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书南关壁

书南关壁

明代 韩邦奇

四壁青山列画围,一川流水逐骖騑。莺啼花落春将去,日暮天遥时倦飞。

家远还时看雁字,途穷应恐负牛衣。驱驰万里如飘絮,回首茫茫觉已非。

诗人韩邦奇的古诗

褫亭道中 其一

明代 韩邦奇

云际千岩落照,荒村几树轻烟。暗水声闻涧底,流莺啼傍花前。

平阳四首 时予以吏部谪判平阳 其四

明代 韩邦奇

清晓寒霜候早朝,小童羸马禁天遥。平阳判府催徵出,棨戟重罗过豫桥。

檗谷 王侍郎图

明代 韩邦奇

王子自闽来,揪愀颜色枯。须臾陨双泪,语我檗谷图。

旻天覆下土,林鸦亦哺雏。我独失其怙,怀抱泣呱呱。

哀此北堂人,青春抚遗孤。中道复弃捐,旻天降虐肤。

晨鸡入省视,茕茕鲜盘壶。今也稍丰裕,肥甘逮妻孥。

敝庐多寒暑,簟裀无褐蒲。冠裳锡双诰,安得奉桑榆。

旻天覆下土,不闻予号呼。桐棺薄如墨,土浅且坟垆。

兹能读丧礼,空有龙虎区。朝露零春华,秋霜寒如铺。

牲醴亦嘉旨,安得奉庖厨。旻天覆下土,胡戾独予诛。

空山柏如金,其味苦如荼。茫茫风木恨,直与乾坤俱。

闻之重感伤,为君歌且都。努力树名德,毋愧曾闵徒。

介休三首 其二 潞公宅

明代 韩邦奇

潞公勋业古今腾,自昔人情有爱憎。千载故庐人敬仰,不闻更说锦笼灯。

狱中集古十六首 东岩同扉 其二

明代 韩邦奇

徘徊虎穴上,性命由他人。漂梗无安地,涂泥任此身。

浮生看物变,薄宦走风尘。烱烱一心在,天高难重陈。

徐世绩

明代 韩邦奇

宗室杀欲尽,污秽蒸宸扆。太宗托孤心,是谁乱唐纪。

智哉浴血儿,火烧不能死。火烧儿不死,于以见天理。

卢秋官辞京部之南部为亲也

明代 韩邦奇

帝里青春好,千家桃李开。君翻辞玉阙,谁不爱金台。

望切秋云迥,心惊暮日催。即今承彩服,朝夕奉霞杯。

再会邃谷观潮阁二首 其一

明代 韩邦奇

万山落木望萧萧,久客殊乡倍寂寥。对景益增离思苦,望云空有梦魂遥。

蒹葭淩乱江风白,岛屿微茫海气消。尊酒明朝与君别,相思何处独闻箫。

送唐中丞抚蜀

明代 韩邦奇

圣主忧三蜀,中丞宪府开。西南全胜地,经济出群才。

节钺辞枫陛,风霜动柏台。鹭车应早发,闻有御中催。

诗寄端溪一首

明代 韩邦奇

端溪天下士,高卧在林泉。四海苍生望,千年道学传。

圣皇今侧席,君子好弹冠。王佐明时彦,风流陋谢安。

送钱银台自考部之南都

明代 韩邦奇

考功天部客,长啸出春明。祖席开燕阁,繁花发帝城。

晚风催去舫,新月照行旌。圣主思弘化,应还召贾生。

狱中 徐东岩御史 其三

明代 韩邦奇

窗外萧萧叶,阶前唧唧蛩。夜深人寂寞,天迥月朣胧。

愚直逢明世,狂言渎圣聪。拘幽皆自致,敢谓小臣忠。

绵搭絮 边城春到迟

明代 韩邦奇

昏昏漠日下荒台。望遥天、极目凄凄,春尽边山花未开。

对寒杯。百感兴怀。家乡万里,白发还催。何处是渭水,秦城雪满,红崖雁不来。

水仙子 秋思

明代 韩邦奇

月娟娟,空上海棠枝。风瑟瑟,催残杨柳丝。

露零零,易落梧桐泪,倚西楼,天雁归。隔天涯,万里相思。

休说到,梦中是假,暂欢娱,还胜醒时。夜迢迢,梦也还稀。

同戈怀古

明代 韩邦奇

英俊同戈地,隋唐百战秋。晋阳戎马歇,瓜步锦帆收。

风野平沙合,霜林落叶稠。更怜金水碧,咽咽下徐沟。

具庆受敕 继母也

明代 韩邦奇

东署多劳绩,褒封感圣明。锦云宫墨淡,宝篆玉香清。

雨露椿萱秀,恩波泉壤荣。高堂春酒绿,悲喜可胜情。

闻舍弟至

明代 韩邦奇

去年送汝下杭州,吴水燕山万里愁。青草忽惊灵运梦,白河即报李膺舟。

艰危蓬役经年别,飘泊萍踪此世浮。已办新醅期共醉,征骖急策莫淹留。

狱成坐狱诽谤

明代 韩邦奇

狱吏传招下,文罗亦大深。青蝇闻点璧,黄口果销金。

欲效燕人哭,应悲楚泽吟。神灵存九庙,堪献小臣心。

西江月 春思

明代 韩邦奇

残雪已消往事,东风又报春愁。珠帘不捲玉香钩。

庭院迟迟清昼。

细雨繁花上院,轻烟碧草汀洲。一声啼鸟水东流。

春在小桥杨柳。

踏莎行 刘道长生子

明代 韩邦奇

麟凤呈祥,熊罴梦协。明珠掌上圆如月。万家灯火庆长年,初辰明日元宵节。

阀阅高门,箕裘世业。天公固永仁人泽。冯京原是玉皇童,释伽亲抱来银阙。

韩邦奇

韩邦奇

韩邦奇(1479--1556)明代官员。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正德三年进士,官吏部员外郎,以疏谕时政,谪平阳通判。稍迁浙江按察佥事,宦官强征富阳茶、鱼,他作歌哀之,遂被诬奏怨谤,逮系夺官。嘉靖初起山西参议,再乞休去。自后屡起屡罢终,以南京兵部尚书致仕。嘉靖三十四年,因关中大地震,死于非命。韩邦奇文理兼备,精通音律,著述甚富。所撰《志乐》,尤为世所称。► 18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