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吴长洲调官阳谷

送吴长洲调官阳谷

明代 皇甫汸

看君移舄鲁门东,莫向南枝叹转蓬。邑是桑麻旧时地,民多弦诵古人风。

城连黄石寻祠外,家隔青山望越中。却忆河阳春色里,桃花欲寄恨无穷。

诗人皇甫汸的古诗

题沈周八景图 其六 百花洲

明代 皇甫汸

吴王宫绕百花洲,十里香随脂水流。芳杜尽凋惟鸟雀,飞来飞去候龙舟。

奉和子约夏日郊居五首 其三

明代 皇甫汸

坐倚桐阴岸角巾,谁堪裹服起迎宾。杜门却笑曹颜远,何事因疏恨故人。

谢王比部惠珠枕

明代 皇甫汸

双蟠綵凤结明珠,角枕从来粲不如。梦魂恍度鲛人室,愿借馀光照宝书。

赠华子潜学士

明代 皇甫汸

暂辞供奉在西京,南国聊兼吏隐名。信美江山多胜事,更馀花鸟寄春情。

校书芸阁编应就,给札兰台赋已成。闻道青宫开讲幄,早陈车马待桓卿。

立春日同刘侍御集张幼于赤城山房

明代 皇甫汸

荏苒惊时序,迟回恋物华。隔宵林带雨,拂曙海呈霞。

隐迹原南郭,辞流属大家。阳春何事早,先遣笔生花。

送尹兵曹擢河间守

明代 皇甫汸

闻君初解尚书郎,出守雄邦迩帝乡。命下不殊冯翊诏,腰间争似会稽章。

食前借箸筹多中,地上成图料已长。莫道宛王将献马,防秋日夜念遥疆。

过马光禄旧寓

明代 皇甫汸

一区西接禁城垣,大隐曾于此避喧。过客尚思文举座,居人犹说李膺门。

清泉自绕花间去,幽鸟如窥户里言。家本秦川遥不见,重来翻谓是迷源。

早春柬蔡法曹

明代 皇甫汸

逢时总是翻飞侣,失路俱为留滞人。白首何曾离画省,素衣聊得谢缁尘。

风光自向湖间转,柳色先从郭外新。为语麟台暂相赏,勿因愁思厌看春。

病腹承子约弟以导引方见示

明代 皇甫汸

经笥深惭边氏腹,文园空卧子云身。秘方为谢传鸿苑,端坐宁辞学鸟申。

五台行赠陆仪曹

明代 皇甫汸

驻马且勿辞,问君何所之。开樽永今夕,倾盖忆当时。

忘年北海非文举,为政东阿似子奇。官迁典礼朝趋省,职守文园夜侍祠。

君方用世睎时哲,我已还山谢朝列。览鬓不觉二毛侵,弹指那禁十年别。

君家门阀人尽闻,况复兄弟迈机云。栖迹人间世,游心物外群。

山向五台开岳色,水从三晋引河汾。昔时尚有任安在,挥麈谈兵气慷慨。

敢犯风波屡阽危,宁知岁月不相待。一朝功就身已亡,空留庙寝阖闾乡。

阵望海营犹立帜,碑存岘首但沾裳。男儿及时策足据要路,如君高才岂同瓠。

会须施泽济苍生,安事呼雷守墟墓。何颙贪佛宦情迂,五峰深处谒文殊。

鸿濛相见曾无语,象罔归来自得珠。

春日许应亨比部见访因忆应元夔府时有内子之戚二首 其二

明代 皇甫汸

建节当年入汉京,离筵子夜总新声。扁州再接清河使,一曲那传白帝城。

送金比部谪官北上

明代 皇甫汸

莫因得罪叹明时,君去应逢圣主知。坐对越山倾别酒,行攀淮树寄离思。

省中执法凭三尺,阙下衔恩恋一麾。予亦周南留滞者,春城挥手各凄其。

从军行二首寄赠杨用修 其二

明代 皇甫汸

思文际圣君,稽首萃群辟。子云侍承明,胡为去荒域。

被命事犀渠,差胜下蚕室。愤志酬八书,荣名重三策。

丁年子卿嗟,皓首仲升泣。看鸢穷瘴烟,放鸡定何日。

业既违操觚,勋还期裹革。五月行渡泸,千里望巴国。

泸水向东流,巴云忽西匿。相思持寸心,愿附双飞翼。

闻警

明代 皇甫汸

汉将防秋力已殚,年年遣戍出长安。宾鸿声断传书少,铁骑蹄穿践雪寒。

止见亚夫屯细柳,不闻介子斩楼兰。欲知塞外思乡泪,为赋军中行路难。

别庆上人

明代 皇甫汸

仗剑噫歌出帝京,楚江东去是吾城。僧中净理谙应久,物外浮名本自轻。

阮籍易倾穷处泪,惠休难遣别时情。殷勤记取临溪意,正及长干芳草生。

送王侹北上

明代 皇甫汸

十年归与白云期,一棹重来问所之。物色定逢关吏识,姓名犹有侍臣知。

花开可是扬州兴,木落兼多秋水思。若说先朝旧供奉,君王应恨不同时。

卢龙观和蔡法曹

明代 皇甫汸

芳辰缔赏许心同,独见玄晖擅藻雄。曾是江山开胜地,尚馀楼阁待春风。

青溪水绕龙池汇,缑岭云来仙掌通。不信金门堪避世,花源何事帝城中。

哀弟子约四首 其四

明代 皇甫汸

宾馆綦方绝,灵筵穗忽张。临池留翰在,抚座惜琴亡。

花昼欢娱尽,灯宵涕泪长。犹言何水部,诗思满江乡。

送吴长洲调官阳谷

明代 皇甫汸

看君移舄鲁门东,莫向南枝叹转蓬。邑是桑麻旧时地,民多弦诵古人风。

城连黄石寻祠外,家隔青山望越中。却忆河阳春色里,桃花欲寄恨无穷。

皇甫汸

皇甫汸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61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