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释函是
头目髓脑君甘舍,山河日月泪难乾。可怜石上三生话,回首归宗梦里看。
秋兴八首 其二
羽檄星驰万里津,清秋白昼蔽行尘。五都无市三川旧,七萃何人六郡新。
衰柳不知承白露,寒花恰似倚青春。世间岂有西王母,周穆当年认未真。
十三元
腊穷人不到柴门,花落花开总莫论。雪色自严香自远,更无形影待王孙。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四
睹史多上人,大庵没罗心。未断铦刀舌,善来莲花身。
三年不相报,六月下阶庭。相好不可言,妙音谁与闻。
一人乃多形,一心乃多因。多形人岂幻,多因心自真。
先后俱不到,春风吹蚤林。万木一时茂,天上亦成阴。
与诸子赏牡丹用尘异韵
山寺何来富贵花,汝曹应是厌繁华。无端乘驿从京邸,误杀含香醉晚霞。
天外落红春日早,人间绣被夕阳斜。上方更有琉璃国,试数峰头第几家。
六麻
破衲蒙头老岁华,寒深时亦动长嗟。古来甲子朝门外,亦有幽兰哀日斜。
示黎体大居士
儒门澹薄难收拾,还归释氏达人论。爱君入路超闻见,大道无门却有门。
新春偕澹长老游玉帘泉
门内风烟许共寻,病馀春色与年深。云山有意难登陟,泉壑无心台昼阴。
半日楼台增胜槩,千秋人事只如今。飞霞喷玉终何极,老大相将且放吟。
海云岁暮
老病空惊岁月深,白云终古恋高岑。近人渐失溪山意,薄海犹存贫贱心。
戎马百年成往事,川原此夕惜寒襟。香炉猿鹤劳相待,空谷谁怜隔岁音。
牙痛诸子入候时正大雪命西轩围炉分赋
世逢多难厌馀生,买断青山尚畏名。老病日思先佛训,寒温时感后昆情。
新归共说关梁涩,旧住惟言菽水清。炉火初红风味别,现前佳句雪中成。
复生松四首 其二
八十年前事莫论,轻烟重见吐灵根。磊磊满腹谁堪委,历尽冰霜到石门。
台阁滩怀时尽
旅病方思汝,衷怀未可论。所施惭所报,知己重酬恩。
滩浅石流疾,秋高霜鬓繁。到山黄叶尽,寒夜感谁存。
五微
堆压横桥山径微,寒林霁色一僧归。閒杀五陵贵公子,醉骑白马去如飞。
四季雁四首 其二
黄云如雾旧生涯,回首南洲道路赊。饮啄已为忘客苦,飞鸣不觉夕阳斜。
初春避客归龙三首 其三
一个閒身处处家,错将云影作梅花。数声山色回春梦,坐对松窗爱晚霞。
秋蝉四首 其二
历尽孤危动蔡琴,华冠几岁遂投林。悲鸣竟日终何语,静抱长松只此心。
万里秋声风切切,一枝寒色月森森。最怜客泪伤南北,都在离怀湿曙襟。
十蒸
高处凭空折未能,连云带月影崚嶒。谁当错比仙人萼,李白亲传自老僧。
题画雁四首 其一 春
濛濛烟雨醉春光,桃李花开归计忙。芦苇岂分南北岸,旧时遗泽未应忘。
题拄杖二首 其二
我凭汝力,汝得我立。汝我兮同心,不可转兮匪石。
绝夷险以进止兮,遵先贤之遗轶。行终古而勿替兮,挈斯人以跻乎峻极。
哭开先山鸣禅师
双髻真风在及门,十年铃铎报师恩。十山我遂失良友,先席谁堪托后昆。
林白鸟哀深院寂,香残云暗几僧存。洪波自古撼冥壑,入水长人岂易论。
樟树舟中
舜老于今始觉衰,傋尝艰险欲何为。穿林渡水三千里,扯缆帮篙十二时。
急雨翻江纸被湿,飓风动地布帆欹。一杯清茗还吾乐,身后身前且莫思。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送澹归住丹霞二首 其二
题拄杖二首 其一
寄澹归二首 其一
示庞若云居士二首 其二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十一
谢君章郡丞入山
莫厌贫十二首 其一
玉泉呈雁字诗
古诗十九首 其二
长啸
正月二十一日
赠妙峰
古诗十九首 其十七
庄子
形影神诗三首 其一 形赠影
米顾二使者入山二首 其一
黄鸟歌
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 其二
秋夜与诸衲坐月
固穷吟三首 其二
秋杪偶成
悼崔石师四首 其三
秋蝉四首
偶得辛丑八月上华首台作不觉潸然复用原韵成诗聊写怀抱时庚申七月 ...
辛卯夏日大雨戏示诸衲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六
咏史十二首 其十二
秋蝉四首 其四
杂诗七首 其四
与尘异论及姜山慨然有作
话月堂纪梦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三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十
十灰
悼离言
长至书怀
庚申初春得尘异去冬书
可以终隐二章章十句
示李幻生
因峰顶侍者偶忆往事走笔寄晦林禅师二首 其二
雪木毬禅人凡与语或自有所陈辄见动色为解嘲戏示
退院诗十四首
寿陈伯恭三首 其一
寄旋庵解虎并社中诸子
癸巳七月二十二日口占
并头兰寄和阿字澹归二首 其一
一东
挽真佛
四季雁四首 其一
秋灯二首 其一
栖贤口占
伦宪明文学入山赋赠
示破尘
十五咸
樵山闻乱
尘异献菊
长歌行二首 其二
寒食二首 其一
种竹二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