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林黄门聪奉命代祀南海便道归省和同寅王公度韵四首 其一

送林黄门聪奉命代祀南海便道归省和同寅王公度韵四首 其一

明代 韩雍

朝阳鸣凤瑞皇家,四海苍生览德赊。多少回天好封奏,人传曾梦笔生花。

诗人韩雍的古诗

送杨宪副宜之广东

明代 韩雍

持节南巡久擅名,拜官重去副群情。五羊城下新恩至,驷马车前故吏迎。

青草瘴消风渐转,黄梅雨歇日初明。台端见我同寅旧,为道相思远寄声。

同年会诗分韵得呦字

明代 韩雍

忆昔甫弱冠,鹿鸣歌呦呦。遂能从群仙,直上琼林游。

琼林探名花,少年我其尤。同披宫锦袍,共泛黄金瓯。

一时吐壮气,浩浩横九州。岂徒践董贾,实欲肩伊周。

朅来十五载,各有官守忧。友情胶漆深,宦迹参商侔。

荣落虽或殊,大闲鲜遗羞。贤科称得人,吾榜居最优。

迩闻黄门第,开筵集斯流。尚齿不尚官,款曲偏绸缪。

尊罍叠献酢,珠玉纷赓酬。我惭镇南邦,末席趋无由。

忽得春卿书,分韵为我留。旦准昔同列,推荐行阴谋。

王聂始同曹,败覆终相雠。彼皆古同年,智愚难匹俦。

作诗附终篇,相期鉴前修。明秋我入觐,后会知能不。

寄陈宗盛 其二

明代 韩雍

海天西畔是乡关,苦忆相知未得还。莫道缄书空远寄,感君高义重于山。

洪都四景 其三 东湖夜月

明代 韩雍

湖水漫漫烟雾生,人间万籁寂无声。独留一片秋空月,照见波心彻底清。

刘佥宪廷美小洞庭十景 其八 岁寒窝

明代 韩雍

万卉尽凋落,桧柏犹苍苍。爱兹岁寒操,结窝与徜徉。

直干并凌云,真心同耐霜。堪怜梁栋材,未得登庙堂。

次韵酬徐武功先生 其三

明代 韩雍

东吴南越斗牛分,夜夜遥瞻忆相君。万里何时遂初愿,君为龙去我为云。

暇日与倪学士罗郎中饮萧寺中和李白诗韵二首 其二

明代 韩雍

两镇旬宣荷圣君,却惭勋业老无闻。边烽烟火犹相接,宵旰忧勤未得分。

鲁酒几巡催落日,商歌一调遏行云。座中狂客休誇大,学士才华自不群。

次韵酬大司马王公度四首 其三

明代 韩雍

仕路相知难得,笑他白头如新。青眼始终垂顾,如公能有几人。

陈太常西湖别墅燕集

明代 韩雍

郭外茅堂近水涯,仙翁置酒会朋侪。四时花木春长在,一片湖山秋更佳。

总羡太丘多乐事,漫言文正有忧怀。饮酣不觉归来晚,满眼西风望泰阶。

解嘲寄林同寅

明代 韩雍

欲将直道辅明时,谁信公行反作私。薄行任从群小谤,素心应有鬼神知。

宦途岁月空衰老,乡国风光苦梦思。何日酬恩便归去,天伦堂上聚金卮。

题尘清亭 其二

明代 韩雍

一尘不到草亭深,雅称秋台铁石心。星聚衣冠占太史,风流觞咏继山阴。

柑分低树和烟摘,酒出行厨带月斟。宾主淹留归路晚,满天风露夜沈沈。

次韵再答罗宪副六首 其六

明代 韩雍

登郊访友趁公馀,两袖东风信所如。却恐行车怯泥泞,长须先致一缄书。

赵总戎以校猎所得野兽见惠口占二绝奉谢 其二

明代 韩雍

射虎弓开百兽惊,踉跄就缚送中营。元戎持此征蛮去,巢穴行看指日平。

湖口望孟诚李都宪不至

明代 韩雍

同榜同官意气同,几年宦迹隔西东。江头久望无消息,欲叩苍苍乞便风。

谢郭汝政送金柑

明代 韩雍

霜后黄金万颗圆,感君移置我堂前。惊乌远弹明秋日,照水繁星丽夜天。

充祭正堪供祖庙,调羹尤可献宫筵。岁寒尚有层层叶,留与苏耽治未痊。

送李咸章贤良奉使还京 其一

明代 韩雍

相门有客清如玉,圣世徵贤喜得人。岭海一麾宣宠命,乡园五彩慰慈亲。

星河夜静仙槎稳,江月秋高素练新。去去青春莫虚负,丈夫功业在经纶。

挽乐佥宪父受封宪幕

明代 韩雍

高洁无心钓万钟,烟霞深处寄行踪。义方成效门初表,家学能传诰已封。

霜重墨池凋碧草,云昏笔冢翳苍松。穹碑树德当周道,多少行人为改容。

雨阻游期答余同寅韵

明代 韩雍

花正纷纷草正菲,登山久约谢元晖。无情最是连朝雨,阻我东风倒载归。

挽刘司寇广衡

明代 韩雍

高步云霄近上台,司刑司宪展多才。调元未副苍生望,观化何堪白发催。

双履无声趋晓禁,五花有迹在秋台。东风执绋都门道,目断天南不尽哀。

送张方伯廷玺荣满

明代 韩雍

琼林宴会识英雄,宦辙循行见事功。江右声华陈仲举,岭南风望召康公。

趋朝定儗承新宠,报国须当竭至忠。独我忧时无可效,海天万里思无穷。

韩雍

韩雍

(1422—1478)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4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