静花争发,林深鸟乱啼。
群芳含宿雨,双屐怯春泥。杯酒论心久,危阑日己西。
暮秋与徐兵宪郭参戎同登望江楼二首 其一
层楼高驾大江濆,与客衔杯醉夕曛。地控荆瓯山四绕,台临章贡水中分。
旌旗霞映红成绮,金鼓风飘响入云。回首更怜秋色晚,满城黄菊送清芬。
东楼小坐
高楼瞰玄圃,杯酒坐移时。烟景翳林杪,春光上柳枝。
窗虚云满栋,冰泮水平池。夙有清狂兴,临风一解颐。
无锡城下夜泊
沙洲维画舸,独坐向黄昏。月委溪流涌,风随麦浪翻。
乌栖城下柳,犬吠水边村。心事凭谁语,惟须酒一樽。
瑞州公馆月夜有怀
柳梢新月照孤城,花气薰人入夜清。遥想闺中春寂寞,有人对月漫含情。
秋日与蒋使君同游黄公涧
登高行憩树,扫石坐听泉。林谷含秋色,村墟起暮烟。
亭依青嶂曲,酒送白云边。饮罢天将暝,归舟醉欲眠。
武城怀古
昔贤曾试宰,兹地尚弦歌。俗带遗风古,城临流水多。
琴堂虚夜月,祠屋长春萝。未暇荐蘋藻,其如仰止何。
晓发奣子浦
策马微行白下过,欢迎无奈故人何。玉堂学士风流剧,兰省仙郎逸兴多。
千炬高悬明月夜,一樽同醉白云阿。别来几度思君处,閒对澄江发浩歌。
赠郑广文擢任国博
薇垣分镇岭云边,词客相逢有郑虔。捧檄前登新绛帐,谈经不改晏青毡。
章汀岁晏风霜苦,魏阙春来雨露偏。自昔入朝多见嫉,莫将诗向万人传。
安仁道中漫述
雨后春风拂面和,江涵晴日弄微波。一帆烟景侵衣薄,两岸山光添棹多。
行箧怕添新薏苡,故园仍长旧藤萝。十年宦海真成梦,好把宫袍换芰荷。
峡江舟中晚坐二首 其一
晚凉时唤酒,雨黑似催诗。澄水映肌骨,微风洒鬓丝。
高吟莲叶舫,频进桂花卮。醉向篷窗立,斜敧白接䍦。
上巳前一日与客同集虎邱山楼
山楼携客饮,春色正堪怜。叠嶂浮云外,明湖落槛前。
松门斜映日,花径暗流泉。欲扫千人石,欣然一醉眠。
送蒋祠部出守高凉
南宫初出守,万里驾星轺。报国丹心在,辞亲白发饶。
高凉日渐迩,炎海瘴应消。握手难为别,知君懒折腰。
晚过王宴岭
山行逾数里,一岭界天高。叠嶂全封藓,丛林半是蒿。
云归迷鸟道,风起沸松涛。向晚回孤棹,行厨进浊醪。
舟中喜晴
夜向篷窗听雨眠,朝来时喜乍晴天。风生野店青帘飏,露浥沙堤氲缆牵。
花气氤氲蒸晓日,柳丝婹袅弄轻烟。乡关自恨归来晚,狼藉春光在客边。
后苑牡丹盛开与诸公同赏分韵得杯字
名花娇艳雨中开,把酒临轩待客来。绣幕香浮青玉案,雕阑光映紫霞杯。
残春去夏无多日,老景看花得几回。且向樽前共欢赏,莫教零乱委苍苔。
秋夜独处怀内
天远凤楼空,风清鸳帐冷。不寝起凭栏,月落孤松影。
月下复抵娄城灯下独酌
长啸篷窗兴颇浓,灯前独酌自从容。寒潮向晚回青海,皓月通宵挂玉峰。
风度疏林声淅淅,烟笼衰柳影重重。夜深鼓角城边起,醉梦虚疑长乐钟。
登虞山望湖亭
湖霁浮银镜,山围列翠屏。层台临拂水,曲涧似兰亭。
莺语岩花媚,龙归洞草腥。危阑群胜集,独坐酒初醒。
端阳后一日同省中诸丈游陈戚畹别墅
自怜诗骨懒朝参,乞假登临喜盍簪。绿树团阴多映水,青山入晓半浮岚。
坐中冠盖人争羡,物外烟霞性所耽。对景浑忘身是客,依稀风物似江南。
漳江门与王孙既白叙别
漳江门外柳条青,别酒淋漓愧独醒。千里风波淹宦海,一帆烟雨暗邮亭。
匡庐西望天将暝,笠泽东归鬓欲星。知向王孙分袂后,清
郭谏臣
郭谏臣(1524—1580)字子忠,好方泉,更号鲲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八年,年五十七岁。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袁州司李。严世蕃贪得无厌,谏臣持正不阿。历为吏部主事,屡有陈谏,词意正直。累官江西布政司参政,罢归。后起郧阳巡抚,未上卒。谏臣著有《郭鲲溟集》四卷,《四库总目》称其诗婉约闲雅 。► 405篇诗文
春暮过蠡塘别业
夏日园居独坐
送杨大参同年赴粤西二首 其二
吴江道中二首 其二
吴江访李中丞晚归二首 其一
归舟晚眺
江上晓行即事
新夏日访钱文学兄弟
夏日过城南别业
重阳日约徐宪副同登通天岩
春日郊居县尹陈公过访
夜宿山家
清明日江上遇雨
送马宪副同年之楚
回过滁阳重别太仆三省丈
晨起得起官报
赠陈雨泉方伯
金陵下第东归
送王司业同年北上三绝 其三
送近冈吴太守入觐二绝 其一
天街步月口占
秋日方司训过访二首 其二
游桂岭
送近冈吴太守入觐二绝 其二
春日游石湖因登张幼于浮黛楼
舟中望惠山
春日山房有客过访因留宿别
夏日舟次平望与诸故旧叙别
峡江舟中遣兴
与铨省诸公观漱玉泉流觞酣饮
临淮北渡
寒食后一日途中口占
胥江送陈明府入觐兼寄申王韩三内翰二首 其二
家弟归自秣陵携酒同登虎邱
塘湾舟中夜雨
送钱秀才兄弟应试
晚春归蠡西旧宅
晚发华亭
晚过弋阳
赠张幼于访旧
山房晚坐
自仪真舟行大江
晓渡漕湖
冬日与客游西山
再寄方司训
和顾东白囧卿归田倡和集原韵
池亭望雨不至
早行渡江
病起小斋即事
晨起遣兴
由万安山行回赣途中杂咏三首 其二
晓行入山
上巳日过大柳驿
园亭雨后即事
秋日寄高大参省丈
秋晚虎邱山楼小坐
登报国寺毗卢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