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病牛

病牛

宋代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译文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病牛耕耘千亩生产无数粮食,累得精疲力尽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李纲病牛注释

注释
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 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但得:只要能让。
众生:大众百姓。
不辞:不推辞。
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李纲病牛赏析

  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因此,作《病牛》诗以自慰、自白。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在中国诗歌史上,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吟咏鸱鸮的诗作之后,吟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的咏物诗可谓层出不穷。在浩如烟海的咏物诗中有不少格调颇高、艺术精湛、韵味无穷的佳作。李纲的这首《病牛》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不谈此诗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力,也不说此诗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只是想欣赏一下其“离形得似”、“托物言志”的艺术。司空图《诗品·形容》认为,诗人“形容”(指描摹客观事物)能不拘形似而求得神似,才是精于“形容”者:“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李纲正是精于“形容”者,其《病牛》诗达到了“离形得似”,也即不拘于描写对象的外形外貌相似,而求得描写对象精神相似的境界。作者吟咏病牛,笔墨重点不在绘其形,而在传其神。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李纲病牛创作背景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李纲被罢相流放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四年后,太学生陈东等向朝廷上书请命,要求让李纲官复原职,事情失败,陈东也因此被杀,这时的李纲处境更加艰险。这首诗写于公元1132年(绍兴二年),是他谪居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人李纲的古诗

