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菩萨蛮·宿水口

菩萨蛮·宿水口

宋代 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洪瑹菩萨蛮·宿水口鉴赏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之时,即景抒情,写下的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字,带有“追琢”的痕迹。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灯,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灯独夜人”,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灯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诗人洪瑹的古诗

菩萨蛮·吴姬压酒浮红蚁

宋代 洪瑹

吴姬压酒浮红蚁。少年未饮心先醉。驻马绿阳阴。酒楼三月春。相看成一笑。遗恨知多少。回首欲魂销。长桥连断桥。

菩萨蛮·宿水口

宋代 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水龙吟·经年不见书来

宋代 洪瑹

经年不见书来,後期杳杳从谁问。柳英蜡小,柳枝金嫩,艳阳春近。罗幕风柔,泛红浮绿,连朝花信。念平生多少,情条恨叶,镇长使、芳心困。可是风流薄命。镜台前、松松蝉鬓。茜桃凝粉,薰兰涨腻,翠愁红损。纵使归来,灯前月下,恐难相认。卷重帘憔悴,残妆泪洗,把罗襟搵。

瑞鹤仙 离筵代意

宋代 洪瑹

听梅花吹动,凉夜何其,明星有烂。相看泪如霰。问而今去也,何时会面。

匆匆聚散。恐便作、秋鸿社燕。最伤情、夜来枕上,断云零雨何限。

因念。人生万事,回首悲凉,都恐梦幻。芳心缱绻。空惆怅,巫阳馆。

况船头一转,三千馀里,隐隐高城不见。恨无情、春水连天,片帆似箭。

蓦山溪·潮平风稳

宋代 洪瑹

潮平风稳,行色催津鼓。回首望重城,但满眼、红云紫雾。分香解佩,空记小楼东,银烛暗,绣帘垂,昵昵凭肩语。关山千里,垂柳河桥路。燕子又归来,但惹得、满身花雨。烛笺不寄,兰梦更无凭,灯影下,月明中,魂断金钗股。

南柯子/南歌子

宋代 洪瑹

柳浪摇晴沼,荷风度晚檐。碧天如水印新蟾。一罅清光金露、玉纤纤。宝镜微开匣,金钩半押帘。西楼今夜有人忺。应傍妆台低照、画眉尖。
洪瑹

洪瑹

宋人,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有《空同词》。► 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