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六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六

清代 黄遵宪

入网青鲨化虎难,皮留饰器味登盘。鼠肠鱼翅均珍错,借箸同筹补食单。

诗人黄遵宪的古诗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五

清代 黄遵宪

文章亦小技,能动处士议。武门两石弓,不若一丁字。

日本杂事诗 其九十一

清代 黄遵宪

绛蜡高烧照别离,乌衣换毕出门时。小时怜母今怜婿,宛转双头绾色丝。

己亥杂诗 其三十八

清代 黄遵宪

恨无永叔《泷冈表》,亦愧羲之《誓墓文》。说甚微官邀薄禄,纸钱在地酒浇坟。

养疴杂诗 其十四

清代 黄遵宪

镫红月白可怜宵,羯鼓如雷记里遥。异种名花新合乐,知谁金屋别藏娇。

由上海启行至长崎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满城旭影曜红旗,神武当年此肇基。竿木才平秦世乱,衣冠创见汉官仪。

中原旧族流传远,四海同家聚会奇。此土此民成此国,有人尽日倚栏思。

日本杂事诗 其四十八

清代 黄遵宪

火齐珠悬照夜光,粉墙碧瓦第相望。白桑板记公卿姓,紫逻途联左右坊。

己亥杂诗 其十

清代 黄遵宪

抛书午倦睡醒时,走听盲翁负鼓词。漫说是非身后误,上场人事类儿嬉。

续怀人诗 其四

清代 黄遵宪

不关魏晋兴亡事,自署羲皇上古人。白竹兜笼黄木屐,科头可用护寒巾?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七

清代 黄遵宪

岂独斯文有盛衰,旁行字正力横驰。不知近日鸡林贾,谁费黄金更购诗?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一

清代 黄遵宪

天到珠崖尽,波涛势欲奔。地犹中国海,人唤九边门。

南北天难限,东西帝并尊。万山排戟险,嗟尔故雄藩。

苏彝士河

清代 黄遵宪

龙门竟比禹功高,亘古流沙变高潮。万国争推东道主,一河横跨两洲遥。

破空椎凿地能缩,衔尾舟行天不骄。他日南溟疏辟后,大鹏击水足扶摇。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

清代 黄遵宪

维摩丈室洁无尘,药鼎茶瓯布置匀。导脉竹筳窥脏镜,终输扁鹊见垣人。

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我生托此国,举国重科第。记昔持墨卷,出应群儿试。

梦谒文宣王,旁立朱衣吏。手指平头宪,云是汝名字。

尔时意气盛,年少矜爪嘴。谓彼牛医儿,徒一唐名士。

不如《党锢传》,人人主清议。汪汪千顷波,陋比涔蹄水。

捧龟诟天呼,区区竟余畀。乌知当是时,东海波腾沸。

攘夷复尊王,佥议以法治。立宪定公名,君民同一体。

果遵此道行,日几大平世。我随使槎来,见此发深喟。

呜呼专制国,今既四千岁。岂谓及余身,竟能见国会。

以此名我名,苍苍果何意!人言廿世纪,无复容帝制。

举世趋大同,度势有必至。怀刺久磨灭,惜哉吾老矣!

日去不可追,河清究难俟。倘见德化成,愿缓须臾死。

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 其四

清代 黄遵宪

家居撞坏虑纤儿,天下膏粱百不知。朝贵预尊天子父,王骄甘作贼人魁。

亢龙守蛰存身日,瘈狗相牙掷骨时。玉匣缄名黄带盛,承平重忆说雍、熙。

岁暮怀人诗 其一

清代 黄遵宪

三年秉节辉英簜,万里持戈老玉门。太息韩江流水去,近来心事共谁论?

纪事 其四

清代 黄遵宪

某日戏马台,广场千人设。纵横乌皮儿,上下若梯级。

华灯千万枝,光照绣帷撤。登场一酒胡,运转广长舌。

盘盘黄须虬,闪闪碧眼鹘。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

笑激屋瓦飞,怒轰庭柱裂。有时应者者,有时呼咄咄。

掌心发雷声,拍拍齐击节。最后手高举,明示党议决。

酬刘子岩同年瑛

清代 黄遵宪

铁汉楼高天四垂,岭云愁护党人碑。看花每溅啼鹃泪,绕树难安飞鸟枝。

何地可名清净土?思君忽到太平时。一家乐寿兼文福,呼聿吟书买写诗。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二

清代 黄遵宪

一卷生花《天演论》,因缘巧作续弦寥。绛纱坐帐谈名理,胜似麻姑背䖹搔。

日本杂事诗 其一四六

清代 黄遵宪

染指流涎各欲尝,既调勺药又和姜。食单蔬谱兼䱉议,合补东人江户香。

寄四弟 其一

清代 黄遵宪

雏雁毛羽成,各各南北飞。与君为兄弟,义兼友与师。

师严或伤和,肝鬲君所知。阶前百尺桐,浓绿侵须眉。

树根两坐石,一平一嵚崎。我坐拾落叶,君立攀高枝。

此读彼吟哦,形影常相随。有时隔屋语,亦复穴壁窥。

当时忘此乐,亦已乐不疲。人生欢聚时,何知苦别离。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490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