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唐代 许浑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折艳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

诗人许浑的古诗

题苏州虎丘寺僧院

唐代 许浑

暂引寒泉濯远尘,此生多是异乡人。荆溪夜雨花开疾,
吴苑秋风月满频。万里高低门外路,百年荣辱梦中身。
世间谁似西林客,一卧烟霞四十春。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

唐代 许浑

草堂近西郭,遥对敬亭开。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
高歌腻地肺,远赋忆天台。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
西岩有高兴,路僻几人知。松荫花开晚,山寒酒熟迟。
游从随野鹤,休息遇灵龟。长见邻翁说,容华似旧时。

与郑秀才叔侄会送杨秀才昆仲东归

唐代 许浑

书剑功迟白发新,异乡仍送故乡人。阮公留客仍林晚,
田氏到家荆树春。雪尽塞鸿南翥少,风来胡马北嘶频。
洞庭烟月如终老,谁是长杨谏猎臣。

酬钱汝州

唐代 许浑

白雪多随汉水流,谩劳旌旆晚悠悠。笙歌暗写终年恨,
台榭潜消尽日忧。鸟散落花人自醉,马嘶芳草客先愁。
怪来雅韵清无敌,三十六峰当庾楼。

夏日寄江上亲友

唐代 许浑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
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

送杜秀才归桂林

唐代 许浑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
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滕郎中

唐代 许浑

楚客停桡太守知,露凝丹叶自秋悲。蟹螯只恐相如渴,
鲈鲙应防曼倩饥。风卷曙云飘角远,雨昏寒浪挂帆迟。
离心更羡高斋夕,巫峡花深醉玉卮。

登尉佗楼

唐代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
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下第贻友人

唐代 许浑

身在关西家洞庭,夜寒歌苦烛荧荧。人心高下月中桂,
客思往来波上萍。马氏识君眉最白,阮公留我眼长青。
花前失意共寥落,莫遣东风吹酒醒。

南亭夜坐,贻开元禅定二道者

唐代 许浑

暮暮焚香何处宿,西岩一室映疏藤。光阴难驻迹如客,
寒映不惊心似僧。高树有风闻夜磬,远山无月见秋灯。
身闲境静日为乐,若问其馀非我能。

下第有怀亲友

唐代 许浑

万山晴雪九衢尘,何处风光寄梦频。花盛庾园携酒客,
草深颜巷读书人。征帆又过湘南月,旅馆还悲渭水春。
无限别情多病后,杜陵寥落在漳滨。

寄房千里博士

唐代 许浑

春风白马紫丝缰,正值蚕眠未采桑。五夜有心随暮雨,
百年无节待秋霜。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郎才去嫁刘郎。

韶州韶阳楼夜宴(一作题韶州驿楼)

唐代 许浑

待月西楼卷翠罗,玉杯瑶瑟近星河。帘前碧树穷秋密,
窗近青山薄暮多。鸲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让美人歌。
使君莫惜通宵饮,刀笔初从马伏波。

别刘秀才(一作留别裴秀才)

唐代 许浑

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孤帆夜别潇湘雨,
广客春期鄠杜花。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谢人赠鞭

唐代 许浑

蜀国名鞭见惠稀,驽骀从此长光辉。独根拥肿来云岫,
紫陌提携在绣衣。几度拂花香里过,也曾敲镫月中归。
莫言三尺长无用,百万军中要指挥。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唐代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题倪处士旧居

唐代 许浑

儒翁九十余,旧向此山居。生寄一壶酒,死留千卷书。
槛摧新竹少,池浅故莲疏。但有子孙在,带经还荷锄。

孤雁

唐代 许浑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

唐代 许浑

结束征东换黑貂,灞西风雨正潇潇。茂陵久病书千卷,
彭泽初归酒一瓢。帆背夕阳湓水阔,棹经沧海甑山遥。
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

题青山馆(谢公馆)

唐代 许浑

昔人诗酒地,芳草思王孙。白水半塘岸,青山横郭门。
悬岩碑已折,盘石井犹存。无处继行乐,野花空一尊。
许浑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399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