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黄廷用
百颗蟠桃今几时,浪传此植自瑶池。秋风不者仙家树,春色年年入酒卮。
春日偕友人登崇文楼 其三
高视中原酌酒杯,河山遥抱王京来。御街紫陌春声动,绣拱朱帘夕照开。
自古风沈耽胜地,几人登眺到金台。燕昭郭隗今何在,上苑芳菲禁鸟回。
秋夜同沈省斋玉河看月口占赠之入济 其一
步月河梁喜及秋,相看月色照东流。无情最是城头月,流水何心管别愁。
赠浔江李谏议册封沈藩
金符玉轴新封国,珍重君恩使夕郎。三晋关河开地纪,九重日月照天潢。
争看汉节明春色,共羡宫袍带御香。历览民风堪献纳,随轩草疏上虞唐。
古囊
杖藜徐步诣芳洲,谁信僧家有乐丘。万树鸟声鸣节换,四围春色驻溪流。
吹笛谁人来古院,鸣钟衲子在高楼。韶华屈指春将半,不醉香醪不破愁。
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一
黄云风捲河水合,白草寒凝朔雪深。但使元戎能爱士,谁无猎骑破胡心。
古囊寿藏 其六
来日苦少去日多,自营新兆古囊阿。浮生从此知归定,弄月嘲云一醉歌。
寿大京兆李慎庵 其一
朝端廿载同供奉,忽漫相逢觉数奇。更喜湘东为邵日,正当衡岳降神时。
酒浮南极银河净,花近重阳王露滋。清世共归三鼎望,佳辰殊惬百年期。
荆州渡江
孤鸟来云外,片霞染树边。荆南多贾市,沙渚佳渔船。
全蜀下通楚,秋江亘接天。中流箫鼓泛,不似魏公年。
赠黄友国光主留都兵政
今秋胡骑犯边城,往事伤心梦亦惊。已已年来无此变,太平日久不言兵。
江山万里崇周镐,戎马两都属夏卿。见说东南忧未已,看君远别更多情。
驾幸西陵 其五
君王为卜冈陵吉,十人盘中峙凤凰。天寿万年传驻跸,词臣谁复拟长杨。
赠西塘之任雷州 其二
忆昔灯前风雨时,三年相对客心知。宦游乍喜重逢日,又向芳尊说别离。
赠休宁令便道省觐
倚门新白发,原是柏舟心。芳草阶前色,青鸾□下音。
承家看结绶,作邑试鸣琴。即此为欢际,□池何处寻。
龙潭 其二
墨云亭午大于上,倏忽风雷若有神。一带江山皆化雨,三秋禾黍转芳春。
彷徨周旱朝青帝,想像□霖系紫宸。岂是终南山上客,秪求真诀作仙人。
东村兄观灯赏莲酌月种麦四时吟惠教漫兴次答 其三
鸟鹊巢高树,关山起暮愁。金波云里净,桂影酒中浮。
听笛当今夕,登楼度几秋。清光浑不减,一色照神州。
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六
丈夫弧矢靖胡尘,白日长悬报主心。可惜单于来款塞,汉廷犹自议和亲。
赠密云令
昔年虏骑经过后,闻道居人梦亦惊。野草秋风平战地,塞鸿夕照有边城。
抡材喜有神明宰,开邑翻多歌颂声。柱史省方题尺牍,独嘉汉吏报升平。
次宗伯张玉溪斋居 其一
清昼閒云一鸟过,东风摇飏数槐柯。词林喜动阳春曲,睿藻惊传瑞雪歌。
璚宇瑶坛连紫极,琅函宝箓按玄科。知公心与宸衷合,寒向青黎鬓欲皤。
丁巳中元过济上同友人户部主政袁民悦饮南池次鹅湖公壁间韵 其二
放舟齐鲁下,孤鬓入新秋。岁月从他去,泥涂愧晚收。
故山频在望,嘉节倍生愁。杜甫曾为客,任城亦漫游。
再叠前韵答蒋侍御 其二
一声过雁涵云影,指点长江江上峰。莫苦病魔寻药去,且乘酒兴对花浓。
汉朝霜简推公雅,晋代风流说仲容。月下归来清梦绕,与君长乐听疏钟。
赠张龙坪尹归安兼省觐
秋入燕城白雁飞,晓承新命下彤闱。弃繻关吏犹能识,题柱仙郎今始归。
锦里霞觞开寿域,故园芳草答春晖。霅川花木遥相待,早向东风动客衣。
黄廷用
(1500—1566)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347篇诗文
送大行李浔江使齐归省 其一
招隐 其一
驾幸西陵 其三
岐头楼上 其三
送大行李浔江使齐归省 其五
赠茅见沧太史册封
途中遣德 其二
滁阳别友人
游九鲤湖纪兴 其三
得胜门外迎孝烈皇后灵
郑芝田席上对竹
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七
书西厅小亭 其二
元日试笔 其二
赠文选许石城升南太常少卿之任 其一
南岳纪游 其五
赠尚仰山巡察苏吴 其二
壬寅十月再会同年陈戚畹宅 其五
招隐 其四
送华中翰奉使 其二
宝应道中
宪伯东村兄游紫岩有怀用蔡忠惠韵寄惠赋此答之
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三
饮成国朱公南庄 其一
赠刘带川兵宪延绥 其一
赠西塘之任雷州 其一
南岳纪游 其九
送华中翰奉使 其一
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二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 其十
元日侍班
醉翁
同张仆卿登云龙山
柳亭
赠仪制林双台督学湖广
登武当 其二
驾幸西陵 其四
送宾南李丞之张桥
赠友人游太学归东广
为参军郑以材赋双亲荣寿 其二
次太保东湖公陈雷梦语
题美人便面
七夕泊舟清源 其一
次张学士水南见赠韵
送胡贰尹归衢州
送徐友赐假南归
丁巳春日长安
琅玡
元夕赠苏州二守如雍侄
赠分守沐任斋入贺万寿 其二
丰乐亭 其二
送大行李浔江使齐归省 其二
冬至院中斋宿次张学士水南韵
斋居对雪次钟石学士韵 其二
赠陈龙溪同年守通安
巡江周监察及溪按滁志喜 其二
南岳纪游 其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