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由输舟抵天津作

由输舟抵天津作

清代 黄遵宪

遥指天河问析津,茫茫巨浸浩无垠。华夷万国无分土,人鬼浮生共转轮。

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大鹏击水南风劲,忽地吹人落软尘。

诗人黄遵宪的古诗

日本杂事诗 其六十

清代 黄遵宪

联袂游鱼逐队嬉,捧书挟策雁行随。打头栗凿惊呼謈,怅忆儿童逃学时。

九月朔日启程由上海归舟中作

清代 黄遵宪

月黑霜凝点客衣,寥天雁影乍南飞。一池水问干何事,万里风劳远送归。

测镜回看星贯索,解装待问石支机。旁人莫误三能望,遥指银潢望紫微。

己亥杂诗 其五十八

清代 黄遵宪

眼底尘惊世界微,天风浩浩吹人衣。便当御气乘球去,饱看环瀛跨海归。

五用前韵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掩抑鱼轩赋载驱,吞声在野鹆跦跦。扈行尚纵花门贼,入衙难徵竹使符。

旧梦百年仍锁港,残山半壁欲迁都。最怜黄鹤楼中客,西望长安泪眼枯。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八

清代 黄遵宪

屈指中兴六七公,论才考德首南丰。笼人意气谈天口,转似区区隘乃翁。

夜泊高陂其地多竹

清代 黄遵宪

一篷凉月冷于秋,万竹潇潇俯碧流。欲拟勾留留不得,明年何处梦黄州?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 其四

清代 黄遵宪

狼㬻遗种等高车,万族相从到尾闾。魑魅入林逢不若,虾蟆吞月鉴方诸。

昔闻靺鞨歌西乐,今见祛庐制左书。始受一廛濠镜地,有明师早漏多鱼。

石川鸿齐英偕僧来谒张副使误谓为僧鸿齐作诗自辩余赋此以解嘲

清代 黄遵宪

谓僧为官非秃鹙,谓官为僧非沐猴。为官为僧无不可,呼马应马牛应牛。

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宽衣博袖将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

师丹固非老善忘,鲁侯亦岂儒为戏。知公迹僧心亦僧,不复拘拘皮相士。

先生闻当喜欲狂,自辩非僧太迂泥。但论普度一切心,安识转轮三世事。

吾闻先达曾戏言,莫如为僧乐且便。世间快意十八九,只恨酒色须逃禅。

入宫有妻案有肉,弃冠便作飞行仙。昨者大邦布令甲,宗门无用守戒法。

周妻何肉两无忌,朝过屠门夕拥妾。佛如有知亦欢喜,重愿东来度僧牒。

溯从佛法初来东,稻目以后争信崇。造经千卷塔七级,赐衣百袭粟万钟。

帝王亦称三宝奴,上皇尊号多僧徒。七道百国输正税,民膏民血供浮屠。

将军柄政十数世,争挽强弓不识字。斯文一脉比传灯,亦赖儒僧延不坠。

西方菩萨东沙门,天上地下我独尊。尊君为僧固君福,急掩君口听我言。

九方何必分黄骊,两兔安能辨雄雌。鸿飞宁记雪泥迹,马耳且任东风吹。

述闻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皇京一片变烟埃,二百年来第一回。荆棘铜驼心上泪,觚棱金爵劫余灰。

螟蛉果蠃终谁抚,猿鹤沙虫总可哀。只望木兰仍出狩。

銮舆无恙贼中来。

日本杂事诗 其九十七

清代 黄遵宪

游部君兼石作公,歌桓护葬习丧容。紫衣丹首黄金目,甲作传家善食凶。

不忍池晚游诗 其三

清代 黄遵宪

红板长桥雁柱横,两头路接白沙平。前呼后拥萧萧马,犹记将军警跸声。

别张简唐思敬并示陈縡尚元焯 其一

清代 黄遵宪

马首欲东王事亟,乘辕改北故人归。别君泥醉杯中酒,独我愁看身上衣。

万绪一时齐扰扰,三年同客更依依。平安寄语吾家去,为道腰支近稍肥。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

清代 黄遵宪

念我平生同队鱼,又念丈人屋上乌。翩翩公孙才似舅,因君问讯今何如。

赠梁任父同年 其三

清代 黄遵宪

白马东来更达摩,青牛西去越流沙。君看浮海乘槎语,倘有同文到一家?

日本杂事诗 其一六一

清代 黄遵宪

弦弦掩抑奈人何,假字哀吟伊吕波。三十一声都怆绝,莫披《万叶》读和歌。

己亥杂诗 其二

清代 黄遵宪

亦曾忍死须臾坐,正用此时持事来。今午垂帘春睡起,拥垆拈箸拨寒灰。

岁暮怀人诗 其四

清代 黄遵宪

门第将军双戟围,长安花好马如飞。只怜同听秋声馆,瘦竹疏桐鹤不肥。

日本杂事诗 其十一

清代 黄遵宪

鳄吼鲸呿海夜鸣,捧书执耳急联盟。群公衮衮攘夷策,独幸尊王藉手成。

己亥杂诗 其九

清代 黄遵宪

日光野马息相吹,夜气沈沈万籁微。真到无闻无见地,众虫仍着鼻端飞。

己亥杂诗 其三十九

清代 黄遵宪

树静风停梦不成,枕函侧倚泪纵横。荷荷引睡施施溺,竟夕闻娘唤女声。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490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