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吕尚书震还陜西省亲

赠吕尚书震还陜西省亲

明代 金幼孜

鸣珂拥盖度函关,尽道春卿昼锦还。听履几年劳圣眷,称觞此日慰慈颜。

马头千里秦川路,鸟外三峰华岳山。别后知君长恋阙,龙墀伫待缀清班。

诗人金幼孜的古诗

赠南阳知县李桓圭

明代 金幼孜

凫舄来朝会玉京,日瞻龙扆拜光荣。新春雨露从天降,白日香烟满袖生。

久听闾阎称岂弟,况逢朝著有清名。还官好慰斯民望,当宁于今想治平。

送陈参政杰复职

明代 金幼孜

久效勤劳历四朝,暮年文采更朝萧。九重奏最随鸣佩,万里还官理去桡。

藩阃祇今资赞画,缙绅犹自仰丰标。西江总有清名在,更尽忠诚答帝尧。

朝回独坐忆幼男武安 其三

明代 金幼孜

秀目宽眉骨格高,短衫窄袖小绒绦。阶前恁地趋跄好,来往人称是凤毛。

题竺上人卷

明代 金幼孜

閒云流水意悠然,上谷弥陀别有天。欲识禅心清净处,一轮明月照窗前。

题习编修梅坡卷

明代 金幼孜

种得梅千树,盈盈雪满坡。捲帘疏影乱,拂席暗香多。

东阁临风玩,西湖载酒过。高情政如许,赋罢一高歌。

赠彭埙还长洲

明代 金幼孜

与子连宵对客床,觉来犹听诵琅琅。已看丱角超馀辈,想见成人更老苍。

自昔才华推阮谢,只今述作愧班扬。明朝独上扁舟去,遥望姑苏隔渺茫。

题画牛 其一

明代 金幼孜

服箱力穑不知年,报主多情只自怜。好是野田春种后,饱肥芳草卧深烟。

好学斋为边给事作

明代 金幼孜

伊人慕先哲,积学恒孜孜。好问不自己,舜尹乃吾师。

於焉烛万理,于以释众疑。虚心如不足,谦抑恒自持。

力行期远到,贤圣固可希。勖哉企前轨,庶以慰所思。

东阁自况

明代 金幼孜

太平幸无事,长日文书静。素餐诚所愧,聊足慰衰病。

赠进士傅玉良玉润昆弟还临江

明代 金幼孜

昔年校士忝文衡,争睹朝阳两凤鸣。乡里共传登进士,交游为喜得门生。

三年恋阙君恩重,万里还家昼锦荣。回首帝京须到早,上林春好听啼莺。

望晴

明代 金幼孜

日晏云开欲放晴,忽闻乾鹊树间鸣。屡占檐溜停馀滴,且向閒阶散闷行。

题新淦姚氏挹清轩

明代 金幼孜

闭门罕人事,清意有谁知。山色同朝暮,泉声自四时。

弦琴堪对酒,拄笏好题诗。为写山林趣,悠然动客思。

赠李伯高司训还庐陵

明代 金幼孜

庐陵古名郡,风俗天下闻。卓哉欧阳子,奋发振斯文。

声光被后世,至今仰馀芬。惟子企前轨,力学究典坟。

栖迟三十载,布衣谁与群。忽兹膺荐举,峨冠上金门。

授以郡博士,文采耀青云。今晨别我去,怅然惜解分。

临岐重握手,酌以白玉尊。朔风吹浩浩,雨雪何纷纷。

抽帆上南浦,行行近青原。及家固云乐,况乃亲弟昆。

蹇予荷恩遇,谬忝职禁垣。西江未同返,遥睇瞻丘园。

解佩为子赠,聊复申好言。勖哉继先达,浮名何足论。

次若思胡祭酒立春日早朝

明代 金幼孜

客里残年逢立春,清宵待漏拜春宸。玉阶旗影飘晴雪,驰道珂声动紫尘。

綵燕斗簪幡胜好,芹芽试簇菜盘新。銮舆暂退闻呼唤,赐宴先传及近臣。

缅人入贡诗应制

明代 金幼孜

圣主龙飞开泰运,殊方效贡庆运辰。九天宫阙风云会,一统山河雨露新。

重译未誇来白雉,在郊先睹集祥麟。幸逢四海为家曰,愿祝皇图亿万春。

写怀十首录寄诸兄弟 其八

明代 金幼孜

绕屋青山绿树稠,春来啼鸟自啁啾。回来登览知何似,几度临风慨昔游。

写怀十首录寄诸兄弟 其六

明代 金幼孜

诸弟持家力有馀,田园生计未应疏。堂中奉母多馀暇,好共诸郎更读书。

写怀十首录寄诸兄弟 其二

明代 金幼孜

南北驱驰鬓已皤,西江万里隔烟波。池头旧种黄柑树,结实秋来有几多。

偶过胄监学正曾才鲁出黄精共食之因以奉东

明代 金幼孜

见说黄精出远方,制来佳味喜初尝。长镵斸处应逢雪,小瓮盛来尚带霜。

日曝已经三伏暑,蜜藏犹和百花香。临风泚笔题佳句,还忆分来寄玉堂。

赠魏奉祠还陜西

明代 金幼孜

久向王门作奉祠,朅来京国见容仪。圣朝宽宥多恩泽,海㝢康宁际盛时。

复职惟图脩祀礼,输诚还忆祝繁釐。都门相送情何极,折赠梅花雪满枝。

金幼孜

金幼孜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 47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