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萍乡和王尧章韵

萍乡和王尧章韵

宋代 乐雷发

征衲无人补旧绵,萧条客枕楚萍边。
拨残石炭西窗冷,却忆山家榾柮烟。

诗人乐雷发的古诗

拟游长沙至零陵忽动归兴

宋代 乐雷发

拟寻禹柏过长沙,且泊愚溪问沙家。
岁旱可能飞石燕,秋高还看落天虾。
乾坤纳纳催霜鬓,歧路悠悠又菊花。
惆怅草黄骐骥病,归心依旧绕烟霞。

秋日行村路

宋代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访伯父幽居

宋代 乐雷发

对坐如禅舍,閒烧石乳香。
书看新讲义,药问未传方。
仆语梅花里,僧经竹案傍。
题诗吾岂敢,窗户半吟章。

书萧千岩集

宋代 乐雷发

向来杨陆共峥嵘,吟到停云趣转清。
古似洞庭张雅乐,严如即墨敛残兵。
茵蔯终不肥方朔,芣苡何堪病冉耕。
细读残编搔白首,未应造物忌诗名。

寄李伯辉

宋代 乐雷发

石楼峰下寄吟身,静掩桑枢琢楚珍。
苹草青莎招隐士,暮云春树忆诗人。
门无车马多嫌僻,家有图书不似贫。
拟借大鹏揩老眼,何时尊酒得相亲。

送骆丞谒襄帅广西宪

宋代 乐雷发

知君无地种江蓠,看了衡山看蓠疑。
客路不堪还话别,侯门何处可题诗。
吟青罗带行离岸,唱白铜鞮过习池。
呼酒试浇征马足,绣台油幕有相知。

舜祠送桂林友人

宋代 乐雷发

尧山分手舜山逢,呼酒旗亭两鬓蓬。
客思且须论契阔,诗交应不计穷能。
儿曹富贵秋烟外,前辈风流落叶中。
明日吟船又何处,渡江衣冷荻花风。

赠吴季诗

宋代 乐雷发

燕子楼头一曲春,曾骑骄马掷黄金。
如今世事漫头雪,破屋孤灯忍冻吟。

滕王阁下赋

宋代 乐雷发

越郍蜀艇乱相偎,风饱千帆带雨开。
阁上鸣銮今已往,江头飞鹜只堪哀。
柳汀絮满河豚贱,桃坞花残石首来。
应接溪山吾不暇,自怜白发欠诗才。

戊戌冬仆客桂林雪中赵叔愚书张司业逢贾岛绝

宋代 乐雷发

朔风于水浸琼沙,曾共骚翁理沙槎。
对酒又吟端木叶,论诗还忆款冬花。
饥能驱我瓶储罄,老不饶人镜影华。
拟唤扁舟寻剡叟,岭梅潇菊各天涯。

閒居自遣

宋代 乐雷发

雨积桑枢长昔邪,谁能载酒访扬家。
汉庭用少臣今老,鲁俗皆冠我独髽。
忧国苦无蠲忿草,看书喜对决明花。
衰颓懒作江湖梦,拟劚三桠养鬓华。

史主簿以授庵习稿见示敬题其后并寄张宗瑞

宋代 乐雷发

吟了南楼到库楼,塞云边月困雕锼。
只今南北无诗禁,曾有新编遏鞑不。

登濂溪太极楼

宋代 乐雷发

岑楼跨层崖,灌木翳颓沼。
旷哉木宙心,况兹展遐眺。
前哲日以远,川麓被文藻。
芳甸馥荃蘅,江渚杂凫鸟。
亭亭沼中莲,冉冉庭下章。
扣寂参太极,抚化领众妙。
俗薄神理乖,力柔圣途杳。
英英考亭翁,反心会天奥。
万里粲良言,一诚贯元造。
勗哉登楼人,毕景尽此道。
深根复深根,笃行以为宝。

咏史六首·班固

宋代 乐雷发

请室冤魂叫不闻,神丘隆碣谩遗文。
平生词藻谁知己,腐鼠孤雏却悮君。

昭陵渡马伏波庙

宋代 乐雷发

功名要结后人知,马革何妨死裹尸。
汉帝可能疑薏苡,湘民却解荐江蓠。
纸钱撩乱巫分胙,粉壁阑斑客写诗。
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访赵愚斋不遇谒者云入幕抵晚方归因成一绝奉

宋代 乐雷发

雪片梅花满砚池,芙蓉幕里客归迟。
今朝解了公家事,尽听辕门报酉时。

闻边报寄姚雪蓬

宋代 乐雷发

淮烽蜀燧照边隅,白发忧时我腐儒。
楚客汀洲搴杜若,齐王沮泽索茈葫。
躯吟自爱南游好,久谪曾谋百事无。
拟对祝融扪虱话,何时重捋使君须。

呈赵叔愚司理

宋代 乐雷发

问户垂杨句,江湖半世看。不应求五岭,却自建孤坛。

浙社朋游尽,唐诗气味寒。今朝流水谱,只可子期弹。

江华送熊清父游广州时予有衡阳之役

宋代 乐雷发

邂逅阳华且酒壶,海鹏衡雁各征途。
閒身俱被饥寒役,老境还堪离别无。
乡梦定应思款段,客吟何用说娵隅。
曾从仙叟参玄诀,好访安期采涧蒲。

送史主簿之鄂就辟 其二

宋代 乐雷发

宦途捷径在三边,且住吟船赠马鞭。壮士苦无横草志,将军还用撒花钱。

鞑兵犹未回燕鸭,蜀耗何应问杜鹃。今日送君无别话,看随郤縠洗狼烟。

乐雷发

乐雷发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11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