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侯尉家听琵琶

侯尉家听琵琶

宋代 黄庭坚

舫斋苍竹雨声中,一曲琵琶酒一锺。
恰似浔阳江上听,只无明月与丹枫。

诗人黄庭坚的古诗

减字木兰花(用前韵示知命弟)

宋代 黄庭坚

当年夜雨。头白相依无去住。儿女成围。欢笑尊前月照之。
阿连高秀。千万里来忠孝有。岂谓无衣。岁晚先寒要弟知。

杂吟

宋代 黄庭坚

城中蛾眉女,珂佩响珊珊。
鹦鹉花间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日绕,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赠刘静翁颂四首

宋代 黄庭坚

万缘空处真如佛,八面风中不动尊。
困便横眠饥吃饭,十方无壁又无门。

寄贺方回

宋代 黄庭坚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定风波(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

宋代 黄庭坚

歌舞阑珊退晚妆。主人情重更留汤。冠帽斜欹辞醉去,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夜来应恨月侵床。

西江月 茶

宋代 黄庭坚

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嫩鹅黄。

想见翻成雪浪。

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公狂。

甘露来从仙掌。

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

宋代 黄庭坚

长虹垂地若篆字,晴岫插天如画屏。
耕夫荷耡解襏襫,渔如晒网投笭箵。
子期闻笛正怀旧,车胤当窗方聚萤。
独卧萧斋已无月,夜深犹听读书声。

王厚颂二首

宋代 黄庭坚

夕阳尽处望清闲,想见千岩细菊斑。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蓦山溪(春晴)

宋代 黄庭坚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雕轮转。行乐闻弦管。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沙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天涯远。信马归来晚。

戏和舍弟船场探春二首 其一

宋代 黄庭坚

雨馀禽语催天晓,月上梨花放夜阑。莫听游人待妍暖,十分倾酒对春寒。

子瞻题狄引进雪林石屏要同作

宋代 黄庭坚

翠屏临研滴,明窗翫寸阴。
意境可千里,摇落江上林。
百醉歌舞罢,四郊风雪深。
将军貂狐暖,士卒多苦心。

宿黄山

宋代 黄庭坚

平时游此每雍容,掩袂今来对晚风。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蚁蝶图

宋代 黄庭坚

胡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
群蚁争数坠翼,策勋归去南柯。

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石枕

宋代 黄庭坚

沈埋寒泉骨,成器世乃重。
贤於曲肱乐,辗转不倾动。
六月尘埃闲。
头为涔涔痛。
一卧洗烦劳,华胥直通梦。

录梦篇 其二

宋代 黄庭坚

乱曰:刍狗万物兮,天地不仁。体止而用无穷兮,播生者于迷津。

有形而致用者之谓器,无形而用道者之谓神。背昭昭而起见兮,聚墨墨而生身。

犯有形而遗大观兮,动细习于游尘。彼至人而神凝兮,同予梦而先觉。

顾天下孰不学兮,乃会归于无学。予心之不能忘兮,将波流风靡而奈何,唯镇之以无名之朴。

牧童诗

宋代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赠嗣直弟颂十首

宋代 黄庭坚

万里唯将我,回观更有谁。
初无卓锥地,今日更无锥。

赋陈季张北轩杏花

宋代 黄庭坚

青春不拣势薄厚,春到人家尽花柳。
杏园主人殊未来,岂谓一枝先入手。
天晴日暖笼紫烟,镜里红妆犹带酒。
江梅已尽桃李迟,此时此花即吾友。
栏边渐满枝上空,叹息踌躇为之久。
荣衰何异人一生,少壮蹔时成老丑。
狂痴未解惜光阴,不饮十人常八九。
岂如大醉升糟邱,太古乾坤随处有。
更当种子如董仙,抟米谁能问升斗。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 其二

宋代 黄庭坚

家在江东不系怀,爱民忧国有从来。月斜汾沁催驿马,雪暗岢岚传酒杯。

塞上金汤惟粟粒,胸中水镜是人材。遥知更解青牛句,一寸功名心已灰。

游愚溪

宋代 黄庭坚

意行到愚溪,竹舆鸣担肩。
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
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传。
柳侯不可见,古木荫溅溅。
罗氏家潇东,潇西读书园。
笋茁不避道,檀栾摇春烟。
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
藓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
嵌宝响笙磬,洞中出寒泉。
同游三五客,拂石弄潺湲。
俄顷生白云,似欲驾我仙。
吾将从此逝,挽牵遂回船。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92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