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渡泾渭

渡泾渭

明代 何景明

北回乱泾渭,东眺极澄瀛。落日两荡潏,遥天双带萦。

波流互明灭,岸折屡崩惊。隔树望回合,分涛扬浊清。

堰渠饶上壤,形势迥西京。漕挽通秦甸,津梁跨汉城。

湮沉九州会,雄壮入川名。空挹入河志,复含浮海情。

风沙满世路,云浪渺江程。鹊去星鸿远,鲸翻雾岛轻。

片帆傥可借,万里自兹行。

诗人何景明的古诗

赠梁宗烈二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飘风顷刻至,征云万里游。与子非风云,欲遘良无由。

川涂限山海,音问邈中州。升高望广域,极眺沧溟流。

浮烟隐榛树,白日蔽岑丘。飞鸿不我顾,逝鹄不我留。

宁无轻舟志,浩渺安可求。桂树茂炎隩,芝草翻灵洲。

独处慕朋侣,攀赠谁为酬。倘荷衷眷言,慰此平生忧。

吾郡古要害地也闲居兴怀追咏古迹作诗八首 其三

明代 何景明

南山西岭自天来,翠壁丹崖映日开。不见当时卧龙者,只今惟有钓鱼台。

苦寒行三首 其三

明代 何景明

天风日夕厉,海水不扬波。飞雪被千里,层冰白峨峨。

嗟汝穷阎人,无衣当奈何。锦裘长安儿,白马鸣玉珂。

象弧插彫韔,射兽西山阿。

赠望之四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良时不克俱,悠悠子行迈。行迈之何方,乃在万里外。

汎舟涉江湘,道远阻湍濑。我心思桂林,倚立增叹嘅。

河清岂无期,奈此日月逝。所愿芳未歇,及兹采荃蕙。

月潭寺二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绿萝阴下到蒲团,茗叶松花进晚餐。近水云霞晴亦雨,傍岩楼阁昼常寒。

旅怀寥落逢秋半,僧话淹留坐夜阑。惆怅尘踪又南去,朝来钟磬隔烟峦。

杏林曲

明代 何景明

君不见萧御医,何年种杏成杏林,霞蒸日烂开芳甸。

门庭垂实虎昼守,飞花九陌人人羡。菊泉橘井俱仙灵,岂如万树春风散。

今皇御医皆不贱,麒麟绯袍常引见。奉诏时翻本草经,承恩数锡仙桃宴。

君今一身官未尊,白头抱艺趋金门。轻财重义世罕比,起死回生不自论。

林中有草金光映,服食可以延寿命。萧君萧君进此药,令我皇帝万岁无疾病。

封君许太史公寿章

明代 何景明

仙人亲捧紫瑶编,凤鸟双盘赤锦笺。天上封章传翰苑,山中寿酒属春筵。

星辰影动台垣里,林壑光生海岳前。回问郎君碧霄路,石麟金马玉堂悬。

白纻歌七首 其三

明代 何景明

千金买笑,万金买歌,明珠白璧岂足多。长眉窈窕扬秀蛾,轻身起舞垂纤罗。

悲弦急管鸣相和,三星低户月沉波,银箭金壶奈夜何。

登勤甫楼

明代 何景明

天畔登楼冬日微,帝京临眺转依依。河冰海雪春声动,苑柳宫梅霄色归。

岂意云霄今下榻,秪缘乡土更沾衣。风尘此地愁回首,嵩洛他年愿不违。

吾郡古要害地也闲居兴怀追咏古迹作诗八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寂寂孤城申伯台,废园遗沼尽堪哀。繁华惟见东流去,歌舞空传此地来。

送陆舍人使吴下

明代 何景明

柳拂清江画鹢飞,节旄更喜便南归。回风树里吹官骑,返照河边台客衣。

北固楼台秋寺遍,长洲花草故宫非。登临莫怪多词赋,吴下才人是陆机。

赵生书屋

明代 何景明

城中无日不尘埃,骑马寻朋此地来。篱落过人惊鸟雀,庭阶留客扫莓苔。

不妨浊酒缪绸醉,况有秋花烂熳开。人世相逢元未易,高城钟漏莫频催。

谁谓河广行

明代 何景明

谁谓河广,浊不见泰山。盂水之清,可别媸与妍。清浊苟异,小大安足言。

君子知之,众人皆茫然。

袁惟武山水图

明代 何景明

源潭窈窕开层岛,叠岭撑空互倾倒。人家万树隔村原,细雨冥冥春更好。

清江柴扉映春草,樵歌渔唱归林早。帆色遥随返照回,岸沙却被垂杨扫。

袁侯此图爱藏护,画手莫识马与顾。挂壁盘纡见岩壑,开窗拂拭生云雾。

呜呼此图侯当珍重留壁间,万金莫买真江山。

葡萄二首 其一

明代 何景明

晴阑袅袅风须动,暑架垂垂露乳寒。却忆高楼清夏日,美人常对水晶盘。

弘道书院

明代 何景明

梁栋起层云,松筠散夕曛。九嵏瞻泰岱,清渭接河汾。

冠盖时时集,弦歌夜夜闻。登堂持节印,衰薄愧斯文。

寄赠王子衡四章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赏心眷景光,川汜渺徂征。窜身穷海上,卧痾天边城。

倾歌岛岸坼,蹙汨波楼惊。飘音承来讯,颇叙栖泊情。

白雪曲十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舞雪流中堂,挥袖拂不去。细看檐外花,半著庭中树。

游西峰示四子

明代 何景明

今我不乐游西峰,喜有四子来相从。日长古寺风景静,蜀葵始青榴始红。

彭生旧时同游者,每遇游山先跨马。徐生爱山欲留宿,朝见青山独开目。

自云邑城尽原野,颇恨无家傍林谷。陈阮二牛皆少年,陈生家亦近此山。

阮生志不在山水,骑马欲行乃复还。吁嗟汝辈各努力,此身会见生羽翼。

乘风高举或远游,安得久为山人留。他时倘愿骑黄鹄,随我江边伴白鸥。

何景明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5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