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登越王台

秋登越王台

宋代 安道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台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安道秋登越王台译文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台哀。
秋风猎猎,立马在越王台上,想起历史上的人物,龙蛇混杂,真是悲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十七史从何说起,在这无穷无尽的时间里,人间经历了多少欢欣和苦难的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腐儒满腹愤藏的心事欲呼天发问,壮丽的大地河山跨海迎面扑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向远方眺望天外的飞云,难道当今之世就没有倚剑长啸的英雄人才!

安道秋登越王台注释

越王台:一名粤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治事处的遗迹。
混混蛇龙:意谓龙蛇混杂,贤人和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十七史:宋时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粱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合称十七史。
劫:佛教名词,劫难。
轮回:佛教语,意为流转。佛教沿用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认为众生一直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升沉不定,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故称轮回。
天问:《楚辞》有《天问》,为屈原心怀愤懑向天发问所作,提出宇宙问题、历史问题、人生问题等。
临睨(nì):从高处向远方眺望。

安道秋登越王台创作背景

  公元1879年(清光绪五年),其时国势风雨飘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广东又是最早门户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区。是年,康有为二十二岁,初次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涉猎一些欧美典籍,并曾游历香港,从此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这首诗就是青年时代的康有为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的越王台迎着欧风美雨,立马高山之巅,渴望一展雄才、搏击长空的咏怀之作。

安道秋登越王台赏析

  诗中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风云变幻,并由此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呼唤当今之世也能出现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手握长剑,力挽狂澜。诗作气势磅礴、风格雄健,体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个性。
  诗“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台哀。”两句凸现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的形象,秋风猎猎,立马高冈,目接混茫,心潮澎湃。诗中“混混蛇龙”,亦寓有嗟叹世道陵夷,混浊纷乱,英雄埋没草莽之意。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两句则是反思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大气包举,涵融古今。王朝的盛衰兴亡从何说起,大千世界,不知经历了几多浩劫。“十七史”是泛言,实则着眼的是有清一代的盛衰,“从何说起”,言外有不堪闻问之意。自康乾盛世、道成以降迄于光绪季世,国运始如日丽中天,垣赫鼎盛,终至白日西倾,沧海横流。“三千劫”,将佛教语的一个绵亘久远的时空观念浓缩到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特指鸦片战争以来民族蒙耻的历史。灾难如此频繁,浩劫如此惨重,竟然使人感到仿佛经历了三千次劫火的焚烧,堕入酷烈的生死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句慷慨悲歌,直抒孤愤。大地山河,疮痍满目,古老的天朝上国即将被现代文明所吞没,不禁仰首苍穹,抚膺浩叹。“腐儒”,诗人自指。康有为诗学杜甫、龚自珍。杜甫即常以“腐儒”自称,以表白自己特立独行、不徇世媚俗的个性,“大地山河”,叹息祖国锦绣江山,本自龙蟠虎踞,雄睨一世;惜哉金瓯已缺,列强觊觎,坚舰利炮连同现代文明跨海而来,顿时惊破天朝残梦。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力挽狂澜的爱国情怀,而尤为台贵的是诗人的时代敏感,表现出了一位先觉者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临睨八荒,青天浩荡,云海苍茫,无涯无际,横跨重洋,令人与飞云俱远。不台能坐并观天,老死户牖,而不思雄飞寰宇。末句交织着郁勃和激越的情怀,慨叹堂堂中华旧邦,竟无破壁而出,放眼世界,吮吸现代文明之雨露,堪为民族脊梁的雄才。
  此诗以悲壮昂扬的基调,透露出砰訇的新潮音,表现了诗人愿为时代弄潮儿的神圣使命感。

诗人安道的古诗

祝英台近·惜多才

宋代 安道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留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龙兴寺思橘轩

