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买船至演平拜建康刘公墓下遂入城假馆梅山堂感涕有作

买船至演平拜建康刘公墓下遂入城假馆梅山堂感涕有作

宋代 朱熹

维舟新历口,步上秣陵阡。高丘忽嵯峨,宿草迷荒烟。

拜起泪再滴,哀哉不能言。驱车且复东,借此虚堂眠。

念昔堂中人,经营几何年。一旦舍之去,千秋不言还。

露井益清渫,风林更修鲜。思公独不见,涕下如奔川。

感慨西州门,怆悢山阳篇。晤叹日隐树,悲歌月当轩。

堂堂忠孝心,终古谅弗谖。尚与吴门子,归来故山巅。

诗人朱熹的古诗

武夷七咏 其一 天柱峰

宋代 朱熹

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东。祇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三

宋代 朱熹

泥滑滑,泥滑滑,秦望云荒镜湖阔。绿秧刺水水拍堤,牙旗画舸凌风发。

使君行乐三江头,泥滑水深君莫忧。

登山有作次敬夫韵

宋代 朱熹

晚峰云散碧千寻,落日冲飙霜气深。霁色登临寒夜月,行藏只此验天心。

题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图 其一 湘夫人

宋代 朱熹

潇湘木落时,玉佩秋风起。日暮怅何之,寂寞寒江水。

武林

宋代 朱熹

春风不放桃花笑,阴雨能生客子愁。只我无心可愁得,西湖风月弄扁舟。

督役城楼

宋代 朱熹

天高无游气,林景澹馀晖。感此霜露节,但伤风土非。

季秋时序温,百卉不复腓。祗役郊原上,暄风一吹衣。

仕身谅无补,课督渐饥羸。还忆故园日,策杖田中归。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 ...

宋代 朱熹

夕阳在西峰,晚谷背南岭。烦郁未渠央,伫兹清夜景。

仰思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圣贤事业理难同,僭作新题欲自攻。王事兼施吾岂敢,傥容思勉议成功。

芹溪九曲诗 其八

宋代 朱熹

八曲砚峰倚碧虚,泉流瀑布世间无。凭谁染就丹青笔,写出芹溪九曲图。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二 值风

宋代 朱熹

山下风吹衣,山上风拔木。茅茨何足保,瀛海虑翻覆。

永念执鬯人,无心还自恧。

题赤城观

宋代 朱熹

落日空山秋气清,泠泠古木乱蝉鸣。仙人一去鹤不返,剑客重来丹已成。

静对竹炉烟缕直,细看月窟桂华生。此身旧有蓬瀛约,玉简归来问姓名。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宋代 朱熹

白玉堂前树,风清月影残。无情三弄笛,遥夜不胜寒。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宋代 朱熹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应知尘土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秋夜叹

宋代 朱熹

秋风淅沥鸣清商,秋草未死啼寒螀。幽人幽人起晤叹,仰啼河汉天中央。

河汉西流去不息,人生辛苦何终极。苍山万叠云气深,去鍊形魂生羽翼。

丘子服来访道间得古梅折以为赠刘叔通江文卿俱来各有佳句因各次韵 ...

宋代 朱熹

独树临孤岸,横枝放浅花。不须烦驿使,正耐雪斜斜。

感事书怀十六韵

宋代 朱熹

胡虏何年盛,神州遂陆沉。翠华栖浙右,紫塞仅淮阴。

志士华虞切,朝家预备深。一朝颁细札,三捷便闻音。

授钺无遗算,沈机识圣心。东西兵合势,南北怨重寻。

小却奇还胜,穷凶祸所临。旃裘方舞雪,血刃已披襟。

残类随煨烬,遗黎脱斧砧。戴商仍夙昔,思汉剧讴吟。

共惜山河固,同嗟岁月侵。泉蓍久憔翠,陵柏幸萧椮。

正尔资群策,何妨试盍簪。折冲须旧衮,出牧仗南金。

众志非难徇,天休讵可谌。故人司献纳,早晚奉良箴。

三月晦日与诸兄为真率之约徘徊石马晚集保福偶成短句奉呈聊发一笑

宋代 朱熹

春服明朝换,晴川涨绿阴。追随皆胜侣,邂逅即初心。

社迹莓苔古,禅扉竹树深。移尊真惜日,毕景共披襟。

俭德遵贤范,哇词愧雅音。清和应更好,逸想寄云岑。

训蒙绝句 莫知其乡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此心活动元无定,或出他乡入此乡。猛省不知谁是主,只因操舍有存亡。

次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韵 其二

宋代 朱熹

天聪已许一言悟,年少悬知万卷开。珍重当时读书处,低回空有后人来。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六 月台

宋代 朱熹

台上无人伴苦吟,归鸦过尽日西沉。须臾玉匣开尘镜,却有孤光共此心。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