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晚起喜晴

晚起喜晴

宋代 姜特立

老翁喜晴色,屋角候晨曦。
圆影才明隙,方晖已鉴帷。
呼童聊拥褐,得火即舒眉。
盥栉浑无事,看山就小诗。

诗人姜特立的古诗

嘉泰二年得京祠

宋代 姜特立

八十衰翁灰冷时,君恩忽许奉京祠。
夜行不已非吾事,归日磻溪理钓丝。

借庵

宋代 姜特立

吾师自有庵,何必从人借。
闻道架虚空,大千同一舍。

此路

宋代 姜特立

今古皆从此路行,只有登长分早晚。
我比侪辈得已多,送老生涯唯酒盏。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矜春

宋代 姜特立

莫疑造物擅天工,先借孤根暖气通。
待得乾坤生意广,一时散施与东风。

二月道傍梅花

宋代 姜特立

腊底春前探物华,一枝初发竞相夸。
如今千树离披后,却爱迟开三两花。

西江月(戊午生朝)

宋代 姜特立

富贵从来自有,人生最羡长年。骎骎八秩未华颠。更喜此身强健。
金印新来如斗,丝纶御墨犹鲜。枣如瓜大藕如船。莫惜尊前满劝。

送卢漕

宋代 姜特立

昔忝二三子,今俱七十翁。
西州十年别,南部一尊同。
我已三径具,君还双鬓蓬。
便须轻世事,留眼送飞鸿。

感皇恩(壬戌生朝)

宋代 姜特立

儿女沸欢声,生朝来到。帘幕中朝喷香兽。京祠新任,好事日边还又。清闲无个事,君恩厚。
赢得乞食,歌姬一笑。旧衲云山伴红袖。逢来弱水,试问神仙何有。近来饶落托,贪杯酒。

虞察院生日

宋代 姜特立

雨晹时若赖君侯,万室欢呼庆有秋。
不论高原并下隰,民间稌黍一时收。

火合创壁厨

宋代 姜特立

壁厨殊易成,制度亦敬简。
二边各一柱,四齿横两板。
重重叠书册,造次可抽拣。
犹胜堆案头,儿女恣翻混。
邺侯悬牙签,况复余性懒。
聊欲备阙遗,时时遮老眼。

送墨鱼鞏大监

宋代 姜特立

底事呼为海里羊,陀尼为背锦为裳。
殷勤送似=曲湖老,要荐君家玳瑁觞。

古风送行陈省元

宋代 姜特立

梅山老人头雪白,摸索曹刘还白得。
平生鹿鹿视余子,谁是诗中真巨擘。
踵门忽得天下士,慕我虚声远相觅。
袖中磊磈出奇语,和璧随珠暗相射。
对之坐久神气定,言下分明箭锋直。
傍观如堵相骇愕,颇复见我有此客。
雄篇累日费酬答,但怪笔端飞霹雳。
君才自是千里驹,鞭影不摇何待策。
古人妙处应自知,悟解多端难指画。
请君更去勘诸方,莫道梅山得消息。

再赠汤仲辉

宋代 姜特立

肥遁元无闷,躬耕亦自娱。
曲肱安陋巷,爱尔亦颜徒。

归故园述怀呈唐伯宪

宋代 姜特立

度柳依桥瞰渌波,缓寻花径上松坡。
莫嫌去国谋身拙,却是归田得计多。
举世眩名甘汩没,几人闻健得婆娑。
便须和取归来曲,收拾余年老薜萝。

菜羹二首

宋代 姜特立

拟续冰壶传,尝赓玉糁诗。
蒸豚贵公子,却莫遣渠知。

赐节

宋代 姜特立

潜藩伴读六年余,赐鉞君王念老儒。
禄厚养成閒意思,日长添得睡工夫。

李仲永墨梅

宋代 姜特立

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略相似。
花光道人执天机,信手扫出孤山姿。
陈玄幻却西子面,此妙俗士那能知。
近时赏爱杨补之,补之妩媚不足奇。
李生於梅却有得,高处自与前人敌。
倒晕疏花出古心,暝云暗谷藏春色。
我一见之三叹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君若欲求之点画,胡不去看江头千树白。

暑退喜秋

宋代 姜特立

颓龄厌浊暑,瘦骨便清秋。
蓐收方回镳,灏气横九州。
老鹤生精神,孤松郁飕腮。
如饮寒露浆,贮以青瑶瓯。
既蠲膏肓疾,复洗热恼忧。
斟酌楚人赋,并作商声讴。

晨起信笔

宋代 姜特立

老翁夜不寐,最爱晨起早。
既欣邻鸡鸣,更喜林乌噪。
红日忽上窗,亟呼具衣袄。
下床一炉火,便觉春浩浩。
须臾盥洗罢,觉我神气好。
须眉白如银,大似商山皓。
因思履道贤,六十未为老。
本朝六君子,二张同一赵。
陈杜与郑公,富贵俱寿考。
嗟我亦何人,八十明年到。
不敢拟前贤,后来何足道。
粪丸夸隋珠,但可付一笑。
耳目幸聪明,时时吟续藁。
金钗虽零落,杯酒不草草。

双桃寄鞏经略三首

宋代 姜特立

只说瓜莲并蔕生,几曾仙实见双成。
却疑西母犹多事,戏作人间儿女情。
姜特立

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49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