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即事

次韵即事

宋代 洪炎

端居入夏愁更新,不数多愁过一春。蹑虚难同若士去,取醉但与索郎亲。

朝天几日车同轨,击地共唱胡无人。自许世才非管乐,聊将心事比雷陈。

诗人洪炎的古诗

冯太冲置酒即事次公实韵

宋代 洪炎

故人同客寓,萧寺近清明。春事一樽酒,夜阑三尺檠。

风流孔北海,文字汉西京。苦劝加餐饭,年来太瘦生。

次韵郑公实见赠二诗 其一

宋代 洪炎

郑侯风概似虞薰,醉饱初疑对苾芬。一日君尝南浦水,六年我踏宝峰云。

诗情赋物已闻命,山色溪光傥见分。群盗何曾念王粲,相逢聊喜见斯文。

三次四言韵二首 其二

宋代 洪炎

编贝皓齿,含朱绛唇。甄陶圆熟,琢削细匀。不笑不言,倚席以颦。

商略有此,为若而人。

病间和公实饮酒诗

宋代 洪炎

忧每伤人人亦忧,花蒙两眼雪蒙头。干戈满地不可触,蓑笠为家何处浮。

秋入鸣蝉催暑去,酒如凝露与清谋。写成庾信江南赋,更续相如老倦游。

再赋弈棋五首 其一

宋代 洪炎

荆璞玉为子,井文楸作枰。有求惟别墅,不喜得宣城。

跕跕飞鸢堕,丁丁伐木声。破愁逢一笑,无地著亏成。

南城邓氏亭

宋代 洪炎

小麦青青山一曲,江南千里伤春目。盱母江头唤渡人,遥指麻源第三谷。

裹盐包饭各匆匆,回首烟霞楼观中。诗成更觅羊何和,犹是前身内史公。

秋分日偶成

宋代 洪炎

洪崖山下一臞儒,碧玉岩边抱病夫。永日翛然无复事,人欺憔悴鬼揶揄。

次韵公实七月一日雨感怀二首 其二

宋代 洪炎

日日愁随万绪多,遣愁不去若愁何。文书引睡翻黄卷,福地求生访绿萝。

酒厌银瓶聊注瓦,衣辞锦袄且披蓑。五更风雨作金石,助我贯珠商颂歌。

盛彦光次韵见和复用前韵因以自叹 其一

宋代 洪炎

星织乌同织,鹤闲鸥亦闲。问君离俗久,何事落人间。

末伏秋无雨,残歊昼掩关。寒泉聊洗耳,清冷似吾山。

公实示閒字韵诗怅然有感次韵奉和三首 其三

宋代 洪炎

此国非燕南赵北,我琴无濮上桑间。劳生聊作梦中梦,苦语莫酬山复山。

触石白云数峰起,照人明月一钩还。德星已为荀陈聚,紫气休浮函谷关。

叶少蕴出示郑先觉阅骏图为作长歌

宋代 洪炎

丹青得名曹将军,画马已来无复人。诸生韩干受肉法,绝足亦传沙苑真。

儒林望郎李公麟,曹韩复生能与邻。心胸可纳天西极,纨素频空粪北群。

郑生晚识李侯比,自许笔端轻万里。山川初出大宛城,翰墨犹沾渥洼水。

汗血喷沙指顾间,雾鬣风鬃卷中起。戏成十马皆龙材,前有飞黄后山子。

叶公好尚有祖风,苦爱真龙似画龙。千金不惜市骏骨,睥睨神物秋毫中。

英雄尝闻妾换马,意气欲将诗换画。诗工画妙两崛奇,谷量马观未论价。

公诗自是生骅骝,恨公不身亲李侯,向来曹韩空白头。

秋日登万岁寺

宋代 洪炎

山川信美自愁多,岭海穷途可若何。倦客难寻越绝记,畸人但唱入中歌。

天香不入伊蒲塞,佛水犹开优钵罗。还是浮云韬白日,凤凰台上一经过。

三次四言韵二首 其一

宋代 洪炎

入圣有域,存诚以闲。德不德上,材不材间。堂上不粪,门设常关。

鄙哉丘垤,覆篑为山。

又叠前韵二首 其一

宋代 洪炎

白日惟销一局棋,揽棋还诵李侯诗。旁观不作千年计,会有局成柯烂时。

立秋日上饶郡偶成二首 其二

宋代 洪炎

平生逃暑饮,病著不濡唇。熨齿甘瓜冷,流匙香粒匀。

加餐虽意决,对案已眉颦。却叹廉颇老,犹为善饭人。

初入浙中三首 其一

宋代 洪炎

松竹笼官道,牛羊食野田。岊山低送客,荡水远涵天。

乍听吴儿语,初逢伧父船。平生足未历,聊以慰华颠。

曾仲共和予春日登滕王阁诗盖旧诗也复次韵

宋代 洪炎

西江东畔见江楼,江月江风万斛愁。试问海潮应念我,为将双泪到南州。

从宝峰长老惟足求猫头笋

宋代 洪炎

不识猫头笋,还思马祖山。庭兰生旧茁,绷锦换新斑。

蕴玉争怀宝,登盘想饫餐。分甘须剩斸,远助一瓢箪。

尝白酒用糜韵

宋代 洪炎

竹叶榴花久擅场,一尊云液胜椒浆。人惟任达常中圣,药自消忧不作狂。

满泛冰瓷无别色,错斟瓶水有真香。祇应剩酝逡巡酒,始耐仙山日月长。

岭云

宋代 洪炎

吾居半山上,绕屋犹峻岭。举头即见之,坐卧作墙屏。

忽复不可求,澒洞云万顷。初疑岸谷变,身不践人境。

俄顷如故常,突兀在屋顶。隐现须臾间,变态莫记省。

烟霞成痼疾,终日常炯炯。早阅金丹诀,未办卜灶井。

世乱一丘壑,斯志或可逞。鸣猿落空岩,翥鹤飏晴影。

石泉漱芳润,草木皆秀整。洞天有归路,未往心已领。

洪炎

洪炎

洪炎(1067~1133),字玉甫,南昌(今属江西)人。黄庭坚外甥,出生书香门第,由祖母启蒙,洪炎与洪朋、洪刍、洪羽四兄弟,都是诗人,号称“豫章四洪”江西诗派诗人。► 94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