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己亥杂诗 其七十二

己亥杂诗 其七十二

清代 黄遵宪

三诏严催倍道驰,《霸朝》一集感恩知。病中泣读维新诏,深恨锋车就召迟。

诗人黄遵宪的古诗

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蒹葭秋老卧江湖,有客敲门梦乍苏。海外瀛谈劳炙輠,电中天笑诧投壶。

自循短发羞吹帽,相对新亭喜雨珠。太白孤云高两角,不知曾溍汉旌无?

将至梧州志痛

清代 黄遵宪

洒尽灯前泪,偏沾身上衣。呼天惟负负,恋母尚依依。

吹树风何急,寻巢鸟独飞。殷勤看行箧,在日寄当归。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十

清代 黄遵宪

谁信勤王檄,都成乌合徒。兵篦纷白劫,国髽哭朱儒。

张脉当螳臂,空谭捋虎须。计穷惟矢死,一死岂偿辜。

续怀人诗 其十

清代 黄遵宪

曾观《菩萨处胎卷》,又访《那须国造碑》。直引蛇行横蟹足,而今安用此毛锥?

冯将军歌

清代 黄遵宪

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将军少小能杀贼,一出旌旗云变色。

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袿色映色翎飘。中原荡清更无事,每日摩挲腰下刀。

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将军剑光方出匣,将军谤书忽盈箧。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

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平生蓄养敢死士,不轩楼兰今不还。

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

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拚一死随将军。将军报国期死君,我辈忍扳将军恩。

将军威严若天神,将军有令敢不遵,负将军者诛及身。

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

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

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吁嗟乎,马江一败军心慑,龙州拓地贼氛压。

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得如将军十数人,制梃能挞虎狼秦。

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

日本杂事诗 其九十八

清代 黄遵宪

炮声殷地国旗斜,素霎相随广柳车。大小红皆披吉服,神官浇酒客持花。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五

清代 黄遵宪

露布明光奏,翻夸土气扬。执戈童卫国,麾扇女勤王。

赤手能擒虎,红头看烂羊。伤心骄愤诏,雪耻报先皇。

不忍池晚游诗 其七

清代 黄遵宪

薄薄樱茶一吸馀,点心清露挹芙蕖。青衣擎出酒波绿,径尺玻璃纸片鱼。

日本杂事诗 其一八三

清代 黄遵宪

重译新翻树畜篇,劝农官舍榜书悬。新来学得鸡桴粥,夸与人前说秘传。

锡兰岛卧佛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浩浩象口水,流到殑伽山。遥望窣堵波,相约僧跻攀。

中有卧佛像,丈六金身坚。右叠重累足,左握光明拳。

虽具坚牢相,软过兜罗绵。水田脱净衣,鬊云堆华鬘。

大青发屈蠡,围金耳垂环。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

八十种好相,一一功德圆。是谁摄巧匠,上登忉利天。

刻此牛头檀,妙到秋毫颠。或言佛涅槃,娑罗双树间。

此即茶维地,斯语原讹传。惟佛有神力,高踞两山巅。

至今双足迹,尚隔十由延。或言古无人,只有龙鬼仙。

其后买珠人,渐次成市廛。此亦妄造语,有如野狐禅。

实别经行地,与佛大有缘。参天贝多树,由此枝叶繁。

独怪如来身,不坐千叶莲。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启颜?

岂真津梁疲,老矣倦欲眠。如何沈沈睡,竟过三千年?

己亥杂诗 其四十五

清代 黄遵宪

长恨古人吾不见,又疑诸史半欺谩。女王铜镜委奴印,亲手摩挲对面看。

登巴黎铁塔

清代 黄遵宪

拔地崛然起,崚嶒矗百丈。自非假羽翼,孰能蹑履上?

高标悬金针,四维挂铁网。下竖五丈旗,可容千人帐。

石础森开张,露阙屹相向。游人企足看,已惊眼界创。

悬车倏上腾,乍闻辘轳响。人已不翼飞,迥出空虚上。

并世无二尊,独立绝依傍。即居最下层,高已莫能抗。

苍苍覆大圜,森芒列万象。呼吸通帝座,疑可通肸蚃。

自天下至地,俯察不复仰。但恨目力穷,更无外物障。

离离画方罫,万顷开沃壤。微茫一线遥,千里走河广。

宫阙与城垒,一气作苍莽。不辨牛马人,沙虫纷扰攘。

我从下界来,小大顿变相。未知天眼窥,么么作何状?

