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代 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译文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凄凉之情。有多少当年梨园的曲调在里面,一声声,令我这白发老人实在难以回想往事所添的忧愁。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乱世之间,杏花也无处可逃,只有独自依傍着荒野默默开放,没有人欣赏和怜惜。只有御沟中的水声,知道人心中的忧伤。

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
池头:犹池边。
管弦:指管弦乐。
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
华发:花白头发。
御沟:皇宫水沟。

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赏析

  这首小词可谓字字哀婉,句句凄切,爱国情思通贯全篇。汴京原是宋朝故都,特别是上源驿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举行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奠定宋朝基业的发祥地。可是经过“靖康之变”,这儿竟成了金人的天下。如今韩元吉来到这宋朝的故都,宋朝的发祥之地,江山依旧,人物全非,怎能不凄然饮泣?
  词的上片运用了一个情境与它相似的历史事件,抒写此时此际的痛苦。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他们皆欷?#91;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于地,西向大恸。诗人王维在被囚禁中听到这一消息,暗地里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宫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中描写了战后深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哀苦心境。韩元吉此词,在措词与构思上,无疑是受到这首诗的影响。但它所写的矛盾更加尖锐,感情更加沉痛。
  因为作者是直接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对心灵的震动更甚。“凝碧池”虽是以古喻今,属于虚指,而着一“旧”字,则有深沉的含义。偏偏就在这宋朝旧时“虏使迎饯之所”,听到宋朝旧时的教坊音乐,“汉使作客胡作主”,整个历史来了一个颠倒。这对于一个忠于宋朝的使者来说,该是多么强烈的刺激!上源驿的一草一木,教坊乐中的一字一腔,无不震撼着他的心灵,于是词人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这是一个从声音到外貌的转化,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包藏着无比深沉的隐痛。因为这音乐能触发人的悲愁,而悲愁又易催人衰老,所以说“总不堪华发”。词人以形象精炼的言语,道出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心理活动,手法是极其高明的。
  词的下片,构思尤为巧妙。开头两句,既点时间,亦写环境,并用杏花以自拟“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以虚带实,兴寄遥深,其中隐有深刻的含义。所谓写实,是指杏花在二月间开花,而汴京赐宴恰在其时。金人的万春节在其中都燕山(今北京市)举行庆典,韩元吉此行的目的地为燕山;其到汴京时间,当如前引陆游诗所云在二月中间。杏花无法避开料峭的寒风,终于在战后荒凉的土地上开放了;词人也象杏花一样,虽欲避开敌对的金人,但因身负使命,不得不参与宴会,不得不聆听令人兴感生悲的教坊音乐。词人以杏花自喻,形象美丽而高洁;以野烟象征战后荒凉景象,亦极富于意境。而“无处避春愁”五字,则是“词眼”所在。有此五字,则使杏花人格化,使杏花与词人产生形象上的联系。此之谓美学上的移情。“野烟”二字,虽从王维诗中来:“杏花”的意念,也可能受到王维诗中的“秋槐”句的启迪,但词人把它紧密地联系实境,加以发展与熔铸,已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品。
  结尾二句仍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北宋汴京御沟里水,本是长年流淌的。可是经过战争的破坏,早已阻塞干涸了。再也听不到潺潺流淌的声音。这在寻常人看来可能没什么感觉,可是对韩元吉这位宋朝的使臣来说,却引起他无穷的感怆,他胸中怀有黍离之悲,故国之思,想要发泄出来,却碍于当时的处境。满腔泪水,让它咽入腹中。但这种感情又不得不抒发,于是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这样的描写是非常准确而又深刻的。人们读到这里,不禁在感情上也会引起共鸣。

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席间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

诗人韩元吉的古诗

季元衡寄示三池戏藁

宋代 韩元吉

文彩风流冠一时,三池聊作凤凰池。
新诗到处传桐叶,丽唱他年满竹枝。
归梦故应怀古括,清谈还喜对峨眉。
玉堂待草山东诏,解缆春江莫放迟。

对梅

宋代 韩元吉

吏事纷俗语,新诗因难成。
朝来见梅花,诗兴还自生。
江头十日雨,云色开小晴。
高山带微雪,北客眼为明。
应怜此花开,与雪犹争衡。
天公翦六出,未敌枝上英。
萧然北窗下,冰壶看斜横。
坐想南山中,晚风千树清。
平生一尊酒,肯为桃李倾。
幽香莫零落,送我扁舟行。

点绛唇·木落霜浓

宋代 韩元吉

木落霜浓,探春只道梅花醉。嫩红相倚。灼灼新妆腻。莫问仙源,且问花前事。休辞醉。想君园□。总是生春地。

用梁士衡韵还邓器先道中诗卷

宋代 韩元吉

梦绕江南云水乡,麻姑坛下月如霜。
风光景色一千里,都在君家古锦囊。

薄幸·送安伯弟

宋代 韩元吉

译文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醿香暖,持怀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元夔以诗留别用韵示之

