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宜阳八景次东溪郑尚书韵八首 其三 玉溪春涨

宜阳八景次东溪郑尚书韵八首 其三 玉溪春涨

明代 黄佐

玉溪流水碧沉沉,巧算还谁测沉深。细雨斜风浑二月,鲸吞鼍作忽千寻。

敲诗日忆澄江练,倚仗时闻绿树禽。何事临流歌仰止,三星桥外有遥岑。

诗人黄佐的古诗

夏至斋居

明代 黄佐

桥门日日听鸣驺,长夏斋居亦似秋。雨歇风篁依砌舞,夜凉云汉入窗流。

咸英乐自周家变,江海心从魏阙游。隐几梦回天咫尺,六龙飞处是方丘。

桂江秋怀借养斋方伯韵奉寄

明代 黄佐

桂江水高三尺强,秋来鸿雁相强翔。鸣桡捩柁亦何意,枫叶芦花俱可伤。

苍梧望断粤云白,沧浪歌罢湘烟长。会须万里去寥廓,嗟尔罻罗空自张。

珠江刘生吉卿往江州书馆赋诗以送之

明代 黄佐

腊月行邕管,沧波冷白蘋。雨晴梅映日,风定鸟催春。

说剑休辞酒,扬舲恰爱人。此行须自爱,期尔德为邻。

归自京师赴常斋钟子夜宴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魏阙劳君千里梦,粤巢分我一枝安。即看春事辞莺燕,且尽芳樽共肺肝。

沙坞雨馀花气近,江城风定角声寒。相看此夕清狂甚,从此过逢兴未阑。

草堂饯别诸生偶成三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篱边野外多众芳,中有松柏参天长。落花游丝白日静,玉杯锦席高云凉。

舟辑渺然自此去,人生会合不可常。卧龙跃马俱黄土,金谷铜驼非故乡。

八月十日早起祝圣口占

明代 黄佐

谯鼓静秋城,丛霄雁一声。薄云随佩动,多露藉灯明。

紫极曾遥梦,沧江只此生。十年瞻拜地,香忆御炉清。

舟中漫兴五首 其五

明代 黄佐

河汉盈盈夜遽央,淡日欲出流云凉。捲帘默坐看流水,风送一番松桂香。

草堂避暑四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隐几消永日,薰风摇紫薇。钩帘一以眺,绿水近岩扉。

嗒尔烟光夕,居然尘事稀。翩翩松上鹤,遥带白云归。

梦后闻梅花香甚走笔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罗浮清梦正深期,东阁当年忆赋诗。枝上一阳回白雪,膝边三弄协朱丝。

彤云有影承金殿,湛露无声下玉墀。移植若从升北极,暗香应绕万年枝。

寿孙九峰尚书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锦席湘帘白日长,玉杯称寿未渠央。调弦正奏缁衣曲,无限南风入座凉。

潞河阻冻戏赠文衡山五绝 其五

明代 黄佐

纷纷车马款柴关,焚却银鱼亦未闲。输我疏顽无一事,日骑黄犊访青山。

短歌行送洪子玉方

明代 黄佐

秋露载晞,朔云云飞。盍簪讵几,驾言騑騑。肃彼前旌,奏此和铃。

风骖翼人,遄如流星。今夕同堂,明发异乡。何以别子,骊歌鸾觞。

林疏壑清,山空鸟鸣。风吹断蓬,与客徂征。子在在燕,洌洌寒泉。

挠不可浊,其流为川。子在在浙,寒泉洌洌。思子如濯,中心孔热。

石田碌碌,逋税斯督。云谁之故,空其杼柚。原则有杉,隰则有蓝。

糟糠短褐,饥寒所甘。

梦游洞庭作

明代 黄佐

瑶台今夕侍宸游,五色云中驾彩虬。银汉有章回紫极,碧天如幕护皇州。

未央日转芙蓉殿,太液波涵翡翠楼。欲奏霓裳先按舞,凤笙吹彻洞庭秋。

崇德楼怀古八首为彭城马子津赋 其一

明代 黄佐

苍山倚天东,秀色亘千里。缅怀山中人,羽翼赤龙子。

织鸟翔太霄,翩翩彩云起。瞻云息机事,林卧观无始。

凯歌词十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从官鹄立侍牙樯,中贵蝉联进玉觞。百万貔貅齐喝采,载歌常武贺君王。

重午谩兴

明代 黄佐

萧艾青青烟雨中,锦囊谁与奏中风。骖驔骏骑来燕市,迢递翔鶤仰汉宫。

竹叶谩随人意绿,榴花孤倚客窗红。去年此日衡门下,笑看菖蒲碧涧东。

微雨后风沙大作晚泊临清

明代 黄佐

笑辞钟鼎向山林,去路尘沙苦见侵。万里舟航淹日月,九河风雨战晴阴。

草堂花竹萦春梦,泽国鱼龙伴夜吟。心迹不教双寂寞,灯前呼酒漫开襟。

江上寄山阴周给事

明代 黄佐

万里风烟接素秋,浴凫飞鹭晚悠悠。更为后会知何地,忆向山阴上小舟。

招颂补遗九首 其二 刊山木

明代 黄佐

下民昏垫,哀此无告。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吕梁太岳,底柱析城。

于恒于华,于荆于衡。乃畋于山,乃牧于谷。乃渔乃佃,于渊于陆。

我胼我胝,我思阻饥。奏庶鲜食,惟下民之宜。

丁亥元日

明代 黄佐

朔云自绕滦河曲,燕树遥连汉苑斜。彩鹢独依河畔柳,新莺应到苑中花。

三朝礼乐开青琐,万里冠裳拥翠华。去去沧江回首地,太平歌颂落烟霞。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