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黄廷用
荏苒年华易,今当半百时。螭头长载笔,旅鬓渐成丝。
青眼谁相识,丹心秪自知。恩波能作颂,可以献彤墀。
郑芝田席上对竹
炎天聊涤暑,一过子真家。脩竹横檐出,疏枝倚径斜。
榻前青落枕,窗外翠临纱。坐觉尘嚣远,悠然客兴赊。
游东林用韵二首 其一
拥衣步屧到东林,云覆茆斋曲径深。昼静苔侵茶灶冷,地偏竹绕树屏阴。
蝉吟古树风声细,鱼跃方塘日影沉。醉卧藤床忘去路,麻姑樽酒故人心。
为李东冈都谏题双寿 其二
锦轴天书自帝家,丹砂金鼎驻年华。洞门长向春风里,笑对蟠桃满树花。
赠太史李石鹿奉诏省觐 其二
楼船三月下扬州,驿路□□□□□。□□风云皆北向,归心日夜逐东流。
宫袍□湿霞觞满,朝赋光添昼锦浮。何况及门芳草细,仙家元自有丹丘。
谢王笔峰重阳送酒 其三
鹿世百年浑易老,惊心节换酒杯开。君看九日花长在,三径门前今草莱。
谢王笔峰重阳送酒 其四
思君岁晏雁翩翩,况复东篱花可怜。欲折一枝遗远道,凉风细雨拂阶前。
龙冈张年兄分别德州赋二律 其一
京师一别几相失,坐忆前程得见君。月下传书犹隔岸,晓来晤语梗斜曛。
百年萍梗何时合,万里关川此日分。预卜太平调鼎暇,登楼遥望越山云。
次张学士水南见赠韵
新开绿野芳春酒,漫泛桃源曲水觞。机轴文章传大雅,江山形胜浦清狂。
隔沙渔浦多烟雨,故堞人家半夕阳。三十年前曾客此,不知今日是他乡。
滁阳别友人
每忆传经日,相从在帝乡。岂期分袂后,重晤是滁阳。
十载离情久,一朝欢意长。如何又别去,迟尔醉春觞。
寿图 其一
云里高人日月长,柴门流水杳茫茫。不知沧海何年变,徒羡琼田春草芳。
丁巳春日长安
江湖惯作疏狂客,讵意清朝得赐环。马上相逢多识面,人间无奈雀为颜。
春来鸟雀过深院,梦里烟霞在故山。蛮触可堪空白战,韶华容易鬓毛斑。
寿大京兆李慎庵 其一
朝端廿载同供奉,忽漫相逢觉数奇。更喜湘东为邵日,正当衡岳降神时。
酒浮南极银河净,花近重阳王露滋。清世共归三鼎望,佳辰殊惬百年期。
斋居对雪次钟石学士韵 其二
玉署瑶阶倚碧空,坐深银烛拂东风。七朝钟鼓鸣玄殿,百祀琮璜礼紫宫。
云近鸟从河影下,雪馀春在雨声中。宗卿欣儗祠农颂,恰与皇情圣藻同。
丁巳中元过济上同友人户部主政袁民悦饮南池次鹅湖公壁间韵 其二
放舟齐鲁下,孤鬓入新秋。岁月从他去,泥涂愧晚收。
故山频在望,嘉节倍生愁。杜甫曾为客,任城亦漫游。
驾幸西陵 其三
黄金台上瞻仙仗,野旷风清辇道疏。最爱沙河星月皎,夜深偏照紫宸居。
挽妾陆氏 其二
植根九畹贞心在,今作江南第一花。知汝花神香不断,因风吹入帝王家。
为参军郑以材赋双亲荣寿 其二
几度秋风客帝城,不堪游子远离情。词人欲拟长生曲,并入江南彩凤鸣。
次始祖唐御史文江公游囊山韵
古寺荒烟重,溪流脉脉斜。红花冲暮雨,白露点晴沙。
慧窟犹唐月,禅心似汉花。谁期千载下,依旧属吾家。
壬寅十月再会同年陈戚畹宅 其一
曾缀金闺籍,欣联玉露卮。杏花三月宴,蓂荚八年期。
文采当朝彦,章缝此会奇。同心何所愿,随分答明时。
龙潭 其一
师兴不雨轸皇情,万乘独先税骑行。盥手龙宫鱼鸟避,斋心虎帐鬼神惊。
千峰雷起含瞑色,百道泉飞迸雨声。人意共欢天意得,愿同推戴主群生。
黄廷用
(1500—1566)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347篇诗文
寿图 其二
过邯郸 其三
赠谏议李一吾之任留都
题海青
总制胡梅林西湖作主
谒武穆庙次壁间韵 其二
南岳纪游 其五
衡守蔡白石月夜见过赋此别之
冬至习仪朝天宫用韵 其二
赠张严亭兵宪建宁
再叠前韵答蒋侍御 其二
用渠翁老师韵赠宫谕王槐野主翰留院 其二
驾幸西陵 其五
赠万子材尹武进
游东林用韵二首 其二
次龚云冈宫谕赏莲韵 其二
送林见泉节推潮州
楼上对月 其二
绍兴谒相公李渠师少渠中翰作主 其二
怀座主礼侍蔡鹤江公
丰乐亭 其二
古囊寿藏 其六
中丞刘带川招福州西楼观竞渡 其二
古囊
东村兄观灯赏莲酌月种麦四时吟惠教漫兴次答 其四
乙丑冬重过古囊 其四
送王太史尧衢省觐
招隐 其一
东村兄观灯赏莲酌月种麦四时吟惠教漫兴次答 其一
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八
病中奉酬老东垂问 其二
题月洲
嘉靖巳亥南巡歌用韵 其二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 其二
次户侍霖原侄孙赠翰撰环江还朝韵 其一
送宾南李丞之张桥
送考功钱景山之南通参
次龚云冈宫谕赏莲韵 其一
春日送陈主教 其二
秋日写怀 其一
紫霄用韵
赠座主大司成李渠翁之南雍 其一
题棕庵 其一
蟠桃 其一
春日送陈主教 其一
为李东冈都谏题双寿 其三
为李东冈都谏题双寿 其一
赠医
顾诗人自苏吴来游诸君有东山雅集卷赠之去后始闻其诗逐次原韵
秋闺怨次斗山韵
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一
为参军郑以材赋双亲荣寿 其一
登君山次韵四章 其二
赠东谷之南归 其一
送大行李浔江使齐归省 其五
赠陈司教
袅袅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