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怀岭南

怀岭南

明代 释函可

双泪纷纷洒大荒,弟兄叔侄转难忘。不知岭海风波后,若个犹存若个亡。

诗人释函可的古诗

怀苗鍊师

明代 释函可

一度关门便是仙,才经两月已千年。鹤飞纵有归来日,只恐人民未必然。

还山忆旧十首 其一

明代 释函可

言笑不可觅,暗风吹庭隅。开门见萝月,恍惚照髭须。

访华表

明代 释函可

人民城郭尽皆非,鹤去千年更不归。惟有只今辽海上,一年一度雁飞飞。

一叶吟

明代 释函可

众叶落地死,一叶枝上留。虽自保朝夕,其奈无朋俦。

天日远不照,霜雪临其头。大枝且摧折,尔叶能无忧。

月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可

月来静后多,况已刈禾黍。一望西尽头,茫茫不知处。

谭家庵

明代 释函可

何处山门八字开,城西咫尺白云堆。但逢楖栗横担者,定是谭家庵里来。

题我存新斋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可

车马喧填户不开,身虽欲槁恨难灰。空斋最苦钟声近,夜夜还家半路回。

心公移寓木公舍得子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可

旧宫深锁土墙低,书卷荒凉俎豆泥。见说北郊夫子在,三迁直向雪边栖。

送大来先生葬六首 其六

明代 释函可

斩却坟前松,远山青历历。毋令后世人,系马长太息。

千山寄诸子五首 其四

明代 释函可

千峰残雪挂松杉,月下孤僧经一函。何必浮山归便好,病躯今已委寒岩。

槿言

明代 释函可

槿之言,若曰尔松太不情。孤直千年苦,何似一朝荣,松闻寂无声。

便使为薪灶下死,不愿开花世上荣。

过北里读徂东集

明代 释函可

余家五岭本炎方,孤身远窜三韩地。四月五月不知春,六月坚冰结河底。

今年天气稍冲和,秋尽雪飞到山寺。出门仰天天欲沉,只杖栖栖过北里。

北里先生拥毳吟,诗成煮雪讶予至。未曾展读泪先倾,拭泪同歌悲风起。

医巫闾高碧嵯峨,千叠万叠岚光积。大壑一声白昼昏,黑云崩腾吼苍兕。

须臾云净松杉青,野泉泠泠石磊磊。东海洋洋大国风,茫然万顷中无砥。

海气怒叱蜃气枯,狂涛倒飞星月沸。三坌流驶鸭江平,寒鹰不鸣蛟龙寐。

有时亟欲掷头颅,蠹鱼悔食神仙字。有时稼穑自谋生,三尺穹庐团妇子。

有时噀酒骂虚空,雷霆迅走黎丘惴。有时谈笑和且平,欢狎牛蛇群白豕。

倏喜倏怒岂有常,欲杀欲活亦非意。有时夜半步空阶,一叩青冥尺有咫。

沉魄千年呼尽来,死者可生生者死。旧帝宵啼五国荒,闺媛暮哭长城址。

华表山前鹤唳孤,青冢犹闻月下欷。琵琶凄切胡笳悲,未免有情谁遣此。

不知是血复是魂,化作吴刀切心髓。心髓如铁刀如冰,片片飞入阴山里。

阴山惨惨泉冥冥,神农虞夏今已矣。因思太古音尚希,噩噩浑浑难可冀。

尼山栖栖自卫归,苦乐忧伤各有旨。约略删馀三百篇,发愤曾闻司马氏。

何人继者屈子骚,汨罗万古流瀰瀰。可怜秦火恨不灰,汉室苏卿唐子美。

苏卿啮雪声韵凄,子美三迁足诗史。五代波颓宋代儒,眉山山下出苏轼。

苏轼流离儋惠间,珠崖鹤岭供指使。更有文山第一人,浩浩乾坤留正气。

从此荒芜将百秋,国初高杨追正始。天下承平四海清,人人含宫家嚼徵。

琳琅金玉庙堂音,王李登坛执牛耳。文长巨斧劈华山,中郎拍板逢场戏。

景陵一出洗烦浇,顿令搦管趋平易。风雅茫茫失所宗,不得不推北地李。

李公豪雄步少陵,匪特形似亦神似。先生才凌北地高,先生遇非少陵比。

阿弟捐躯阿兄流,西山之歌续二士。不数秦关二百强,不羡蜀江千丈绮。

从来厄极文乃工,所以论文先论世。丰干饶舌罪如山,滔滔谁易今皆是。

三百年来事莫知,天教斯道存东鄙。不然今古亦荒凉,大雪纷纷吾与尔。

海岸送人歌

明代 释函可

水荡荡兮归路长,圣人出兮波不扬。我送子兮蛟龙肠,安得从子归兮天苍苍。

题去雁送寒还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可

数载同樊系,秋来尔欲飞。只疑天路阔,烟雨尚霏微。

明代 释函可

重裘仍旧怯衣单,行道何曾泣路难。自是病夫禁不得,不关冰雪迫人寒。

咏花六首 其一

明代 释函可

一接春光即便休,莫于花底更淹留。从他烂漫从他落,只恐风来觌面收。

礼雪庵祖师塔

明代 释函可

孤留石塔镇千山,想见当年冰雪颜。身后能来天子诏,更无一语落人间。

与藏主夜谈三首 其一

明代 释函可

道穷易感恩,况有一片意。谈深忘夜寒,皎月从中起。

心期正未涯,人世薄于纸。

心公以桂花糖寄山中

明代 释函可

十载桂林消息断,何缘花气满烟岚。春来定借维摩榻,金粟如来许共参。

别千山

明代 释函可

片云相伴出山扉,拄杖挑将破衲衣。为语洞猿长守护,石床茶灶待僧归。

释函可

释函可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75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