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答夏季爵大理二首 其一

次韵答夏季爵大理二首 其一

明代 韩雍

南床叨接夏侯茵,待漏频年笑语亲。一别冬残又春半,蓟门烟树不堪人。

诗人韩雍的古诗

贞节堂为王宪使允题

明代 韩雍

白发孀居教子勤,子成名显拜重恩。宝函新赐双龙诰,金扁高题驷马门。

晚岁孤松耐霜雪,中秋华月照乾坤。共姜孟母休专美,从此联芳衍后昆。

张司训乃尊松坡翁挽诗

明代 韩雍

我尝持使节,几到于越城。驻节访隐君,知有松坡名。

松坡不嗜进,雅重月旦评。道义施一乡,济利良匪轻。

一经授佳器,卓卓蜚英声。登科作师儒,能使斯道行。

乃知松坡德,流衍在后生。兹已作古人,闻之欲沾缨。

鄱湖水已落,弋溪鸟空鸣。欲养不可回,孝子难为情。

勖哉图显扬,终可慰九京。

次长沙赠王彦卿司马

明代 韩雍

脱冕归休怀抱开,十年林下避尘埃。非关盛世遗良弼,自是时人忌俊才。

绿野未容裴度老,苍生终望谢安来。昨宵舟次星沙上,已见祥光动上台。

裕轩为乡人徐文辉题

明代 韩雍

最爱高轩境界幽,轩中人物异常流。丰标秀倚灵岩晓,雅量宏吞震泽秋。

万顷烟霞吟不尽,四时风月醉还留。何当拂袖归山去,过此陪君日唱酬。

送陈梅轩先生

明代 韩雍

豸锦乌纱不老仙,閒来西浙览山川。风神绝似难兄美,庆泽钟于令子贤。

对酒未听天竺雨,孤帆又挂剡溪船。明朝愁向桐乡别,回首三吴月满天。

朱挥使昆仲南园八咏 其五 梧桐井

明代 韩雍

寒甃荫佳木,报秋孤叶低。殷勤为培植,将有鸣凤栖。

挽佥都御史左周器

明代 韩雍

为民为国一生心,晚进中台感激深。明主有恩方倚重,怜君无命忽销沉。

斗山光价流中外,墓道铭章耀古今。我有深情招不起,禾川南望引长吟。

晚香亭为葑关华元器题

明代 韩雍

满篱秋色过重阳,曾上幽亭看晚香。不用诗人更题品,玉堂学士有文章。

正月十九日寄弋阳李少卿三首 其二

明代 韩雍

功成不被利名牵,人慕高风迈谪仙。松径昼开教鹤舞,桑林春老看蚕眠。

一生勋业三朝录,千古文章四海传。愧我同心不同迹,弋山东望思悠然。

两使云中为秦行人民悦题

明代 韩雍

芳年登第列清班,每诵皇华不少閒。藩府再衔纶綍至,平城重送旆旌还。

谩嗟出塞劳王事,便喜趋朝觐圣颜。我亦怀归归未得,临风谁忍唱阳关。

赵总戎以校猎所得野兽见惠口占二绝奉谢 其二

明代 韩雍

射虎弓开百兽惊,踉跄就缚送中营。元戎持此征蛮去,巢穴行看指日平。

分少陵诗句寿渔乐先生七十 其四 十字

明代 韩雍

桑榆景弥好,福祉自天锡。偕老复寿康,安居享禄食。

练川乔木家,屈指百无十。新秋时雨霁,华堂荐绅集。

金樽注流霞,饮如长鲸吸。酒阑月初上,光芒照南极。

送户部祁主事致和奉使便道还东莞省母复还京师

明代 韩雍

人曹郎佐非常士,十载声华海内钦。奉使久持清白操,宁亲今遂孝思心。

天涯万里同孤棹,客里何年再盍簪。康济时艰丈夫事,莫教虚负早为霖。

题控粤亭 其一

明代 韩雍

高亭徙倚望西东,两镇平分一水通。诸将雄兵分节制,百蛮残孽任牢笼。

阳回阴谷穷厓内,人在光天化日中。翘首何堪倍惆怅,思乡怀国此心同。

暇日与倪学士罗郎中饮萧寺中和李白诗韵二首 其二

明代 韩雍

两镇旬宣荷圣君,却惭勋业老无闻。边烽烟火犹相接,宵旰忧勤未得分。

鲁酒几巡催落日,商歌一调遏行云。座中狂客休誇大,学士才华自不群。

云谷八咏为乡人袁仲玉题 其六 雪霁看山

明代 韩雍

千峰万壑六花晴,着屐扶筇尽日行。应似古人能放达,独将宇宙作佳城。

双节堂为御史朱铉题

明代 韩雍

同挥清泪落重泉,荀采中情晚不迁。湘水未沉因有子,首阳终饿为无天。

雁鸿叫雨离群远,松柏凌霜出类坚。节义从来关世教,愿将女范续新编。

征途

明代 韩雍

征途扰扰思悠悠,三十年来不自由。恶水险山终日见,扬帆策马几时休。

何须当道回青眼,甘儗匡时变黑头。闻道天骄犹未靖,谁能谈笑觅封侯。

次韵酬徐武功先生 其三

明代 韩雍

东吴南越斗牛分,夜夜遥瞻忆相君。万里何时遂初愿,君为龙去我为云。

题鹦鹉鸲鹆各一幅寄张致和 其一

明代 韩雍

灵鸟能言避网罗,山林深处占高柯。雕盘纵有黄金粒,不肯飞来奈尔何。

韩雍

韩雍

(1422—1478)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4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