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南征词六首

南征词六首

明代 黄佐

凤野传清跸,龙旌逼绛霄。风雷随鼓角,日月耀金貂。

跃马宜春苑,呼鹰织锦桥。何如穆天子,空赋《白云谣》。

诗人黄佐的古诗

人日雨霁出门志喜

明代 黄佐

王春听旧雨,人日见新晴。万户笙歌沸,千山紫翠明。

和风匀柳色,淑气入莺声。所喜青阳动,休嗟白发生。

罗浮钓鳌石有怀罗豫章先生

明代 黄佐

任公昔垂钓,超然龙伯先。巨鳌一入手,纶竿都弃捐。

镇此蓬山下,化石今千年。共惟豫章翁,拂石开苍烟。

坐观万物备,胸中罗九天。正如得巨鳌,不悄图小鲜。

泉源涵有象,松风韵无弦。冥栖不复见,悠悠东逝川。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五

明代 黄佐

猛风吹梧桐,玉露坠金井。蹋歌人不闻,明月照双影。

峡山寻铁壁泉源宴挹泉亭次王十竹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云构初成风籁清,翠寒当户接流声。禺阳凤竹自秋色,赵叟鱼台空月明。

铁壁长年锵玉佩,沧江终日驻霓旌。酒阑更觅飞来迹,直上蓬山绝顶行。

梦中九日寄怀郑世穆作

明代 黄佐

九日清斋深忆君,往年曾共醉论文。箧中乌帽负黄菊,门外青山间白云。

独鹤依依何意舞,宾鸿渺渺几时闻。黄金台上一翘首,神骏惟应空冀群。

罗浮瑶台石

明代 黄佐

磊磊瑶池畔,亭亭宝积西。孤根通碧落,彩色化虹霓。

飘泊怜湘燕,沉冥笑蜀犀。台前看不厌,坐见玉绳低。

送祁惟允

明代 黄佐

执手别君何郁纡,帝城秋色野踟蹰。离情不学晓云淡,知己渐随烟柳疏。

去国未须言勇退,还家聊且赋閒居。想应明主不相弃,谁合南山有弊庐。

送九江杜通判

明代 黄佐

杜曲传千载,韦经守一窗。徽声驰北戒,新命佐南邦。

视篆垂朱绂,飞书出皂幢。群峰浮鹿洞,九派接龙江。

日下华辀发,风前叠鼓韸。临岐何所道,珍重锦韬杠。

浣俗轩五首为孙德谦 其四

明代 黄佐

洗心实稽古,攫名非俟命。利本竞锥刀,色乃让千乘。

义欲在丹书,圣狂有明镜。懿维皭不滓,芙蕖秉贞性。

洮阳野次

明代 黄佐

画船箫鼓拥青衿,岂有当年木铎音。故国烟花那在眼,长途风雨若为心。

三湘秀色来天地,五岭华风自古今。耿耿有怀成野宿,梦魂虚绕泰山岑。

修复粤洲草堂经始桃源坞四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草堂修旧业,凿翠向高城。俯首嗟人境,冥心谢世情。

山从疏树众,江入大荒平。隐几云霞里,脩然得此生。

调鹿出郊谢徐方伯惠酒

明代 黄佐

调鹿适林野,就萍荒水滨。水流萍东逝,春序犹依辰。

倾耳无市声,在目多乱云。寒岩寂如冬,古木相与亲。

有酒来南州,连觞饮其醇。班荆亦县榻,素心良已勤。

醉来陟高冈,万化皆呈新。陶然牵鹿归,放浪存吾真。

李子逍遥楼寄怀次韵

明代 黄佐

飞楼漂渺俯江深,谁咏晨风向北林。度雪朔鸿空往迹,掠云皋鹤更遗音。

燕台合市千金骨,汉署徒知十载心。骋望不愁春事远,满蹊桃李自成阴。

草堂夜坐四首 其四

明代 黄佐

云卧开丹牖,瑶天四望通。虞弦徒解阜,楚客谩雌雄。

万壑收虚籁,千林息断蓬。何当秋色里,一叶咏梧桐。

琴操三首 其一 玄云操

明代 黄佐

油油玄云,蔽日之光。有昏者椓,之天之纲。禺原膴膴,可耕以粟。

驷马高车,无我囊三木。若虞设罗,色斯駴而。彼巢于幕,于嗟殆而。

草堂踏月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逍遥水上鹭,倏忽云中翔。阜螽跃衰草,亦知明月光。

群动夜不息,玄天函百昌。二虫何为尔,高下自有常。

纵浪大化中,洪涛浩茫茫。自非松柏姿,日夕焜以黄。

慨彼风中叶,悠悠安所将。

春兴八首 其四

明代 黄佐

燕台自昔兴王地,今日垂衣驭四夷。紫禁烟花连朔漠,黄河烽火望旌旗。

西山积雪辉辉在,北极浮云袅袅垂。跂马春郊回首晚,五侯歌管未休吹。

草堂避暑四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隐几消永日,薰风摇紫薇。钩帘一以眺,绿水近岩扉。

嗒尔烟光夕,居然尘事稀。翩翩松上鹤,遥带白云归。

岁晚寄怀程参戎

明代 黄佐

忆昨欢娱同见招,独能无意向渔樵。揽环结佩相终始,人事音书漫寂寥。

细马时鸣金腰袅,将军只数汉嫖姚。天涯春色催迟莫,只在忠良翊圣朝。

送费都事日饶州

明代 黄佐

南宫建礼趋庭日,北阙承恩奉日时。潞渚晓行垂柳径,鄱阳秋思碧梧枝。

传家节操闻鸾掖,华国文章出凤池。回首五云天咫尺,泰阶平处是昌期。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