初见梅花三绝句奉呈王丰甫待制 其一

宋代 李纲

江梅何处不先春,海峤初逢若故人。谁谓冰姿太清淡,一回相见一回新。

唐植甫左司许出示所藏红丝砚辄成短歌奉呈并简顾子美

宋代 李纲

羲和整御升旸谷,赤云夹日如飞鹜。晶光下射东方山,石卵含丹孕岩腹。

谁令巧匠凿山骨,截此赪坚一肪玉。琢为巨砚形制奇,中有彤云烂盈目。

端溪美璞色马肝,黟歙珍胚纹雾縠。岂知至宝出嵎夷,散绮浮花彩尤缛。

凤咮空闻名字佳,龙尾苦笑规模俗。谩誇眉子斗婵娟,休认明眸类鸲鹆。

顾眄幸蒙君子知,拂拭自远尘埃辱。火轮炫熀赤乌流,墨海奫沦玄兔浴。

千金象管雕镂精,百鍊松煤龙麝馥。怒猊渴骥纵奔拿,春蚓秋蛇相绾束。

楮生便觉肌理妍,毛颖何尝免冠秃。公家三世擅直声,此砚提携资简牍。

力侔天地掌中回,胆落奸谀笔端戮。固宜秘玩不轻示,神物护持无辄黩。

窗明几净斋阁深,日暖风清霭松竹。试将墨妙写新诗,落笔烟云叹神速。

矧公早年曾饵丹,龟鹤精神鬓毛绿。久卧商山茹紫芝,行度天门骑白鹿。

猗兰玉树富阶庭,黄卷青缃剩编轴。愿言什袭遗云仍,大笔高文永相续。

梁溪八咏 其二 棣华堂

宋代 李纲

兄弟埙篪人所推,棣华堂里远相思。艰难世路风霜急,正是鹡鸰原上时。

送赵正之判宗室

宋代 李纲

神明之胄庆所钟,禀毓不与常人同。汉高子孙尽隆准,唐室贤辅多华宗。

本朝功德追前古,振振宗姓敦儒风。君家奕世擅英誉,继持从橐声光崇。

向来仗节使关陜,风绩不减褰帷公。自从国步暂艰危,低眉信命随飘蓬。

十年流落困羁旅,一日赐对明光宫。御前奉命作大字,挥毫落纸蟠虬龙。

岂惟笔扛百斛鼎,固已气吐千丈虹。上流重地方用武,貔貅十万屯元戎。

辍从禁近付飞挽,木牛流马惭无功。国家敦睦急先务,改授欲使归磨砻。

舍烦就简惬雅志,祗恐漕运难追踪。闽山中夏荔枝熟,火齐磊落堆盘红。

凭空跨壑千佛寺,金碧照耀烟霞中。登临多暇饫珍品,岂比朱墨相填丛。

帝心简在方仄席,锋车迅召行登庸。嗟予忧志苦多病,齿摇发脱真衰翁。

误恩分阃愧无补,岂有惠泽渐兵农。乞身屡矣未蒙可,坐使泽雉愁樊笼。

送君南浦惨长别,此心已逐归飞鸿。会当柴车返故隐,幅巾杖屦长相从。

十二咏 其十一 磬塘

宋代 李纲

乔木森森借绿阴,曲塘波影漾疏林。龟鱼不用愁清浅,藻荇菰蒲隐映深。

初食荔枝四绝句 其四

宋代 李纲

南海何年贡荔枝,知音千古有杨妃。华清赐浴娇无力,一骑红尘初到时。

次韵郑教授见寄

宋代 李纲

泛梗飘萍逐水流,故人书到正流秋。扶颠拯溺多迂论,问舍求田更拙谋。

辇道凄凉沙碛外,钩陈寂寞楚江头。

秋风辞

宋代 李纲

秋风起兮黄叶飞,远客异土兮未能归。白露降兮悴众芳,怀美人兮怅难忘。

变星霜兮阻山河,风异响兮水增波。溯明月兮发浩歌,群阴积兮浮云多。

岁聿云暮兮奈愁何。

郑梦锡教授送黄精以诗答其意

宋代 李纲

太阳之草名黄精,养性独冠神农经。扫除白发有奇效,采食既久通仙灵。

年来衰病乃如许,瘴疠忧患频相仍。稍从方士学服饵,桑榆庶以延颓龄。

鼎中九转未遽就,聊假草木搴其英。闽山无雪苗可识,劳君为我锄青冥。

封题寄远意良厚,不道山寒少茯苓。蜜蒸日暴试新法,入口便觉身倍轻。

只今兵革未衰息,群盗蜂蚁犹纵横。何须运甓习筋力,会当一举腾上烟云之翠屏。

岩桂二首 其二

宋代 李纲

远地见佳木,依然如故人。难当禅客意,为折数枝新。

自耐风霜早,不惭兰蕙春。慇勤置瓶水,寂寞伴闲身。

再用陈园韵示邓志宏

宋代 李纲

青松更雪霜,始见枝干老。挺然节操士,安用致身早。

吾衰习禅观,颇觉得无恼。每于文字间,未免尚穷讨。

遇物空吟哦,愧乏句语好。有时肆狂言,自哂太草草。

儒生舍翰墨,无与寄幽抱。富贵非所愿,神仙渺云岛。

宁知万卷中,养此一气浩。子若汗血驹,振辔千里道。

我如铩翮鸿,毛羽半摧槁。适然相值遇,岂异宛丘翿。

新诗迭唱酬,险韵类虚捣。文章虽末技,尘语贵除扫。

勉哉扛鼎力,回此狂澜倒。此外复何为,穷通付旻昊。

胡笳十八拍 第十五拍

宋代 李纲

我生之后汉祀衰,经济实藉英雄姿。遥拱北辰缠寇盗,杳杳南国多旌旗。

伤心不忍问耆旧,垂老恶闻战鼓悲。中夜起坐万感集,谁家捣练风凄凄。

江城子 瀑布

宋代 李纲

琉璃滑处玉花飞。溅珠玑。喷霏微。谁遣银河,一派九天垂。

昨夜白虹来涧饮,留不去,许多时。

幽人独坐石嵚崎。赏清奇。濯涟漪。不怕深沈,潭底有蛟螭。

澒洞但闻金石奏,猿鸟乐,共忘归。

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一

宋代 李纲

风霜已摇落,天气犹清和。聊持一樽酒,自饮还自歌。

朝心愁不开,暮发白已多。朱颜与绿鬓,飒若霜萎荷。

流年不我与,不饮如老何。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 其一

宋代 李纲

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山中对幽趣,游息可忘年。

陆子泉最甘,次之即龙渊。馀波作梁溪,可溉万顷田。

公垂读书堂,古屋尚数间。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

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纵目望震泽,策杖登山巅。

神游八极表,心迹两超然。更结莲社侣,远追竹林贤。

崇阳道中作四首 其一

宋代 李纲

我行江南春,初见农事作。及兹旅湖外,秋稻半已穫。

隔林闻晚舂,藁秸积篱落。童稚亦熙熙,田家有馀乐。

飓风二绝句 其一

宋代 李纲

自从岭海入闽中,乃始今朝识飓风。南极只愁天柱折,兰台休更论雌雄。

江月五首 其一

宋代 李纲

一更山吐月,金篆缭轻澜。清光满四海,独向沙阳看。

桂魄缘空迥,云峰醮影寒。姮娥谩愁思,相对漏声残。

谒寇忠悯祠堂六首 其一

宋代 李纲

亲征决策幸澶渊,南北欢盟有本原。丞相莱公功第一,犹将孤注作谗言。

溪涨 其二

宋代 李纲

雨过浑流涨晓溪,茫茫烟水拍春堤。凄凉柱史凭虚阁,犹忆都城水自西。

李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59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