宋代 安道

橘子熟时天雨霜,翰林曾宿赞公房。翰今纵有黄金实,安得登之白玉堂。

作颂向来悲楚客,题书何处觅韦郎。孝思喜有文孙在,犹解开轩咏不忘。

送衣篇

宋代 安道

长城万里飞风沙,弓马夜惊雪作花。龙泉吐光射天地,是妾掩镜夫辞家。

此时惜别方壮年,壮年花发园中烟。征鸿无书日苦短,牛女夜夜银河边。

万瓦欲霜枫似绮,亲送寒衣数千里。匣鸾鹤影凤孤飞,山过望夫道湘水。

湘水无情漾白波,望夫山石浮青螺。长途行处意惨怆,谁家娇女终夜歌。

卫霍功高犹黩武,善马未归羝羊乳。关河回首路迢遥,愁云西山水南浦。

夕阳孤馆停征轺,一身百虑双涕交。中宵无人语声绝,风吹烛短山月高。

文殊院

宋代 安道

乱云堆里结孤茅,云作斋粮石作巢。
老衲有时闲不得,数声清磬落松梢。

六月嗣雅和督府北川张先生韵

宋代 安道

圣宅东南赋欲蠲,旄头那敢犯奎缠。釜中鱼泳知何乐,井底蛙鸣只自贤。

时雨滋回蜗屋润,仁风吹散蜃楼烟。悬知奏凯彤廷日,虎拜称扬祝万年。

授马氏女诗

宋代 安道

女是寄生枝,男是冬青木。冬青驾白鹅,寄生跨黄鹿。
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

巫山一段云 自咏

宋代 安道

湿热燕南地,清凉山后天。阴阳难晓倒颠颠。宿业自牵缠。二载登程酷暑。终日无言无语。闲中功行未能圆。使我忘心坚。

次郭柏庄先生见寄韵

宋代 安道

小亭潇洒晚凉天,风递荷香入酒筵。流水琴音清奏曲,博山炉篆细腾烟。

青蒲绿笋常留客,羽扇纶巾半学仙。世事到头须自足,休言骑鹤与腰缠。

哭梦珠弟妇

宋代 安道

不嫁金吾亦自伤,无端烧却断头香。可怜绣闼狂风浪,折断双栖玳瑁梁。

幽魂一缕赴泉台,旋逐凄风滚滚来。别有酸心抛未得,居丧幼子不知哀。

不是沉痾不自由,如何环佩去悠悠。人间第一伤心事,芳草美人土一邱。

娇痴无计解钗裙,喜与男儿斗命军。一夜芙蓉城主召,抛残破镜锁朝云。

四年琴瑟屡乖鸣,阿弟何堪操此声。一拨再弹弦已断,酸心愧我作先生。

大事模糊心事清,含羞发愤死犹生。是谁折我鹣鹣队,环佩归魂有怨声。

底事锟铻宿世冤,悽风惨雨咽归魂。青天碧海长遗恨,枉洒棺头酒一樽。

一炷清香一卷经,招魂枉说到幽冥。未明恩怨将为厉,莫信红颜质便轻。

沙河驿

宋代 安道

微雨轻风接轸过,驿亭烟树绕沙河。连朝渐觉乡音异,来路云山天际多。

书事十三绝 其五

宋代 安道

堂开精一连皇极,宝阁金题入紫烟。自是钧天难可到,几回身侍玉皇边。

上抚军徐树人夫子 其二

宋代 安道

旌旗初指女牛垣,万里欃枪不见痕。赤嵌城高光日月,紫琅山远荡乾坤。

参苓药笼储珍味,桃李公家说感恩。喜是八荒开寿域,流民无复绘监门。

题耕织图 其一

宋代 安道

西畴昨夜膏雨足,村村绿树啼布谷。农夫相唤整锄犁,早起驱牛出茅屋。

土腴牛健耕易深,暖云笼日春阴阴。斜阳未下终十亩,一卷遗经行自吟。

山妻相敬如宾友,炊黍烹葵馌南亩。溪边濯足陇头坐,高歌且尽壶中酒。

年来不用忧旱涝,高田宜黍低宜稻。官租纳足食有馀,社酒鸡豚自相劳。

人言耕夫苦,我道田家好。但愿五风十雨年谷登,室家团圞永相保。

次上都河

宋代 安道

碛里水潺潺,前旌杳霭间。长风吹海月,一夜照关山。

虎旅严宵卫,星宫列从班。高峰望缥缈,明发欲跻攀。

耕图二十三首 其十 插秧

宋代 安道

令序当芒种,农家插莳天。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

力合闻歌发,栽齐听鼓前。一朝千顷遍,长日正如年。

金陵词

宋代 安道

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
唯有虹梁春燕雏,犹傍珠帘玉钩立。

寄满洲国外交总长同宗介石君

宋代 安道

长白山高风雪寒,松花江阔奔狂澜。三千民众建新国,直上扶摇鹏翮抟。

五族共和尾不掉,问谁铁石为忠肝。夺取河山压孤寡,胡儿石勒嗤权奸。

善后东亚不筹策,久迷当局清旁观。强要终忌鼠投器,躁急应愁猴毁冠。

南海幽囚旧天子,复辟军中咨议官。奋飞神雀得生处,不冻山头悲纥干。

霖雨苍生罢丝竹,吾宗晋室扶偏安。哀鸣鸿雁集中泽,为谋稻粱心力殚。

速选精骑出诛叛,城攻马保降都曼。珠履孟尝门下客,宁弹剑铗歌冯驩。

欲说秦师烛之武,壮不如人老更难。只合披裘富春去,子陵台上垂渔竿。

朝三暮四

宋代 安道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成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寒云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天际寒云望不真,不成峰影不鱼鳞。故山岂是无心出,尚有登台载笔人。

题常山店壁

宋代 安道

迢递投前店,飕飗守破窗。
一灯明复暗,顾影不成双。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