宋代 韩元吉

渊明绕屋树扶疏,大似蓬蒿仲蔚居。
老矣强营三径菊,閒来未厌五车书。
诗成叹我同招隐,赋就须君敌子虚。
努力青云家世事,他年簪笔侍严除。

七夕亚之置酒再用前韵

宋代 韩元吉

乌鹊无声夜向阑,空庭插竹巧谁看。
长生殿里金钗暖,百子池边五缕寒。
梦破清风吹雨脚,醉余新月上林端。
閒来不辨论时节,賸喜秋花共夕餐。

菩萨蛮(腊梅)

宋代 韩元吉

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妆。恰恰缕金裳。浓熏百和香。
分明篱菊艳。却作妆梅面。无处奈君何。一枝春更多。

喜吕令防归

宋代 韩元吉

閒居玩编简,萧然罕朋俦。
古士信可佳,欲语不见酬。
岂如平生交,臭味能相投。
别久得会面,笑谈解人忧。
况君复比邻,共此一壑幽。
招邀接步武,文字资讨求。
昨朝喜君来,快若沈疴瘳。
开口四五笑,亹亹谈未休。
鸡鸣任风雨畴能记穷愁。因知名教地,
至乐真天游。新凉动梧竹,
柴门掩清秋。三径无杂华,
茙葵散金瓯。年丰鱼蟹熟,
樽酒亦易谋。相过勿厌数,
此外俱悠悠。

送泽赴新涂尉

宋代 韩元吉

少年薄宦几东西,送汝临岐意尚迷。
作尉未嗟官职小,致身当与古人齐。
短篷载雪看梅蕊,古驿冲风信马足。
尔父渐衰吾已老,寄书时一到南溪。

次韵金元鼎新年七十

宋代 韩元吉

论文倾满座,嗜酒见天真。
旧惬李君驭,今怀王翰邻。
欢情知老大,诗话僧清新。
莫作悬车念,滔滔且问津。

次韵张子仪仓司展翠亭

宋代 韩元吉

官事常忙心自閒,故应拄笏为西山。
举头但觉来风月,著足何妨成阓闤。
振廪功成聊共醉,追锋诏下合俱还。
须知苍翠看不尽,输我岩居画掩关。

题潘叔玠家达观亭

宋代 韩元吉

车尘蔽重城,俯首但闤阓。
谁知达观亭,自与空阓对。
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
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
平生九垓期,洗耳听天籁。
一为簿领缚,局促无可奈。
每凭君家栏,旷若解铃釱。
跻攀得遐瞩,顿觉天宇大。
颇惭北山移,欲赋楚台快。
泰然发天光,閒目了无碍。

留别傅安道

宋代 韩元吉

华发相看四十年,饱谙世事欲忘言。
一春离别当寒食,再岁追随作上元。
湖外溪山明小槛,雨余花柳暗西园。
极知老大交朋少,相与论文更一樽。

谢陈秀才送诗

宋代 韩元吉

偶因借得官书读,小札于君一向疏。
忽寄江湖诗百纸,梅花担上雪晴初。

方务德元夕不张灯留饮赏梅务观索赋古风

宋代 韩元吉

昨日风雨今日晴,绿水桥南春水生。
使君元夕罢高宴,亭午邀客花间行。
危亭直上花几许,水仙夹径梅纵横。
不须沈水薰画戟,帘幕自有香风清。
门前纷纷乌鹄上。隐几坐爱寒江明。
忆昨淮南戎马动,岂谓景物还新正。
遗民归公十万口,鼙鼓日日严刀兵。
眼看指麾尽摩抚。闾里愁叹成欢声。
酬功端合侍玉辇,安得坐啸江干城。
景龙灯火公尚记,耆旧出语儿童惊。
我来两月滥宾客,况有别驾能诗名。
相从一笑说万事,重费美酒勤杯觥。
东风摇荡入烟柳,歌管错杂催离情。
诏书徵拜那可后,为公前马遥相迎。

夜雪 其一

宋代 韩元吉

炉火深红蜡炬明,打窗风雪正纵横。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

点绛唇(十月桃花)

宋代 韩元吉

木落霜浓,探春只道梅花未。嫩红相倚。灼灼新妆腻。
莫问仙源,且问花前事。休辞醉。想君园□总是生春地。

送谅弟丞邵阳

宋代 韩元吉

春水生南涧,吾衰久索居。
三年迁作别,数字且频书。
文史差无负,田园慨未余。
常存爱民意,门户有权舆。

雨中伯恭至湖上

宋代 韩元吉

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整偶共携。
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远迷。
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
官事得閒须洗眼,蓬壶只在帝城西。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7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