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夕同林元培曾元鲁集李伯襄宅次伯襄韵

秋夕同林元培曾元鲁集李伯襄宅次伯襄韵

明代 韩日缵

一尊聊共蓟门秋,秋色凭陵倚槛收。凉月祇应留客醉,清砧何事捣乡愁。

漫怜宋玉空裁赋,谁似相如故倦游。当席朱弦君独奏,惭予巴唱若为酬。

诗人韩日缵的古诗

秋日喜吴光卿孝廉至招同李伯襄太史曾元鲁比部黎有道山人小集 其 ...

明代 韩日缵

木叶萧萧下,庭阶事事幽。自公多暇日,久客不禁秋。

寂寞元吾分,过从得旧游。披襟谈夙昔,竟夕为淹留。

宋惟四招同胡虞卿陈治甫曾文卿暨家仲游禺峡新辟诸胜因酌清音楼

明代 韩日缵

拂云扫石入巑岏,一径高低万壑盘。胜地逢君欣再辟,芳樽今夕别为欢。

山如惜别青相向,瀑似留人溅不寒。同调清游兹最惬,他时梦到也难拚。

孝兼兄水亭夜酌四首用马时良扇头韵 其四

明代 韩日缵

林木居然异,琴尊复此游。月华临近沼,天翠隔前丘。

胜会凭诗畅,良宵拚醉酬。新荷才贴水,蔟蔟复悠悠。

闻李伯襄登罗浮绝顶怅不能从兼示佳章率尔奉答

明代 韩日缵

羡君直上飞云端,万仞跻攀兴未阑。总为青山留丽藻,故将彩笔竞巑岏。

寻仙有路扪萝易,济胜无缘缩地难。可奈怀君千里梦,苍茫山色梦中看。

寄嵩少兄

明代 韩日缵

去年秋日别,伤秋别意盈。白日每易徂,秋风复凄清。

兄归卧苫庐,我留愧承明。承明亦何为,载笔靡所营。

陆沈类东方,渴病似长卿。苫庐泪欲枯,哀悴由中情。

双鹤鸣左侧,紫芝茁前楹。感此增郁纡,缅怀涕交缨。

所欣姜伯淮,同被共遗荣。

寄内 其三

明代 韩日缵

童沐新恩赐翟褕,香车仍滞碧山隅。皈依净土良为得,跋涉皇途竟未俱。

愿遍大千思作佛,年过五十始称姑。客怀望切含饴信,直待将雏集帝梧。

樊孟泰学宪客死黄梅余过之悽然去感

明代 韩日缵

西泠掩涕读遗编,此日经过更惘然。未到三湘先赋鵩,虚占八桂去衔鳣。

曹溪人去传衣地,鲁国经成绝笔年。凄断江天云漠漠,招魂拟续楚骚篇。

黄家楼寄宿田家 其二

明代 韩日缵

村烟藏复嶂,绕屋是新畬。寥落才三户,敦庞自一家。

罍空从妇乞,客至向邻誇。爆竹欢儿女,犹能竞岁华。

余出山之次日江上遇韩孟郁陈治甫李烟客朱惟四曾文卿来游罗浮投诗 ...

明代 韩日缵

朱明洞口卧蒿莱,几载迟君破绿苔。万里祇今随檄去,千岩恰值探奇来。

我将捧日乘龙会,尔自飞云驾鹤回。南北临岐深惜别,留欢江上且衔杯。

辞先墓 其二

明代 韩日缵

天言郑重赐菟裘,天使檠来贲一丘。遂揭黄垆如皦日,偏将湛露洒新楸。

遗簪下诏恩逾重,宿草缠悲泪未收。去住两岐均系念,捐糜高厚总难酬。

余与李伯襄宫允俱有桐封之役伯襄自上党竣事还相遇汝南喜而有赋 ...

明代 韩日缵

别后时相讯,联镳幸此辰。羁怀俱异地,偶聚得同人。

雪砌分题遍,寒宵贳酒频。王程余未尽,羡尔自繇身。

冬日杂咏 其六

明代 韩日缵

呜珂枫禁切,视草玉阶青。冷署从萧散,玄心豁杳冥。

琴樽因雪胜,齿颊为诗馨。休沐长无事,双扉镇日扃。

为冯源明先生寿其太夫人 其一

明代 韩日缵

有鸟来翩翩,一雄复一雌。超栖邈区宇,游戏集芳池。

胡然中道乖,羽翼忽参差。雄飞去不返,雌鸣一何悲。

薄命讵足惜,稚子当谁依。何时凌风翔,跳踯青桐枝。

寄题林六长吸江楼

明代 韩日缵

浮家非水似舟居,凭槛澄江澹碧虚。时有远帆来几席,分明隔浦色樵渔。

窗中山色能深浅,波底云光亦卷舒。有客到门閒剥啄,多应跨鹤与骑鱼。

冬日杂咏 其十

明代 韩日缵

游子他乡梦,孤灯对短檠。乞身曾上疏,噬指已频惊。

冉冉浮沈外,悠悠去住情。主恩犹未报,不是厌承明。

德安道中大雪 其二

明代 韩日缵

霏霏寒絮色,平野入空冥。鸟道皆成素,虬松独露青。

溪边迷鹭影,云际失峰形。借问庐山道,褰帷且暂停。

元夕泊马当

明代 韩日缵

寂寞春宵更可怜,云汀雪舫转悠然。几家灯火明村市,何处笙歌隔暮烟。

皓魄怯寒犹隐映,江光乘霁复相鲜。马当山下骊龙窟,今夜应须抱月眠。

黄州山行见竹

明代 韩日缵

颇惬山行意,仍馀看竹情。峰盘之字径,樱有此君名。

色带晴岚翠,声兼石濑清。经过莫问主,懒性厌逢迎。

寄梁石楼明府

明代 韩日缵

为问石楼老,楼居近若何。社开双梵古,歌出五噫多。

世路怜浮梗,生涯羡碧萝。秋来篱菊好,相忆滞鸣珂。

竹所

明代 韩日缵

栽竹渐成丛,怒生不可禦。抽梢过荔墙,迸笋侵花屿。

秉节耐严寒,成阴消溽暑。若逢王子猷,径造此君所。

韩日缵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32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