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春阴诵杜诗有感

春阴诵杜诗有感

明代 黄佐

鸟得春光早,花因日色迟。诵公诗自得,嗟此意谁知。

隐几瑟绵裌,销愁仗酒卮。风寒氛祲里,灵雨到何时。

诗人黄佐的古诗

送梁佥宪应房之贵州次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脉脉怀燕北,行行度楚西。地连丹水阔,天入翠屏低。

奋翅看鹏翼,骖驔送马蹄。未须谈贵竹,吾意在烝黎。

秋日送同年刘鄜南归秦中集杜四绝 其四

明代 黄佐

南国浮云水上多,几时回首一高歌。秦城楼阁烟花里,兴在骊驹白玉珂。

南雄返棹集陶句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形迹滞江山,僶俛四十年。天地长不没,聊且凭化迁。

荣华诚足贵,于我若浮烟。即日弃其官,守拙归园田。

白日掩荆扉,药石有馀闲。啸傲东轩下,徘徊丘垄间。

青松夹路生,纷纷飞鸟还。人道每如兹,此行谁使然。

世俗久相欺,任真无所先。何必升华嵩,一盼周九天。

同年会以新秋同年雅集为韵六首在会者顾佥宪溱刘佥宪乔余给谏经梁 ...

明代 黄佐

海濆集群彦,蜚英振风雅。对月成七人,可以当作者。

顾予忝嘉招,瓦缶混琼斝。天长去雁回,霜急飞梧下。

因之感摇落,忘情共陶写。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其七

明代 黄佐

半隐园中鸣桔槔,曲淙趋沼白珠跳。河流浅兆真堪笑,积雪虚瞻泰岱高。

陈京兆浮丘心远亭分得落字

明代 黄佐

浮丘倚阑渚,郁水环山郭。中流结衡宇,炎歊尽销落。

伊人天与游,委怀合冲漠。投簪隐朝市,緤组尹京洛。

卷舒贵自我,虞罗岂云获。丘隅协鸟性,濠梁遂鱼乐。

翛然驰寸心,万古纷回薄。高云映樽俎,凉雨洒葵藿。

陶情良在兹,抚物欣有托。愿为鸿与鹄,相将翔寥廓。

春日玄览台独坐偶成四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为爱春台好,逍遥到日曛。栖神随豹雾,矫翰谢龙云。

水自灵洲入,山从粤井分。无论拳与勺,天地本同群。

至后诸郎中子兴过草堂寻梅登玄览台循城墙而归集杜句以纪其事

明代 黄佐

茅斋寄在少城隈,冬至阳生春又来。万里相逢贪握手,百年多病独登台。

短墙若在从残草,皂盖宁忘折野梅。正是江南好风景,蓬门今始为君开。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其四

明代 黄佐

五夜彤庭绛节齐,火城如昼散乌栖。十年不到芙蓉阙,坐对双红听曙鸡。

题画练鹊

明代 黄佐

蓬蒿恣浼鹊,羽翼何翘翘。何如舍之去,玉立当云霄。

游海珠寺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上上凭虚亭,东风南浦生。入窗洞吟目,两岸蜚啸声。

天空白浪迥,日近青霞明。放怀莺燕外,一壶宜醉倾。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陇麦枯乾径草生,杜家园榭坐传觥。唐求罗隐过逢地,共指河冰未可行。

寄易司训体乾

明代 黄佐

北雁飞南天,蒹葭霜月圆。美人千里隔,深夜一灯悬。

访白沙宅四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堂前双柏走苍虬,苔自侵阶鹤自谋。怪底诗翁贫到骨,野风萧瑟蔗塘秋。

黄月溪太守归自京师得脱风涛之险携酒往南园饯之醉中赋此

明代 黄佐

神龙跋浪辞沧溟,喜尔不逐长庚星。豪谈酌我紫琼液,南园万竹皆泠泠。

溪边明月照飞鹭,枕外白云生翠屏。揭阳舟楫自今去,奈此薰风萧艾青。

题石川书赠张子

明代 黄佐

磐石何岩岩,流泉何弥弥。石以励吾志,泉以洗吾耳。

渌净涵青天,秀色亘千里。菰蒲断尘境,花竹粲成绮。

有时天水交,触石片云起。彷佛御炉烟,絪缊映丹扆。

因之怀金门,忠贞讵能已。秉志傥不移,润泽从兹始。

十载行二首赠王子崇 其一

明代 黄佐

十载之行我在燕,与君相好随莺迁。十载之后我归粤,与君相好听莺别。

听莺走马朝玉京,玉京十二楼五城。山龙垂衣御紫清,羡君输丹达天扃。

彤云缥渺拂绮楹,手持金镜耀日明。圣皇得一天下贞,寿万万岁垂鸿名。

修复粤洲草堂经始桃源坞四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草堂修旧业,凿翠向高城。俯首嗟人境,冥心谢世情。

山从疏树众,江入大荒平。隐几云霞里,脩然得此生。

罗浮朱明洞缓声歌三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晓发黄龙洞,夜宿朱明天。朱明何高高,大罗相连延。

元始命天真,授我云篆篇。九光驻飞鞅,三华返胎辕。

上窥无复色,下际宁有渊。永言保冲虚,冥心同太玄。

旅感

明代 黄佐

尘事熏心千种在,晨昏回首一星周。枕前风月照归梦,帘外西山窥客愁。

短策干时何所得,薄田供岁未须求。他年北极怀明主,当日东陵有故侯。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