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洪亮吉
一雨园林足,泉声百道来。夕阳明螮蝀,高阁暗莓苔。
燕绕横塘楫,鱼窥曲水杯。古藤应识我,亲见五回开。
五色云
文章好,门阀好。天瑞五色云,人瑞郑仁表。君家一事笑煞人,歇后郑五为相臣。
自河南入关所经皆秦汉旧迹车中无事因仿香山新乐府体率成十章 其 ...
逼仄复逼仄,西经二崤山。山溜冲作道,巨石横为关。
关门前,黑如许,西飘秦风东晋雨。南陵北陵事迹陈,遑识夏后兼周文。
止忆晋五帅,秦三臣,为晋胜,为秦奔。晋人虽墨衰,秦人亦素服。
向师茫茫恸秦穆,老臣此时无泪哭。出山一里路渐平,巨石夹道愁纵横。
君不见,山凹不特炎暑酷,瞥有野鹰来攫肉。
夜行宿迁道中
荒原真厌马行迟,不定阴晴四月时。破涧怒雷分雨势,断厓高树表风枝。
无家已绝经年梦,有约先悬出世思。他日故巢相忆处,好寻芳草寄卷施。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四十三
雪深才出玉门关,三月君恩已赐环。嬴得番回道旁看,争传李白夜郎还。
长乐老
五代十数君,无一臻寿考。九朝历事只一人,死同宣圣年,生作长乐老。
践海水
北风吹海海欲立,海底潜蛟抱冰泣。马蹄踏海声隆隆,三日不拆玻璃宫。
玻璃平铺三百里,铁骑茫茫践之起。君不见一声筚篥海水开,海厎已执乖龙回。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三十二
老饕到此已无缘,且减常餐汲井泉。十日斋厨冷于寺,故应蔬味胜腥膻。
太平使院,分赋园中草木四首 其二 斑竹
春来爆竹声,灾及松与竹。宁知枝柯上,斑斑总成玉。
莫待春雷鸣,龙孙先徙族。
春月畋
咄尔蓑,嗟尔笠。曷不远昵,我马欲逸。咄尔骑,嗟尔王。
曷不傍皇,我田欲荒。一日荒,不得实。一日饥,不得活。
王将四征营三驱,驱斥老农胡为乎。还君壶觞不敢食,我田我田食我力。
下天山口大雪
危峰北去高无际,过岭风声水声异。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
太平使院,分赋园中草木四首 其四 池草
离离千百种,种种出池沼。深知造化心,无名尔偏好。
一与春风缘,还应作小草。
中兴相
中兴宰相谁最优?唐惟李文饶,汉则魏弱侯。
醉乡记
一家著述谁最长,撰成世说记醉乡。君不见,大儒纵自推文中,究不若,醉乡居士王无功。
扑此獠
还笏起,血渍袍,帘中乃云扑此獠。君不见,此獠扑杀罪亦当,仁师刘洎命合偿。
唐天子
夜郎自大竟如此,洛州刺史唐天子。
元夕词寄里中诸子 其二
路入杨园春正赊,风光多被女墙遮。一条芳草王孙巷,绿到桥南是董家。
思子台
南风狂,惠风闭,千岁髑髅齿牙利。承华门,诏谁作,黄门侍郎有潘岳。
许昌宫,逆谁预,黄门将军有孙虑。思子台,愁云结,许昌一声飞盖裂。
金墉城中贮金屑。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有田庐之思因作田家诗二十首寄意并 ...
朔风吹南山,黄叶满一屋。扫之向墙隅,然薪一冬足。
田畴虽不广,常满瓮头粟。闭户无所营,时还把书读。
金瓯缺
萧绎盲老公,侯景跛老子。中原龙战四十春,乾坤戾气归斯人。
斯人不来国不破,谁使金瓯向空堕。当杀不杀慕绍宗,当断不断吴老公。
跛奴之祸祸已酷,盲僧衅成还骨肉。
游醉翁亭
一成坯,再成英,一再曲折山以名。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溪行谷行水声复。
蓝舆背山始入山,水声已往何时还。未登醉翁亭,先翻醉翁操,山禽飞还水禽噪。
言寻醉翁石,更诵醉翁文。醉翁宾客不可见,山石欲雨溪生云。
咄哉文字亦有灵,能使此山此水无余情。我观翁时值梅喜且惊,犹复夭矫屈曲如龙形。
醉翁琴,琴喑喑,乃知醉翁待我成古今。我歌一篇翁赏心,滁山高绝滁水深。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阿母子
雁塔名
元夕看桃
长星见
太平使院,分赋园中草木四首 其一 古柏
少连笏
独鹤行寄黄景仁
中井乡歌为邹翁赋
黄山松歌和黄二
代书寄汪大端光八十韵
沐谦刺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九
特尚可
三斗葱
朝阳凤
自新塘至伍浦溪行杂诗 其一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三十五
九峰园感旧
雌雉卜
泰山道中 其四
宁馨儿
识英物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十
贾平章
鲜卑奴
马争栈
陛下误
初八日乘月行四十里至三个泉宿
自新塘至伍浦溪行杂诗 其三
苏门啸
自渒水入淮半日至颍口
耿先生
蓬生麻中行
丁零王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二
送崔二景俨南归读书并就婚
寒山石
矮子孝
中兴功
瘦影疏香图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 其一 留侯归汉图
景阳楼
投浊流
不晓天
读典坟
伊犁记事诗
无愁曲
徐大书受浴牛图
打六更
依样画
天策府
道士家看菊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二十二
纥干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