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黄景仁
一杯冻面破阳春,更洗盈襟万斛尘。入市马周空骨相,登楼孙楚尚精神。
儿童自笑行歌客,徒御兼羞失路人。归觅传家酒炉去,莫教风笛怆西邻。
和容甫三首 其三
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
修辞富华产,秉操逾圭璋。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㫄。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
新凉曲
闻道边城苦,霏霏八月霜。怜君铁衣冷,不敢爱新凉。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
偕邵元直游吾谷
此间看山复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长崖一障日边雨,高树独摇天半风。
侧身忽觉躯干小,挈友恍在神仙中。山灵极知我曹乐,留住绝壁残阳红。
移家来京师
江乡愁米贵,何必异长安!排遣中年易,支持八口难。
毋须怨漂泊,且复话团圞。预恐衣裘薄,难胜蓟北寒。
赠万黍维即送归阳羡二首 其二
语我家山味可誇,燕来新笋雨前茶。瓣香岁展方回墓,画舫春寻小杜家。
北郭买田赊志愿,南山射虎旧生涯。他时风雪如相访,阳羡溪光似若耶。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
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
雨云翻覆随流辈,裘马轻肥让市儿。可奈离心争一寸,每逢君弟辄相思。
少年行·男儿作健向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岁暮怀人 其五
春明门外送征骖,别味经年似酒酣。昨夜梅花香到枕,梦回天北望天南。
七夕怀容甫游采石
疏梧摵摵漏迟迟,人去庭空独立时。羡尔万峰高处望,半轮凉月下蛾眉。
和钱百泉杂感
沸天歌吹古芜城,淮海波涛自不平。手指秋云向君说,可怜薄不似人情!
月下登李白楼和容甫壁间见怀韵
白也高楼上切云,巉矶嶪嶪水粼粼。先生去后为长句,海内于今有故人。
我亦能来醉江月,君从何处倚秋旻。临流无限瑶华忆,咫尺风波未可陈。
与稚存话旧二首 其一
如猿噭夜雁嗥晨,剪烛听君话苦辛。纵使身荣谁共乐?已无亲养不言贫。
少年场总删吾辈,独行名终付此人。待觅它时养砂地,不辞暂踏软红尘。
新安滩
钱塘江舟中看月
越峰青断海门青,之字江流入杳冥。月出岛烟常带湿,潮回沙气半浮腥。
眼将天水分离合,身与鱼龙判睡醒。烟外何人尚吹笛,夜深愁激子胥灵。
虞忠肃祠
毡帐如云甲光黑,饮马完颜至江北。六州连弃两淮墟,半壁江东死灰色。
雍公仓卒来犒师,零星三五残兵随。勤王一呼草间集,督军不来来亦迟。
万八千人同一泣,卓然大阵如山立。海陵走死贼臣诛,顺昌以来无此捷。
降旗斫倒十丈长,六飞安稳回建康。此时长驱有八可,以笏画地言琅琅。
不可与言言不必,肯复中原岂今日?五路烽烟百战平,二巴门户崇朝失。
即今青史尚馀悲,即今战处留荒祠。寒芦半没杨林口,白浪犹冲采石矶。
江淮制置亦人杰,下流观望何无策?再造居然赖此人,不是儒生敢轻敌!
肃爽须眉一代雄,谁令遗骨老蚕丛?招魂纵有归来日,应在吴山第一峰。
言怀二首 其一
听雨看云暮复朝,谁于笼鹤采丰标?不禁多病聪明减,讵惯长閒意气消?
静里风怀元度月,愁边心血子胥潮。可知战胜浑难事?一任浮生付浊醪。
道中秋分
万态深秋去不穷,容程常背伯劳东。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劳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劳原古木听空空。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身世浑拌醉似泥,酒醒无奈听晨鸡。词人畏说中年近,壮士愁晨落日低。
才可升沈何用卜?路通南北且休迷。只愁寒食清明候,鬼馁坟头羡马医。
夜坐怀维衍桐巢
剑白灯青夕馆幽,深杯细倒月孤流。看花如雾非关夜,听树当风只欲秋。
吴下酒徒犹骂座,秦川公子尚登楼。天涯几辈同飘泊,起看晨星黯未收。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55篇诗文
舟中望金陵
乌江项王庙
历城道中
短歌别华峰
孙薇隐自句曲归以诗示辄题于端即和其春日枉赠之作
春兴·夜来风雨梦
问水亭
癸巳除夕偶成
送韦书城南归
楼上对月
和钱百泉杂感 其二
冬日过西湖
晓雪
横江春词
空馆
怀映垣内城
旅馆夜成
贺新郎·太白墓和雅存韵
练江舟中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袈裟歌
和仇丽亭
答仇一鸥和韵
送容甫归里
卖花声·立春
山行杂诗 其二
济南病中杂诗 其三
稚存归索家书
金陵梗邵大仲游
冬日克一过访和赠
圈虎行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
湘江夜泊
安庆客舍
送邵元直南旋
元日大雪叠前韵
绮怀
小心坡
湖上杂感
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
以所携剑赠容甫
和容甫三首 其一
春日客感
稚存从新安归而余方自武陵来新安相失于道作此寄之
再叠前韵
归燕曲
题酒家壁
幼女
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
太白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