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三穷啚诗时九首为周侍御同年 其八

三穷啚诗时九首为周侍御同年 其八

明代 黄佐

北堂有慈竹,孙枝淩云起。孤儿复抱子,兰阶映瑶珥。

四世萃一门,九原闻亦喜。割鲜开锦席,犀钱一何绮。

沉忧天所释,树萱乃徒尔。

诗人黄佐的古诗

题西园为马主事文祥

明代 黄佐

萧萧松竹间坛栾,满架图书绝世喧。燕坐不知红日近,倚阑东望是长安。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五

明代 黄佐

净慈开宴西湖上,莲叶田田未有花。浩荡湖光千里月,参差烟树万人家。

道中寓意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凤楼十二丽烟花,尽日凝妆望翠华。开遍露桃多少恨,银环今夜落谁家。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其二

明代 黄佐

玉立亭亭见睟容,凤池相并集夔龙。丹心只在彤云里,休道蓬山几万重。

学古三首赠胡承之归关中 其一

明代 黄佐

翩翩双鸣雁,噭噭云中飞。娟娟蛾眉女,劄劄流黄机。

弃置不成匹,叹息减容辉。问女何所叹,良人怅有违。

万里遥相望,何由接音徽。蕙楼鉴素月,兰镫暧虚帏。

身非骖与服,安得同车归。河清尚可俟,会合何可希。

临岐奏此曲,泪下谁能挥。

出郭课野老为园

明代 黄佐

野老墙低还是家,为园须学邵平瓜。已知出郭少尘事,且尽清尊恋物华。

江上小堂巢翡翠,山楼粉堞隐悲笳。不嫌野外无供给,来岁还舒满眼花。

弥罗阁秋望二首与马子仲房 其一

明代 黄佐

珠阁拂瑶天,凭轩兴渺然。西风吹野水,高柳送鸣蝉。

冠盖黄尘里,关河白雁边。相逢且披豁,随意问玄玄。

梦后闻梅花香甚走笔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罗浮清梦正深期,东阁当年忆赋诗。枝上一阳回白雪,膝边三弄协朱丝。

彤云有影承金殿,湛露无声下玉墀。移植若从升北极,暗香应绕万年枝。

用兵河套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定鼎燕京后,胡烽照范阳。留屯无板屋,住牧有牙璋。

转饷归朝遍,鸣箛入塞长。墩台绝征旆,徒尔遣边郎。

喜晴四首 其四

明代 黄佐

端居抚灵化,流幻成阴晴。晨鸡奏天色,起觉衾绸轻。

籓篱未云树,溪壑浩已盈。抱独有馀豫,焉知世上情。

邂逅适所愿,丹葵耀其英。摇摇庭绿中,有鸟时一鸣。

物色每如此,聊以观我生。

哭崔南甫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执业越三载,盖棺悲仲春。岂知吾未老,空恸尔为人。

亭伯夙工赋,原思甘食贫。慰亲能不死,天与玉麒麟。

灯夕立春

明代 黄佐

东风澹澹月团团,灯市逢春倍觉欢。汉苑烟花曾驻马,秦楼歌舞更骖鸾。

传柑错忆红云殿,缕菜惊看白玉盘。官柳野梅俱在眼,莫教长笛倚阑干。

八美诗八章章八句美同馆八君子也分携眷恋聊宣别情云尔 其六 廖 ...

明代 黄佐

廖子谢白鹿,英声振金马。掞天摛雄词,星辰纮九野。

凫藻竞驰目,骊珠遂盈把。嗟余蹇且拙,末由追大雅。

闻近有跃舞歌呼自谓寻乐者因再用韵 其二

明代 黄佐

道心于我本非遥,合一真传久寂寥。茂叔每从颜学孔,咎繇曾致舜为尧。

源泉混混须前进,松柏苍苍见后彫。此日登台遥引望,鸢飞应自在云霄。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三

明代 黄佐

姑苏城外草萋萋,游冶王孙望欲迷。歌彻玉桃仙侣醉,枫桥明月夜乌啼。

重阳次韵答孙贞父

明代 黄佐

相看京洛共缁尘,拂拭荷衣发兴新。江上离忧嗟易老,云间归梦恐难真。

飞飞白雁遥怜汝,采采黄花懒寄人。抱病重阳正愁绝,把君诗句重逡巡。

草堂踏月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逍遥水上鹭,倏忽云中翔。阜螽跃衰草,亦知明月光。

群动夜不息,玄天函百昌。二虫何为尔,高下自有常。

纵浪大化中,洪涛浩茫茫。自非松柏姿,日夕焜以黄。

慨彼风中叶,悠悠安所将。

感秋三首时洪都兵变予方种菊东篱有终焉之志因赋此诗 其二

明代 黄佐

一舸当年发豫章,豚鱼吹浪棹相将。黄芦夹岸天连海,白雁临关夜有霜。

氛祲秪今干斗极,江湖依旧远岩廊。悲吟不尽伤秋意,红叶萧萧暮吹长。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六

明代 黄佐

严陵祠上白日光,严陵祠下沧波长。清风满山似相慰,去路飘飘花草香。

人日和陈天游韵 其二

明代 黄佐

东风吹遍海天涯,隐几萧条忽涯花。人日钩诗谁对酒,草堂携鹤自移家。

冲星剑佩真吾事,满地江湖又岁华。何事步兵从晋室,春来犹咏救侯瓜。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