北风冰海来,秋气何飒爽。海西数点烟,英伦郁相望。

缅昔百年役,裂地争霸王。驱民入锋镝,倾国竭府帑。

其后拿破仑,盖世气无两。胜尊天单于,败作降王长。

欧洲古战场,好胜不相让。即今正六帝,各负天下壮。

等是蛮触争,纷纷校得丧。嗟我稊米身,尪弱不自量。

一览小天下,五洲如在掌。既登绝顶高,更作凌风想。

何时御气游,乘球恣来往。扶摇九万里,一笑吾其傥。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

清代 黄遵宪

四十七士人同仇。四十七士心同谋。一盘中供仇人头。

哀哀燕雀鸣啁啾。泥首泣诉围松楸。臣等无状恐为当世羞。

君虽有臣不能为君持干掫。君实有弟不获传国如金瓯。

君亦有国民,不敢兴师修戈矛。犹复腼颜视息日日偷。

臣等非敢国法雠。伏念国亡君死实惟仇人由。当时天使来,奉命同会酬。

环门观礼千人稠。彼名高家实下流。骂我衣冠如沐猴。

笑我朝会啼秃鹙。我君怒如鲠在喉。拔剑一发不复收。

乌知仇人不死翻贻家国忧。臣等闻变行叹复坐愁。

或言死拒或言死请无能连一筹。同官臭味殊薰莸。

一国蒙戎如狐裘。最后决意报雠同力戮,洒血书誓无悔尤。

四十七士相绸缪。蹈间伺隙忽然岁一周。昨夜四更月黑至鸺鹠。

众皆衷甲撑铁兜。长梯大椎兼利鍭。或逾高墉或逾沟。

开门先刃铃下驺。大呼转斗如貔貅。彼仇人者巧藏驱,如椽银烛遍宅搜。

神恫鬼怒人焉瘦,闯然首出霜锋抽。彼盘之中血髑髅。

先公犹识伧父面目不?此一匕首先公所赐绕指柔。

请公含笑试吴钩。忽复赍齐恨埋九幽。臣等事毕无所求。

愿从先君地下游。国家明刑有皋繇。定知四十七士同作槛车囚。

不愿四十七士戴头如赘疣。唯愿四十七士骈死同首丘。

将军有令付管勾。纲舆分置四诸侯。明年赐剑如杜邮。

四十七士性命同日休。一时惊叹争歌讴。观者拜者吊者贺者万花绕冢每日香烟浮。

一裙一屐一甲一胄一刀一矛一杖一笠一歌一画手泽珍宝如天球。

自从天孙开国首重天琼矛和魂一传千千秋。况复五百年来武门尚武国多贲育俦。

到今亦穗义士某某某某四十七人一一名字留。

内足光辉大八州。外亦声明五大州。

马关纪事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卅载安危系,中兴郭子仪。屈迎回鹘马,羞引汉龙旗。

正劳司宾馆,翻惊力士椎。存亡家国泪,凄绝病床时。

己亥杂诗 其五十六

清代 黄遵宪

万灯悬耀夜光珠,照出诸天夜燕图。缨络纲云花散雨,居然欲界有仙都。

五用前韵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掩抑鱼轩赋载驱,吞声在野鹆跦跦。扈行尚纵花门贼,入衙难徵竹使符。

旧梦百年仍锁港,残山半壁欲迁都。最怜黄鹤楼中客,西望长安泪眼枯。

放归

清代 黄遵宪

绛帕焚香读道书,屡烦促报讯何如。佛前影怖楼枝鸽,海外波惊涸辙鱼。

此地可能容复壁?无人肯就问箯舆。玉关杨柳辽河月,却载春风到旧庐。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六

清代 黄遵宪

入网青鲨化虎难,皮留饰器味登盘。鼠肠鱼翅均珍错,借箸同筹补食单。

为同年吴德潚寿其母夫人

清代 黄遵宪

郁郁龙象山,松柏森苍苍。中有丹山鸟,哀鸣复回翔。

树下即方池,池旁多鸳鸯。封缸有美酒,罗列东西厢。

新妇厨下来,徐徐捧羹汤。长孙华蘤冠,幼孙明月珰。

再拜拜寿母,愿母举一觞。呼潇汝来前,未言泪盈眶。

瞿瞿心目中,曷尝须臾忘!汝父初闻丧,星奔去澄江。

露宿衣难斯,雨泣铃郎当。沈沈永宁城,凄风摇阴房。

切脉雰乱丝,背面欹空床。病名我不知,何由知医方?

回头看我面,眼语诸儿郎。复指白衣冠,当作收敛装。

汝时口啖饼,学哭嬉柩旁。为汝换锦袍,随兄爇炉香。

朝发沪州头,丹旐魂飞扬。暮宿巴江尾,白鸡鸣悽怆。

体夫詈重棺,骑奴嘲空囊。家有垂白母,犹待儿治丧。

遥遥二千里,如何到家乡?明年汝兄归,捧棺交汝兄。

逝者遂已矣,存者称未亡。我今七十三,忽忽四十霜。

食梅难得甜,啖蔗难得浆。何图见孙曾,驩笑同此堂。

潇也奉母言,手书告其朋。同年黄遵宪,曾历各海邦。

西俗重妇女,安居如天堂。一簪值十万,一衣百万强。

登楼客持裾,试马夫引缰。梦中不识役,矧乃身手当。

虽则同女身,苦乐何参商?吁嗟三代后,女学将毋忘。

执业只箕帚,论功惟酒浆。所托或寒微,持身备嫔嫱。

拳拳事女君,缩缩足循墙。人权绌已甚,世情习为常。

周婆欲制礼,胡儿惟有娘。将此语人人,人人疑荒唐。

人生于父母,犹戴日月光。同是鞠育恩,谁能忍分张?

当时黔蜀交,塞道嗥豺狼。驱儿就兄学,虎口儿勿惊。

黄巾动地来,捉人锁琅珰。弃家匿深山,视盎无宿粮。

蜀姜与蜀锦,殷勤远寄将。口书勉儿学,儿学毋怠荒。

山中多黄檗,甘苦母自尝。母苦儿则知,不知母何望?

潇今富学行,非母曷有成。斯实备父德,岂徒慰姑嫜。

作妇甘卑屈,为亲宜显扬。显扬万分一,恩义终难详。

盘龙恭人诰,雕螭节孝坊。悠悠《鹿鸣》诗,并坐歌笙簧。

歌我《述德篇》,彤管何芬芳。持谢有母人,念兹永勿忘!

养疴杂诗 其十七

清代 黄遵宪

荡荡青天一纸铺,团团红日半轮孤。波摇海绿云翻墨,谁写须臾万变图?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490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