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盘洲杂韵上 腊梅

盘洲杂韵上 腊梅

宋代 洪适

篱菊初残后,疏香忽傲霜。一枝冲腊绽,紫瑰列金房。

诗人洪适的古诗

九曲有感

宋代 洪适

忽忽光阴转,骎骎华发添。迹陈三可叹,心赏四难兼。

满江红(和徐守三月十六日)

宋代 洪适

雨过春深,溪水涨、绿波溶溢。年年是、杨花吹絮,草茵凝碧。驹隙光阴身易老,槐安梦幻醒难觅。算六分、春色五分休,才留一。
雁鹜静,文书毕。尘处趣,壶中日。喜兰亭修禊,郊垌堪出。合璧连珠同啸咏,怒猊渴骥尤清逸。酒酣时、梁上暗尘飞,无痕迹。

用景卢诸公诗轴韵招监司太守

宋代 洪适

浅白轻红笑倚门,何须雪夜忆前村。韶光定入诗人句,胜事难逢俗子言。

风振绣衣须命驾,云随皂盖欲窥园。人生易老愁春老,问柳寻花故事存。

山中阻雨欲登华顶峰而不果

宋代 洪适

昔闻天台山,一万八千丈。层峰目华顶,魂梦几驰想。

朅来乘清秋,明发将独往。小雨巧作难,祥云约仍爽。

风磴渍苔藓,霜崖乱榛莽。峥嵘一何峻,梯空不可上。

便思捐竹舆,徐行倩藤杖。老僧挹而言,兹山韬万象。

举头天宇逼,寓目岩扉敞。重溟倒寒影,万壑振幽响。

峡迥啼猱猿,林高陨楂橡。仙袂挹浮丘,飘然顿尘网。

今兹风雨时,烟雾接穹壤。劲寒或薄人,跬步迷俯仰。

不如游石梁,重来事真赏。斯言既纚纚,诚哉非我诳。

俗驾为之回,芜音不堪榜。寄声山中灵,心期空鞅鞅。

寿秦太师 其五

宋代 洪适

十载操持将相权,亲提四海入陶甄。周公礼乐未坠地,伊尹勤劳传格天。

青海不传南下箭,黄河长渡北归船。济时毫发无遗力,数尽名臣孰与肩。

清平乐(次曾守韵)

宋代 洪适

风鬟飞乱。寒入秦筝雁。情似云阴浑未展。雨脚更飘银线。
横枝有意先开。玉尘欲伴金罍。何日舞裀歌扇,后堂重到惟梅郡有惟梅堂。

朱叔召遗文官花二绝句 其一

宋代 洪适

幻出荷衣点雪衣,更将龟紫换牙绯。人中巧宦谁知此,好向天街插翅飞。

盘洲杂韵上 鼓子

宋代 洪适

抽蔓类牵牛,含芳伍萱草。上上不知休,高柯厌缠绕。

次韵王伟文二首 其一

宋代 洪适

山城碌碌负鱼符,尺五家园好坦途。可惜光阴迷簿领,漫无惠露到樵苏。

鸡豚小社元相接,鸥鹭新盟不敢渝。莫话弹冠仍结绶,祇宜袯襫与夫须。

答景裴

宋代 洪适

春来剥啄少登门,涩雨悭风笑我村。桥上垂纶装好梦,花边倚杖竹前言。

长杨美竹虽当户,语燕流莺不到园。此会明年千里隔,诗筒犹有置邮存。

杂咏下 野绿堂

宋代 洪适

缘流排劲草,盈野鞠长芦。烟树高低见,如开平远图。

章通判挽诗二首 其二

宋代 洪适

富州春再见,风月款平分。翠竹曾留我,红梅独对君。

遣书成挂剑,挥涕屡沾巾。千里佳城闭,哀笳不得闻。

次韵景裴赞喜农扈之除

宋代 洪适

北固金焦顾眄中,裴回于此再踰冬。徒劳金谷供诸将,未有田园问老农。

且喜边亭罢欧脱,不须水战习蒙冲。九卿已愧班行忝,敢向明时叹不逢。

江州尘外亭

宋代 洪适

使君人物风尘表,亭下纤埃远白蘋。佳传缅怀方外友,漫郎端是社中人。

山光水色长排闼,鹄侣鸿俦已卜邻。莫语软红车马客,香炉峰下有遗民。

适两日小疾谒告闻知府郎中丈有东湖之游而不果陪遂蒙佳句宠问辄趁 ...

宋代 洪适

佳时行乐阻追陪,喜得诗筒手自开。云岫送凉随皂盖,风漪献状属金罍。

也知萍底鱼相得,更有荷閒蝶鼎来。不识重游在何日,便须扶病走舆台。

次韵宁陵憩驿

宋代 洪适

野外人声寂,林间鸟羽翻。朱樱喜堆案,青杏助开尊。

故国多荒草,遗黎有怨言。雨馀尘土静,不复污归轩。

卜算子(席上赠瞻明)

宋代 洪适

修竹拂疏棂,淡月侵凉榭。四畔青山进好风,金鸭香煤灺。
宝唾粲珠玑,长袖飘兰麝。莫问更楼夜若何,且结高阳社。

次韵李相之观溪涨二首 其二

宋代 洪适

风声随雨急,水势满川黄。巨舰困澎湃,穷阎悲混茫。

为鱼怀洛汭,揵竹谢宣防。共徯阴云卷,冰轮替戾冈。

盘洲杂韵上 黄莺儿

宋代 洪适

鹂庚翻柳去,拾羽渍轻花。战战枝如压,无风势亦斜。

次韵曾宏父欲赏山宫梅花

宋代 洪适

黄堂清兴动官梅,遥望花林首屡回。命驾许同狂客往,舒笺频有好诗催。

空怀月观横千影,趁取山宫举一杯。为语东皇相假借,莫教零乱点苍苔。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54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