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黄遵宪
火齐珠悬照夜光,粉墙碧瓦第相望。白桑板记公卿姓,紫逻途联左右坊。
己亥杂诗 其三十五
枯骨如龟识吉凶,孤埋鸠占不相容。一年讼牒如山积,不为疑龙即撼龙。
续怀人诗 其三
宪宪英英伟丈夫,不将韬略学孙吴。恨无舞袖回旋地,戏倒天吴拆海图。
重雾
碌碌成何事,有船吾欲东。百忧增况瘁,独坐屡书空。
雾重城如漆,寒深火不红。昂头看黄鹄,高举挟天风。
己亥杂诗 其五十二
上烛光芒曜日星,东西并峙两天擎。象形文字鸿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铭。
续怀人诗 其十二
几年辛苦赋同袍,胆大于身气自豪。得失鸡虫何日了,笑中常备插靴刀。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
狗吠声腾马足驰,狩衣草屦古威仪。锦旗日曜红轮影,来看公侯习犬追。
李肃毅侯挽诗四首 其二
连珠臣炮后门枪,天假勋臣事业昌。南国旌旗三捷报,北门管论九边防。
平生自诩杨无敌,诸将犹夸石敢当。何意马关盟会日,眼头铅水泪千行!
游丰湖 其二
浓绿泼雨洗,森森竹千个。亭亭立荷叶,万碧含露唾。
四围垂柳枝,随风任颠簸。中有屋数椽,周遭不为大。
罗山峙其西,丰湖绕其左。关门不见山,凿穴叠石作。
前檐乡䆉稏,后屋旋水磨。扶筇朝看花,入夜不一坐。
亭午垂湘帘,倦便枕书卧。偕妇说家常,呼儿问书课。
敲门剥啄声,时有老农过。君看此屋中,非他正是我。
行移家具来,坐待邻里贺。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五
眉心点翠额安黄,云鬓堆鸦学艳妆。绣葆呱呱怀抱里,小姑居处尚无郎。
游仙词仍用沈乙庵韵
玉宇扬尘海尽飞,丁宁无遣世人知。误移紫凤图难补,欲探青鸾足又踦。
恶水叠经鬼罗刹,散仙犹诩汉官仪。《思归》《送远》天风曲,遥听红墙玉笛吹。
续怀人诗 其十一
无端碌碌随官去,仍是铿铿说教师。黄面瞿夷金指爪,可曾嫁毕女先医?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舟中骤雨
极天唯海水,水际忽云横。云气随风走,风声挟雨行。
鹏垂天欲堕,龙吼海齐鸣。忽出风围外,沧波万里平。
己亥杂诗 其十五
无端苞拆复挼莎,误尽人非郭橐驼。甫见萌芽生意尽,对花负负奈花何!
己亥杂诗 其十四
墙外垂杨尽别家,平分水竹颇争差。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
和沈子培同年曾植
荡荡门开翼不飞,九天为正有天知。鸩媒绝我言何巧,猿臂封侯数本踦。
缥缈三山信徐市,横纵六里听张仪。云中指点回车路,且任东风马耳吹。
养疴杂诗 其三
树密山重深复深,穿云渡水偶行吟。欲寻归路无牛矢,转向无人迹处寻。
群公 其一
群公衮衮各名声,一死鸿毛等重轻。事事太阿权倒授,人人六等罪分明。
兵威肯薄牵牛罚,党论犹嗟走狗烹。闻道谏臣归骨日,柳车迎拜极哀荣。
己亥续怀人诗 其五
优孟衣冠笑沐猴,武灵胡服众人咻。问君薙发新王令,换却顽民多少头。
七月十五夜暑甚看月达晓
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鸦斜。破碎山河犹照影,广寒宫阙定谁家?
光残银烛谈偷药,热逼金瓯看剖瓜。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490篇诗文
宫本鸭北索题晃山图即用卷中小野湖山诗韵
将至潮州又寄诗五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
岁暮怀人诗 其二十
日本杂事诗 其十六
海行杂感 其九
日本杂事诗 其一四八
不忍池晚游诗 其六
海行杂感 其二
下水船歌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六
日本杂事诗 其一四○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一
赠梁任父同年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四
日本杂事诗 其一六九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五
赠梁任父同年 其六
寄四弟 其一
岁暮怀人诗 其十五
夜泊高陂其地多竹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四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七
己亥杂诗 其四十一
不忍池晚游诗 其十二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六
岁暮怀人诗 其九
拔自贼述所闻 其四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 其三
己亥杂诗 其四十五
己亥杂诗 其八十五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 其四
五用前韵 其二
潮洲行
日本杂事诗 其六十二
奉谕改于八月廿四日回銮感赋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 其三
再述 其二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七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七八
过安南西贡有感 其三
送秋月古香种树归隐日向故封即用其留别诗韵
不忍池晚游诗 其三
日本杂事诗 其三十九
述闻 其六
乱后归家 其一
再述 其一
哭张心谷士驹三首 其二
杂感 其四
宫本鸭北以旧题长华园诗索和
己亥续怀人诗 其一
游箱根 其三
台湾行
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 其一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六
九月朔日启程由上海归舟中作
锡兰岛卧佛 其三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