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月十七日大封宗室奉命充南渭册礼使

九月十七日大封宗室奉命充南渭册礼使

明代 黄佐

胪陛传宣仰圣君,锡茅分器重殷勤。日临阁道开三殿,风递宫韶出五云。

宝册下时经辇路,金貂行处散炉薰。即从北极趋南渭,怅别天边鸳鹭群。

诗人黄佐的古诗

赠李侍御之任留都

明代 黄佐

亭亭钟陵台,昔闻凤凰游。凤凰去千载,鹰隼横高秋。

豸冠何楚楚,杰出古康州。觌德不在刑,大器如天球。

欻尔振翮来,嗈嗈播皇休。生民苦捐瘠,洋海森戈矛。

九边惨萧瑟,网罗尚诛求。百鸟抢榆枋,哀鸣何啁啾。

方将斡元气,披诚献鸿猷。竹实化禾黍,梧桐荫道周。

吾宁忍饥渴,庶浣苍生忧。邂逅适我愿,结佩相绸缪。

览辉自兹去,丹衷信能酬。引望已寥廓,空登明月楼。

寄易司训体乾

明代 黄佐

北雁飞南天,蒹葭霜月圆。美人千里隔,深夜一灯悬。

全节庙

明代 黄佐

极目胡尘暗帝畿,楼船南去逐斜晖。已无虎帐鸣金柝,秖有龙潭葬宝衣。

精卫何时填海满,苍梧终日见云飞。贞魂若化吴宫燕,应是年年一度归。

寿孙九峰尚书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锦席湘帘白日长,玉杯称寿未渠央。调弦正奏缁衣曲,无限南风入座凉。

寿诗次欧彦桢韵

明代 黄佐

供奉当年侍翠帷,只今衰懒掩帷扉。池边竹日闻鱼跃,台下松云见鹤归。

莲醑到冬堪酩酊,草堂因咏更光辉。碧山尚觉红尘近,长羡严陵有钓矶。

崇德楼怀古八首为彭城马子津赋 其五

明代 黄佐

颐真怀老彭,用之师大禹。斟雉道不传,河流遽如许。

觞淩屹黔艧,仁知似交语。抚化坐超忽,参错成宾主。

寄南雄章太守接

明代 黄佐

枫山堂构自天开,清白传芳到岭梅。舄外淩江涵粤浦,衙前关树赴燕台。

碧云已共棠阴合,丹壑曾劳驿使来。应有凤书传帝简,双旌从此近三台。

元日迎宫詹召命出驿见杨柳有感

明代 黄佐

元日迎君召,恩光与岁新。即看杨柳色,同遇太平春。

白日明长道,轻烟净素尘。汉廷思羽翼,园绮乐称臣。

仰云堂二首为林上舍志复 其二

明代 黄佐

霞明屏石晓荧荧,树引山光翠满城。却忆过庭何处所,支颐翘首白云生。

秋夜梦后作

明代 黄佐

疏槐宫院罢朝天,淮海干戈有岁年。未厌西风吹几杖,每依南斗望楼船。

新丰车马黄尘里,故国园林白露前。归梦忽醒寒漏迥,绮窗斜挂玉婵娟。

喜晴四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解缨息尘驾,复此园田居。昊穹靳白日,后土成沮洳。

今晨雨初霁,良怀浩然舒。玄蝉鸣灌木,高鸿淩太虚。

飘风卷蓬藋,奇岑映吾庐。挥杯适真性,行歌随所如。

题画练鹊

明代 黄佐

蓬蒿恣浼鹊,羽翼何翘翘。何如舍之去,玉立当云霄。

瑟调曲四首寿陈天游府尹 其二

明代 黄佐

碧瞳绿发天与龄,绯衣绣黻临紫京。郁葱佳气钟山明,虎符鱼钥开夜城。

长江如带流德声,五龙云卧珠海清。浮丘羽人授黄庭,苍松丹桂冬不蘦。

乾坤一气魄载营,齐光日月餐玉英。开轩献寿宝瑟鸣,岁岁年年长合并。

冻开初发

明代 黄佐

万里图南翼,逢春始计程。彤云辞魏阙,绿树出秦京。

鼓枻江天豁,流澌野岸平。因风传尺素,应慰倚门情。

夏夜对月用张曲江韵四首 其二 十六夜

明代 黄佐

重午兼旬后,冰轮欲侧时。兔犹随我席,娥似听人诗。

只愿金波满,长欣玉露滋。广寒如许大,偏在小堂移。

腊月立春感怀次梁南皋韵三首 其三

明代 黄佐

萱草淩寒先自生,皋禽掠暖复交鸣。百年未满秖须醉,万事逢新殊可惊。

楚地雪霜当岭尽,粤台云物到春明。登临一笑人间世,犹有沧浪堪濯缨。

八月十日万寿圣节梦侍朝有述

明代 黄佐

銮坡供奉胜金貂,紫殿东头侍早朝。鹓鹭序时观典礼,凤凰仪处听箫韶。

驰驱南北凋双鬓,归计罗浮梦九霄。此日嵩呼瞻望切,五云天路碧迢迢。

宜阳八景次东溪郑尚书韵八首 其三 玉溪春涨

明代 黄佐

玉溪流水碧沉沉,巧算还谁测沉深。细雨斜风浑二月,鲸吞鼍作忽千寻。

敲诗日忆澄江练,倚仗时闻绿树禽。何事临流歌仰止,三星桥外有遥岑。

绯桃

明代 黄佐

手种绯桃树,今成满院春。垂垂堪系马,脉脉似怀人。

绿水浮天镜,红霞隔世尘。向平毕婚嫁,好在武陵津。

缓步

明代 黄佐

缓步珠江上,烟山迭献新。日高桃炫昼,风定鸟鸣春。

把钓须谋酒,扬舲恰爱人。悠然吾羡汝,天宇渐为邻。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